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符超
东北曾经是“共和国的长子”,也曾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可是改革开放后,东北经济发展进入拐点,其经济优势随改革开放后的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而逐渐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2014年以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更是整体跌落到全国后进的行列。
为此,中央启动了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特别强调要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打造振兴的良好环境,重在转变作风、解放思想。
2020年进行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共14亿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5.38%。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1.20个百分点,过去十年,东北地区人口减少1101万,人口总数已不足1亿人。
在东北经济发展相对趋缓与人口资源整体负增长的背景下,吉林省梅河口市经济社会发展却异军突起。“十三五”以来,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翻一番。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连续7年获得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考评第1位;城市建成面积扩大一倍,达到60平方公里,相当于又建设了一座梅河新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到42万人,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不仅如此,梅河口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大生态、大环境”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建设形成35公里长“三纵三横”的城市生态水系,成为东北的“江南水乡”;实施绿美梅河大地工程,打造了45个城市花园,城市绿化率达到47%。梅河口市相继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东北地区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梅河口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整个东北振兴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9月17日上午,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梅河新篇)》在吉林梅河新区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邵益生,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军,中共梅河口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军,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哲学系原主任卢风,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创会常务理事、咨询专家、教授黎祖交,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伟,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刘劲,同绿色中国网络电视节目主持人苏琳一起,围绕“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主题探讨两山理念的梅河口实践。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九位嘉宾通过“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三个环节的对话,一致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梅河新区党工委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迈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要坚持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推进、快速度实施,全力推进梅河新区建设,努力把梅河新区打造成为吉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梅河口市的发展与未来吸引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在现场主持人就宣布,通过人民网、央视网、绿色中国网络电视,收看本次十人谈直播的人数已达到356万人。
以下为访谈实录。为便于阅读,相关内容做了概括与整理——
话题一:站在新起点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梅河口市以“绿色身姿”站上高质量发展新起点,正在加快建设引领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绿色中国:怎么把两山理论贯彻到发展当中,如何把習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梅河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当中?
王军:通过生态修复,通过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变得像江南一样,整个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了。好多外地朋友感觉很震撼,颠覆了大家对东北城市的认识。我们的公交车有30%免费,我们所有的公园免费,良好的公共服务营造了城市形象。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本城市人分享,游客到这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整个城市的发展来自创新思维的推动,通过抢抓机遇,高站位来规划城市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发展贯穿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未来要让城市绽放更多的光彩。
在整个城市建设当中,抓住国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这个机遇,争取上级支持。从上游磨盘湖水库引入每日10万立方米的水源,水来了之后,我们打造了三横三纵的城市水系。下游有蓄水灌溉工程,又有海龙人工景观湖。通过水系引入,整个城市的温度、湿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绿色中国:请问我们国家林草局目前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增收致富的?
刘东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与生态优先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辩证的双重含义:一个生态、一个发展。绿色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从林草行业来讲,担负着一个重要的,或者主力军的责任。从我们实际采取的措施来看,因为它面很广,我跟大家交流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要推动生态效益的价值化,或者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我们现在已经采取的政策,比如说生态效益补偿(多渠道的生态效益补偿),以及正在推动的森林碳汇市场化,市场交易等等,都属于这个系列当中的具体的一些行动和措施。
其次,就是推动生态经济型产业的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包含的面非常的宽。总书记讲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我们正在按照总书记重要的指示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二者的有机结合。比如说现在发展的比较迅猛、规模较大的林下经济、林果、木竹加工、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以及我刚才提到的下一步要推动的林草碳汇产业,这都属于我们在生态经济型产业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
再一个,就是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这个方面,我们也正在延续脱贫攻坚过程当中实施的一些林草方面的扶贫政策,在未来乡村振兴当中,我们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一个是工程扶贫,通过国家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通过项目投资,重点布局到贫困地区,特别是重点贫困区,来拉动就业,推动增长,同时也要治理生态。
