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外语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

2021-12-02 18:55周文琳刘艳萍黄慧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培养

周文琳 刘艳萍 黄慧渟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广西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区内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及其原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双向沟通,消除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对信息理解不准确,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尤其是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态度、知识、阐释、发现、批判性文化意识[1]。国外研究创建了金字塔模型,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发展模型等,注重跨文化适应和培训。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包含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两大系统。张红玲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态度、知识、行为三个层面14个项目构成[2]。测量工具有钟华等人编制的跨文化能力自测评价量表ICCSRS,吴卫平等人改进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ICCAS等。国内强调文化导入和加强文化移情能力。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改革开放引入外语时间相近,已有近40年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其外语教育也有了一定发展,为检验广西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水平,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设计

问卷采用吴卫平等人根据中国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价量表ICCAS。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答卷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所在学校、所在年级、是否有留学经历、留学时长和所学的外语专业。问卷的对象是来自广西区内五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分别是: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和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第二部分是ICCAS量表。由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四个维度,28个项目组成。其中包含6个因子:意识(3个项目);态度(3个项目);知识A(本国知识,3个项目);知识B(其他国家知识,7个项目);技能A(交流技能,9个项目);技能B(认知技能,3个项目)。采用等级计分法,从1—5依次计分,并与吴卫平等人用ICCAS量表调研的全国平均水平作对比。访谈的三位老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跨文化交际。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以链接方式发放,共回收200份,排除19份无效问卷,确定18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0%。调查对象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18人和163人,占比分别为10%和90%。有留学经历为4人,留学时长为3个月和半年各有2位。五所高校人数、对应年级以及所学专业情况如下: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填问卷的人数分别为:24、54、9、81、13(人),占比分别约为:13%、30%、5%、45%、7%。一到四年级的合计人数分别为:50、109、12、10(人),占比分别约为:28%、60%、7%、5%。英语(教育方向)、商务英语、翻译、英语(医学)、法语、东南亚小语种(越语、泰语等)的人数分别为:47、69、23、13、14、15(人),占比分别约为:26%、38%、13%、7%、8%、8%。从高校类型、外语种类到年级人数占比方面,取样较为合理,能较好地反映广西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跨文化学者认同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Fantini在构建意识、态度、技能和知识等四维度模型时将意识放在其中心位置[3]。选项“对于与外国人交流时彼此存在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方面的意识”的非常弱、较弱、一般、较强、非常强、平均值、对应选项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指标平均值分别为:3%、14%、47%、28%、8%3.23、3.67;选项“在于外国人交流时自身文化身份和对方文化差异方面的意识”的对应值分别为:3%、13%、45%、32%、7%、3.25、3.27;选项“对于不同的文化风格和语言运用及其社会和工作情景造成的影响的意识” 的对应值分别为:2%、6%、56%、20%、6%、3.31、3.49。以上意识因子的三个描述项平均值的范围在3.2-3.4之间,即一般等级,低于全国平均值0.02-0.44。三个描述项一般和较强占比总和超过75%,非常弱和较弱占比接近20%,非常强占比不到10%。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其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识一般。

态度因子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石,在Derardorff采用的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中“态度”是唯一得到跨文化专家100% 赞同的影响因子[4]。选项“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外国人交流的意愿” 的非常弱、较弱、一般、较强、非常强、平均值、对应选项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指标平均值分别为:7%、17%、37%、31%、8%、3.16、3.96;选项“在宽恕外国人不同的价值观、饮食习惯和禁忌等方面的意愿” 的对应值分别为:3%、10%、41%、32%、14%、3.45、3.88;选项“在学好外语和了解外国人方面的意愿” 的对应值分别为:3%、10%、34%、42%、11%、3.49、3.95。3个描述项的平均值在3.1-3.5之间属于一般等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3-0.80个点,一般和较强占比范围在68%-76%之间。上述数据显示学生对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意愿略低。

