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李福泉 杨冬韵
摘要:普惠金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2005年国际联合国会议提出的“小额信贷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党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展现了普惠金融在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新时期,普惠金融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对政府政策、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高质量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一、普惠金融的定义与背景
普惠金融是指以机会平等为要求,秉持着商业可持续原则,在有可负担的成本下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了解普惠金融首先了解金融排斥,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对于特定群体不能或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一种现象。为打破金融排斥的障碍,普惠金融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理念产生的直接来源是2000年联合国在千年首脑会议上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最早则是在2005年联合国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过程中提出。然而,普惠金融的理念并没有引起各国的重视,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的金融体系保持稳定造成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各国开始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普惠金融的概念至此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与推广。目前,国际金融组织与金融学术界对于“普惠金融”的概念逐步达成一致。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对普惠金融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首次将普惠金融的实施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并明确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是。2016年,G20第十一次峰会上将数字普惠金融列为重要议题之一。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现状
在以小微企业为经济主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和创新的重要源泉的中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保障小微经济的可持续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目前,国有六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为推动普惠金融建设提供攻坚力量。根据银保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4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达31.8%,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相比高19.8个百分点,打消了各商业银行不想贷、不敢贷的顾虑。截至2020年末,国有六大行的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并持续呈现高增长态势。银行的普惠贷款已经打破了传统信贷模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风控模型和创新产品体系,小微企业信贷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加强。在上市银行公布的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五大国有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均有大幅度的增长。
在普惠金融的另一些重要指标,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人均持有量稳定增长。疫情期间,各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以有效防控风险为前提,综合运用电子证明、企业信息联网核查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安全有效方式,为单位开户方便资金运转。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全国银行业在2020年一年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以及金额同比增长5%以上,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总体趋于稳定,银行网点的智能化、无障碍化和适老化改造转型持续推进,存取款一体机、智能机具平稳运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所有的数据都证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较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的需求,并能够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四、普惠金融发展前景
(一)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体系
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是“短、小、频、急”,这与商业银行的融资体系产生了金融错配,导致资金问题成为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小微企业的自身特点是小规模、轻资产、不确定性大、有发展潜力,这些特点决定其在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资产规模和当期偿债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小微企业的这些特点,对普惠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营销手段、信息处理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金融机构设计、开发出更多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
(二)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地域覆盖广阔等自身特点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加快建设普惠金融基础服务网点,重点打造普惠金融特色网点,依托机构网络优势,扩大服务内涵与半径。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三农”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资金需求量逐年持续增大,所需资金用途范围也越来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持续加大“三农”领域的拓展力度,可以通过特色网点渠道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步覆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行性和效率。
(三)金融科技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指一切可以通过数字科技手段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行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能够设计出对缺乏信用信息的群体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设计与提供相适应的金融产品。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各种排斥问题,还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提升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更多受金融排斥的群体提供可获得性高、可负担性高、成本低、更灵活、更广泛的服务,切实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普惠金融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且实践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对于商業银行,当抓住风口的机会,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依托其人才、资金、规模优势,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战略转型,全面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普”与“惠”_新时期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思路,《金融市场研究》,201606.
[2]张明哲:“新时期普惠金融发展与创新分析”,《金融教育研究》,201402,第27卷第1期.
[3]沈艳兵:“新时期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城市发展战略》,201805.
[4]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