一个是叫产业扶贫,通过发展我刚才提到的产业,以及各地一些特色产业,通过各种支持措施——财政的、金融的一些措施来推动产业扶贫。
一个是政策扶贫,比如说不断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通过活化机制引进社会资金等等,来实现政策扶贫的目标。
绿色中国:梅河新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定位和起点,如何才能够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邵益生:梅河口第一是起点高,第二是发展快,第三是潜力大,我想梅河口已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骄傲。
梅河口市我觉得它的定位高,17年前我第一次来东北调研,经过很多城市也到了这里。当年梅河口市在吉林省属于第三梯队,现在已与长春、吉林市并列,属于第一梯队,属于吉林省的区域中心城市,这是难以想象的,原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发展快,经济指标,社会指标都发展得非常迅速,十三五以来连续保持15%以上的经济增长,还取得了很多的国家级荣誉。
第三,我觉得是潜力大。现在市委市政府對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有很好的谋划,对于未来是站在一个新的定位、新的起点上,梅河口的格局目标是不一样的,令人期待。
绿色中国:原来东北是重工业的代名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当中,曾经做过非常突出的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急需一个发展切入点和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以梅河口为例,怎么样去找准切入点,真正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卢风:我是学哲学的,所以我重视观念的创新,我觉得梅河新区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我觉得在根本上还是要做到发展观的转变,就是由原来的发展理念转变为新的发展理念。
转变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困难。因为旧有的发展理念,从西方算起,已经流行了300多年,它深深植根于整个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之中。所以说绿色转型、绿色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来看,都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一场革命。
工业文明300年,它基本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劳动力的价值,资本的价值,技术的价值,它没有考虑生态系统对于经济增长,对于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没有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整个旧的发展理念是完全没有考虑到的。
我们现在要转变到新的发展理念,要转向绿色发展,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不是一般的转变,所以对于梅河将来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在观念转变下功夫,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种非常深刻的理解。
绿色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对于梅河口的高质量发展有怎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赵建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的提出,有它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中国社会已基本实现小康,未来发展道路不能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财富的增长。2005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这实际上是适应时代的变化。
进入到21世纪,绿色转型已经开始。西方率先提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那么中国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经济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是继续破坏生态环境来求得发展,还是要寻找新的路径,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共赢。两山理论从提出到今年已经整整16年,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所以我们理解“两山理论”要从时代性的角度来认识。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我们原有的经济模式,一个主要的特征还是粗放式、低端式的产品加工,我们急需提升产业结构,要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追求质量与效益相平衡的高质量发展。这样我们必须选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的基本诉求。从我们国家现状来说,也不允许经济再按过去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运行。所以说未来发展的重点就是绿色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森林康养,以及高科技、新能源,这些就是我们面向未来的新型的绿色产业。
梅河口要在这绿色产业新型布局中抓住机遇。国家现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从我们以往的投资驱动发展的重点,转向乡村的绿色发展。中央又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这些又为我们未来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中国:谈一谈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当中寻找到发展机遇?
谢茂松:我是研究国家战略问题的,为梅河口的未来发展我大概想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从战略的高度来理解梅河口要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我们从大历史来看城市的发展,它是跟生态联系在一起的。从中国历史来看,生态环境将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总书记为什么关心生态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民族子孙万代的生存问题。总书记说保护生态就像保护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千钧之重。总书记还说,过不了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觉得这都是关于国家大战略的深刻思考。
我们昨天去参观,看到梅河口的生态涵养计划,城市恢复河流,修建海龙湖公园,绿色生态形成以后,无论对于城市以及乡村经济,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本地区发展有机种植业以及高端中药是一个关键,未来涉及如何把它做大做强,总结来说整个生态保护好的话,中药它有一种高质量的发展,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一点,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它不是一级的,它是多级的。生态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思维方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梅河口要成为先行发展示范区,我觉得它要为未来东北及老工业振兴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话题二:奋进新征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梅河口全市人民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迈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绿色中国:近年,吉林省提出要坚持走上具有本省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吉林省林草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绿色高质量的发展?