知识的储备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树立跨文化交际相关意识和态度后,需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知识作为储备。选项“对本国历史、地理和社会政治知识的了解”的非常少、较少、一般、较了解、非常了解、平均值、对应选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指标平均值分别为:5%、14%、45%、32%、4%、3.17、3.37;选项“对本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知识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4%、8%、35%、44%、9%、3.46、3.58;选项“对本国社交礼仪和宗教文化知识的了解”的对应值分别为:3%、18%、48%、27%、4%、3.12、3.42。以上数据显示对于国内相关文化的了解平均值在3.1-3.5之间属于一般等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08-0.30。大部分学生选择一般了解和较了解,占比达75%以上,其中对本国相关知識了解较少。总体上学生们关于本国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积累处于一般水平。选项“对国外历史、地理和政治文化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7%、35%、39%、17%、2%、2.72、2.19;选项“对国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知识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13%、29%、43%、13%、2%、2.63、2.19;选项“对国外社交礼仪和宗教文化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15%、28%、42%、14%、1%、2.57、2.10;选项“对国外文化禁忌知识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16%、35%、35%、13%、1%、2.46、2.09;选项“在对比不同文化的基本规范和行为知识方面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8%、34%、39%、13%、6%、2.74、1.81;选项“对文化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概念基本知识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7%、28%、45%、18%、2%、2.8、2.70;选项“对一些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策略和技巧的了解” 的对应值分别为:11%、33%、37%、17%、2%、2.65、2.51。以上显示,有3个描述项的平均值在2.7-2.8属于一般等级,4个描述项的平均值位于2.4-2.7之间属于较少等级,共有7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了解较少和了解一般占比总和超过70%。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作为外语专业学生要求应该更高。上述数据显示学生们对其他国家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积累一般。

将知识内化以技能形式输出十分关键。通过表1了解到有4个描述项的平均值在3.5-3.7之间属于较强等级,对应的全国平均水平在3.6-3.9之间。5个描述项平均值在2.9-3.4之间属于一般等级,其中两个选项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但剩余三项的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交流技能主要集中在一般和较强两部分总和占比范围在68%-76%,较弱的比值也略大,范围在7%-19%,较强部分占比均在20%以上。平均值等级为较强的4个描述项中较强占比达30%以上,非常强占比均达到15%以上,交流技能的尊重差异方面部分人较强。从以上数据来看交流技能整体水平一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认知技能描述项平均值在3.0-3.2之间位于一般等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选项“通过与外国人接触直接获取跨文化交际相关知识的能力” 的非常弱、较弱、一般、较强、非常强、平均值、对应选项全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指标平均值分别为:4、21、45、25、5、3.06、3.38;选项“运用各种方法、技巧与策略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的对应值分别为4%、15%、50%、27%、4%、3.12、4.01;选项“在出现跨文化冲突和误解时进行反思和学习并寻求妥善解决途径方面的能力” 的对应值分别为:3%、13%、53%、2%8、4%、3.17、3.39。以上显示大部分人选择一般和较强,总共占比范围在77%-81%。较弱和较强部分占比与交流技能相似占比范围。总的来说,学生的认知技能稍强于交流技能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不是十分乐观,存在缺乏锻炼技能的问题。

教师访谈的问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包括什么;自身出国留学或访学等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帮助;对现阶段广西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看法及原因。结合三位老师所述得出:广西外语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包括母语和外语的语言和背景知识,语言文化沟通和文化差异的应对。跨文化交际经历增强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加深了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课堂跨文化交际教学。老师们认为广西区内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的水平有所欠缺的原因:客观上,广西外语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欠发达,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仍有许多探索空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较弱和跨文化敏感度较低;跨文化交际阅读量小,局限于课本;缺乏实践锻炼,跨文化交际基础不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差,不敢大胆地尝试口语交流,语言氛围不浓厚。

四、结语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增加人文知识类课程,扩大跨文化阅读面,注重本国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课程比重,夯实跨文化交际基础。采用案例带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跨文化交际问题,挖掘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化网络课程建设,整合网络上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

2.提升教师培养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5]。开展高校间教师相互学习活动,委派教师去著名高校和相关企业学习。

3.开展多样的赛事活动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综合素质。组织大学生外语跨文化交际比赛等多形式赛事锻炼学生整体能力。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对外部门或者企业实习,解决实际的跨文化问题。

4.加强国际交流,增加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假期赴国外合作院校进行短期修学,使其在参观访问、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领略多元文化,适应情境转移,提高外语交流和文化适应能力。

5.学生应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专业技能。主动学习扩大阅读面,积极参与专业比赛,努力在生活中使用外语表达,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好习惯。

本次問卷调研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占比较大,高年级学生填写的数量偏少,不同高校填写数量占比不尽合理,对衡量区内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整体跨文化交际水平有一定影响。如果问卷填写对象来自的年级和高校达到更合理的比例,了解更多老师与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想法,会得到更客观的结果,提出更具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Bramy.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e Competence[M].New York: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Fantini.culture and world view:Exploring the nexu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5.

[4]Deardorff.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D].Ph.D.Dissertation.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4.

[5]高永晨 .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周文琳,2001.2-,女,汉,广西桂林,本科。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