姜波
摘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他实现人生价值和为社会提供能量的前提。运动换取幸福人生的理念在现如今也越来越普遍,游泳作为众多体育项目之一,练习游泳不但可以锻炼人体的整体协调性,还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各大高校作为开展游泳课程的主要单位,应该强化自身的授课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游泳;恐惧心理
前言:游泳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是十分深远的。但是又由于游泳项目对于设备和环境有着较高要求,这就意味着校方需通过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改善自身的游泳课程体系,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在游泳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学生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1.1对水的恐惧心理
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并没有机会接触游泳教育。而在一般情况下,从未接触过游泳训练的人,对水有着极大地畏惧心理。近两年的新闻中关于遇水溺亡的报道也频频出现,这就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人们对水有恐惧心理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严重。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在旁给出及时的指导,解决这一心理阴影,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局面产生。如何就“恐水”这一问题本身给予解决方案,是校方在开展游泳课程时首先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
一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游泳时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出现安全事故,窒息和呛水都有可能对于学生后期学习游泳课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生经历了这种溺水事件后,恐惧心理是很难彻底消除的,一方面由于恐惧心理的作祟,学生就很难发挥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在恐惧心理没有被减轻的情况下继续游泳,就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恐惧心理,再往后更无法克服恐水的心理。
1.2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这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水平的高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对于他们学习新鲜的课程有所影响。学生群体所存在的差异性也对游泳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尽量配合学生实时的课堂反馈调整进度和方法。因为如果在课程一开始就使得学生进度不统一,这就很有可能使得他们在后期训练中出现巨大的差异性。长期存在的这种差异性,会使得学生组成中,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学生内部出现的不利竞争,其直接后果就是打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调查研究显示,身体素质跟不上的那部分学生在学习游泳项目时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对于老师指导的一些动作也很难认真学习,这就导致他们会更容易出现呛水、溺水的情况。同时,由于水中环境与陆地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没有接触过游泳运动的学生在首次下水的时候无法克服这种环境突然改變所带来的压迫感。有部分学生一下水就会感觉到紧张不安,导致游泳动作学习出现错误或各个动作之间不协调的情况发生,学生无法在水中保持平衡。
1.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的沟通交流,尤其是游泳这项较为特殊的体育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需要跟老师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高校设立游泳课主要看中的是其技能性,相关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以鼓励教学为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发现学生出现恐惧心理时,要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询问这部分同学受到影响的来源,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推动游泳课程的发展。
在进行游泳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在课程中所表现的十分严格,教学任务与学习要求也十分明确。初次学习游泳的学生,如果遇到严格的老师,那在还没有学习游泳课程时,心理暗示就导致他们十分紧张。
2.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措施
2.1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在开设游泳课程之前,首先要展开一次问卷调查和宣传工作。了解当前学生对于游泳课程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游泳课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身体素质要求,做好前期思动员和安全教育的保障工作。对于游泳的恐惧感,很多是由于学生们对游泳这项运动所知甚少,所以高校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科学引导。
除此之外,在泳池周边都会安排专门的紧急救生员,如果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发生危险情况,救生员就会及给予帮助,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让他们相信,即使在最危险的情况下,他们的生命安全完全能够得到良好保障。游泳课教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感。
2.2优化教学模式
在对游泳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学生在没有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前下水联系。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游泳方式才是保证减少发生安全事故产生的后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简单的理论体系放在首要层面,让学生借助一些工具进行联系,然后学习游泳的专业技能。建立基础的理论体系能帮助学生较快的适应游泳这一锻炼方式,减少他们产生“恐水”的不良心理,并且还能为后期进行整体学习时,保证学生的每一个身体部位动作都协调标准,较快地帮助他们掌握游泳这一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推陈出新,改变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借助多方面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于游泳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中,建立“一对一”伙伴模式,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组成一组,在进行游泳实践活动中,小组同学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教师也要在课后与学生建立联系,和他们有交流和互动,才能收集到不同学生对于游泳课程的看法和希望课程某一方面需要改进的建议。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共同提高游泳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宣传游泳的优点
水资源作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日常中的很多活动都是有关于水的,它有可能是主动的下水游泳,也有可能是进行水上作业,还有可能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被动落水。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需要人们对自己进行及时的应急保护,如果掌握了游泳这项技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的生命里,甚至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研究表明,游泳对于人体起到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在游泳的过程中,需要运动人员通过全身肌肉的配合来做到伸展、蜷缩等动作,最终达到游动的效果,所以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瘦身运动,它可以使得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增加身体柔韧性。除此之外,游泳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肌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有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这项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炎症风险,改善身体状况。
结语:大学生在进行游泳课程的学习时,虽然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充满期待,但同时也会对水中的未知项目产生恐惧心理,其实恐惧心理只是一种较为常见门心理障碍,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就可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以辩证的角度看待人体与水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同学们进行标准动作演示,当学生对游泳产生畏惧心理时,及时的对他们提供疏导与帮助,让他们克服恐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蒿萍,杨蕊竹.大学生初学游泳的恐惧心理与克服方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04):81-85.
[2]李松泰.探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路径[J].体育科技,2016,37(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