王伟:吉林是林业大省,它实际支撑起吉林生态大省的地位。吉林林草在筑牢生态屏障、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年3次视察吉林,每次都对吉林的生态建设高度关心关注,强调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的优势,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吉林省历年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截至2020年末,全省森林面积达到843.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湿地有效保护率达到4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绿色发展底色更加厚重。
高站位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2次会议提出,在东北虎豹主要栖息地设立国家公园,正式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提上日程。随后启动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吉林省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国家林草局的具体指导下高位推进。吉林省承担的15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试点成果已通过国家验收,监测显示东北虎豹已由试点前的27只、42只增长到37只、48只。去年,还按中央统一部署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向海、莫莫格、哈尼自然保护区成为国际重要湿地。每年迁徙季节,全世界约90%白鹤在莫莫格停留,现在吉林东有中华秋沙鸭和虎头海雕;西有白鹤、丹顶鹤和东方白鹳,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前往观测和拍摄。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著名论断,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查干湖时提出的。总书记强调“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吉林生态资源丰富,具有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优势。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开展查干湖综合治理,组织实施了草栏围禁、湿地保护修复、护堤绿岸等工程,查干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查干湖冬捕已成为吉林一张亮丽的名片,已经成为银装素裹中的一道热气腾腾的风景,是吉林省的金字招牌和网红打卡地。
绿色中国:站在梅河口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如何做到绿色发展和保护生态相统一?
黎祖交:首先是要从节约资源入手,把生态保护好。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段话说明了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三个根本问题。
生态系统退化是怎么来的,那就是资源受到破坏,环境被污染的一个结果,也就是我们没有充分发挥资源应该发挥的作用,出现了很多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等。所以归根到底是要把生态保护好,需要解决资源节约与科学利用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还有一个论断,就是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为此,下面几点一定要把握好:
第一,在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中,要尽可能地利用非物質资源。发展经济肯定要利用资源。资源可分为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要尽可能地利用非物质资源。这是因为,无论是作为生态系统主体的生物资源,还是作为生态系统主体周边的环境资源,所有物质资源的消耗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中,要在不超出自身承载力和再生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好可再生资源,因为不可再生资源是在可预见时间内不可再生的。即使它可再生,其再生速度也非常缓慢,比如煤炭,要亿万年才能再生,这方面我们的教训比较多,过去讲要以煤代木,以钢代木,这个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讲是不合适的。当然可再生资源也不可以放手随便乱用,可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要不超出其自身承载能力,不影响再生能力。所以林业里讲采伐量不要超过再生量,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在生物资源利用中,要尽可能利用好生物体的衍生价值,而不伤害或少伤害生物主体自身。以森林为例,尽可能利用好森林景观,森林里的空气比较好,长白山森林里富氧离子至少有几千(每立方厘米),还有森林里的小气候,这些都不需要去砍伐木材,就可以实现价值。
又比如一棵果树,年年结果子,如果砍掉以后就没有结果,所以森林尽量要利用它的衍生价值,而不是其生物体自身。也就是说利用它生命存续带来的价值,而不是要他的命。
第四,无论是什么资源,都要依据节约原则,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不断降低各种废弃物的排放。
与此同时,要从梅河口自然秉赋及其生态优势出发,选准适宜其发展的生态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梅河口已确定着力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4大主导产业,以及全域旅游、装备制造、建筑及其配套产业,这一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
绿色中国:刘劲老师作为明星走过很多的城市,您来到梅河口有什么感受,对梅河口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劲:梅河口是我向往的地方。因为我是拍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我从事了26年的重大历史题材影视的拍摄。大家看过的共和国发展的历史《长征》《延安》《建国大业》等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献礼片《大决战》里面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个战役,就是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全中国的第一战,其战略意义大家很清楚。蒋介石也是要抢占东北,毛主席也非常重视。梅河口是处于沈阳、长春之间的重要节点,1946年3月东北局迁址到梅河口。《大决战》的台词里面就提到梅河口,但我当时没有概念,为什么东北局要迁到这里,并召开了非常重要的会议,以至于决定了辽沈战役的最后走向。
我今天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到梅河口会址去看一看,弄清楚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另外,我觉得要用辽沈战役的精神,来打好我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场战役,解放战争在东北布局至关重要,我们绿色经济布局今天也很重要。
绿色中国:请刘东生副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全国的林业产业状况如何,也为我们梅河新区的产业发展支支招。
刘东生:全国林业2020年的总产值是7.55万亿元人民币,林产品对外贸易额1600亿美元,总体上看,我们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进。7.55万亿的总盘子中,现在过万亿的产业大约有三个:第一是经济林果;第二是林产工业,主要是木材加工;第三是生态旅游。这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未来林草产业发展的重点。
梅河口发展的底色很好,底板很厚。而且目前具备的产业基础、发展理念,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禀赋,同时自然资源的禀赋也很好。
除了我刚才谈到的林草产业,梅河原来有优势的,我想结合吉林的情况提一点建议,比如说梅河口是东北地区中药材的集散地。中医药振兴希望在中药材,那么优质中药材的来源就非常重要。就是必须有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林草资源就是道地药材的主要来源,利用好这个优势,我们中药材集散地的优势,加上我们当地的自然禀赋,发展一些道地药材,以及把其他周边地区的道地药材,吸引到我们这里来,向全国输出高质量的药材,这将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产业。
生态殡葬业,应该说是吉林的创造。这个在全国如能进行推广,应该说在殡葬业改革上是一个重要的革命。在森林环境当中,在不毁树、不砍林、不占地的情况下,利用树下空旷地带,实际上也是土葬,也是树葬。这样一方面为生态保护增加资金来源,另外也避免我们的传统殡葬占用大量的土地。在梅河口有好的理念,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建议可以作为一个试点重点推动。除此以外,就是生态碳汇,它不仅仅是森林碳汇,也涉及草原、湿地、农田生态系统,这些都是我们生态碳汇的主要来源。这个方面方兴未艾,顶层我们负责政策设计,提供一些政策支撑,实践还要来源于我们各地自己的创造,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话题三:开创新局面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建设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的时代宏图徐徐展开,梅河新区豪迈起航,正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绿色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后,我们梅河新区的生态文明发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在您心目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王军:吉林省给我们定位,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给我们确定的目标任务”——用5至10年,将梅河口市区建设成为辐射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财政收入100亿的城市。任务重,压力大,但压力就是动力,我想梅河口一定有能力扛起这面旗。
我们在发展当中,要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首先我们要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与人的和谐共生。不断强化生态建设,使这个城市更宜居、更美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绿色中国:在梅河口市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当中,哪些问题是关键?
卢风:中华文明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几千年来没有中断。西方文明实际上有过几次中断。中华文明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农耕文明是绿色文明,是真正利用太阳能的技术,所以它是很生态化的一种文明。
但中华文明也有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它的厚葬习俗,这对生态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历代皇帝的陵墓建造。这样一种反生态的殡葬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我们讲移风易俗,但根本上还没有改变。如果生态殡葬可以推动改革,这对中华文明是一次巨大的贡献,是进一步促进中华文明的生态化,这将是一场观念与行为的革命。
我曾经写过文章,讲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在于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包括开发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低碳技术。最关键也还需要制度变革,你没有制度上的支撑,你不可能实现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严格把好环评关。上任何一个工程项目,你都要有一个很严格的环境评价,环境评价不过关,就坚决不能上。
第二、一个新区的建设,首先要体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要从基础建设做起,现在绿色基建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受重视的一种研究。比方说雨水、污水的分开,整个生活区或者工业区节水系统的建设,都可以预先納入。规划应该是绿色规划、生态规划,这也是国际上非常热门的研究。
第三、为解决环境发展社会问题,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一个方法,叫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就是利用生态系统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用现代工业技术来处理,就是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中国:在梅河新区的发展当中怎么样实现生态优先,而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黎祖交:至少应该包括以下9个方面,我想这九个优先做好了,生态优先也就落实了。
第一个是生态规律优先。就是当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使经济规律服从自然规律,也就是服从生态规律。因为相对于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更具本源性和基础性。
第二个是生态财富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上,当人民追求生态财富同追求传统意义的物质财富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把追求生态财富作为优先目标。
第三个是生态空间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上,当生活空间同生态空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优先考虑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的空间。
第四个是生态产业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产业引领和产业布局上,当以生态利益为导向的生态产业同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非生态传统产业发生矛盾和冲突时,非生态的传统产业要让位于生态产业。
第五个是生态科技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上,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生态科技项目的研发应用与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其他科技项目研发应用之间面临取舍时,一定要把生态科技项目的研发应用作为优先选择。
第六个是生态产品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产品提供上,当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把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放在优先位置。
第七个是生态消费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消费方式上,当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态导向性消费,也就是生态消费,与以炫富、过度消费的奢侈浪费型消费同时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时,要把生态消费作为优先导向,积极加以倡导和推行。
第八个是生态效益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效益权衡上,要尽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将生态效益置于优先地位。
第九个是生态政绩优先。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上,当面临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绩和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志的经济增长政绩之间权衡时,要将生态政绩放在优先地位,再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