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术文献统计分析

2021-12-02 07:13任秋芳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保护区学术

任秋芳,曹 庆

(1.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安 710082; 2.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佛坪 723400)

撰写学术论文是专业技术人员公布学术成果的重要方法,刊载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汇集学术成果的重要职能,阅读文献是专业人员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科技文献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1-3]。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其中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和特殊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和研究平台[6],多年来,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7-11],值得对其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因为,学术论文既可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指导具体工作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甚至对地域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5-7]。佛坪自然保护区(以下称“保护区”)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平台,如果在某一时期形成的文献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时,则能反映保护区所具有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及与保护区相关的研究机构学术特点和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统计分析保护区特定时段特定团体发表的学术论文,可衡量该特定团队的学术水平、学术构成、学术氛围和学术趋势。

本文以近40 a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称“佛保局”)工作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机构人员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对象,对文献数量、学科分类、影响因子、作者格局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新时期自然保护地整合[12-13]、资源保护管理、科学研究规划、人才培养计划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自然保护区向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西北部,地处秦岭南坡中段,是秦岭地区第一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019年1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挂牌[13-14]。多年来,其资源环境、管理等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以其为研究对象刊发的研究论文较多,可一定程度代表陕西乃至全国大熊猫及保护区研究方向和成就。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材料 以中国知网(CNKI)[15]收录的学术论文为统计源,时间跨度为40 a,与佛保局运行时间(198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相同。

检索如下两类文献:(1)佛保局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2)其他机构以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发表的学术论文。

未纳入本次研究的三类文献:(1)会议文集和论文集收录的学术论文;(2)发表在《中国国家地理》《森林与人类》《中国林业》《陕西林业》等杂志,且被中国知网(CNKI)列为科普文献[15]文章;(3)学位论文。

另外:(1)本文所提及作者均指第一作者;(2)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以中国知网收录为依据[15],影响力因子为中国知网2020年数据;(3)视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外文文献为一类文献,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15],影响因子按其他学术期刊的平均数计算。

1.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用Microsoft excel 2017进行数据分析。

学术得分值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及期刊影响因子为依据[15]进行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作者的最终学术得分值,n为发表文章数量,xi为文献所在期刊2020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值,M值为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CSCD收录篇数[15]。

根据学术得分值S,从高到低排序,确定保护区重要作者。

2 结果分析

2.1 论文数量

以5 a为时间段,统计分析各时间段内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40 a内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1)。40 a内,与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学术类文献共计231篇,其中,佛保局职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98篇,其余133篇为其他机构以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发表的学术论文。

图1 1980-2019年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在保护区运行后最初5 a(1980-1984),未见与保护区相关的学术论文,称之为学术论文零发表期,也可视为学术酝酿期;第2个5 a(1985-1989),开始有学术论文发表,但全为佛保局职工独立完成,还未见外国学术团体或个人涉入;第3个5 a(1990-1994),外围学术团体或个人开始进入保护区研究,但数量有限,大部分仍然为佛保局职工发表;之后,第4个5 a(1995-1999),外国学术团体或个人开始关注,进入学术活跃期,但佛保局职工发表的论文在同期内有所减少;第5个5 a(2000-2004),外国学术论文与佛保局职工论文同步增长,外国学术论文稍多;进入2005年后(2005-2009),学术论文数量达到最高,学术研究进入高峰期;之后10 a,学术论文数量有所减少,但外部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多于佛保局职工发表的论文。

2.2 刊载期刊构成

40 a内,与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关的231篇学术类文献分别发表在50种期刊上,刊载数量3篇及以上的刊物如表1所示,其中,《陕西林业科技》共发表35篇,刊载论文最多,其次是外文期刊,共发表20篇;发表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还有《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四川动物》《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农业科技》《西北林学院学报》和《生态学报》。

表1 刊载论文达3篇的期刊及其发表人员构成

载文刊物可以分为5个类别:动物类专刊,包括《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四川动物》《野生动物》《动物学报》《经济动物学报》;林业及综合类期刊,包括《陕西林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生物多样性》《林业调查规划》《竹子研究会刊》;大学学报类期刊有《西北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其他中文杂志,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武汉植物学报》《生态学杂志》;各类外文期刊。

从发表人员构成看,佛保局职工与外部机构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的侧重点明显不同。佛保局职工发表的98篇论文主要刊载在23类期刊上,除表1中的14个期刊外,还有《应用生态学报》《林业资源管理》《绿色科技》等9个期刊。刊载佛保局职工学术论文最多的期刊是《陕西林业科技》,达到30篇,且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陕西林业科技》各年份。其次是《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以来,跃居佛保局职工的喜投杂志,至2019年集中发表佛保局职工学术论文达10篇。再次是《四川动物》和《西北林学院学报》。

外部机构人员在保护区工作期间共发表133篇论文。虽然佛保局职工参与了这些论文的部分工作,但知识产权并不归属于佛保局职工。

佛保局职工喜投的刊物有以下特点:(1)刊物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程度较高;(2)刊物在业内的影响力较高;(3)投稿的难度较小。同时,也反映出佛保局职工投稿选择时对期刊重要性、实用性、适用性和简易性的重视程度。

2.3 期刊影响力

从依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版)》期刊影响因子,列出的前25个刊载保护区学术论术期刊表(表2)看出:(1)刊载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其中,23个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在1.000以上,16个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在1.000以上;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地理科学》,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达到5.509和3.695;影响因子最低的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但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0.888和0.524;(2)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如在复合影响因子4.355的《生态学报》发表10篇,在复合影响因子2.623的《生物多样性》发表7篇;(3)发表论文的偏向性明显。论文发表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刊物,发表数量在6篇以上的刊物有16个,发表数量在10篇以上的刊物有4个,发表数量最多的刊物是《兽类科学》。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刊物有影响因子高者,也有影响因子较低者,说明影响因子不是决定投稿取向的关键因素,而是与期刊专业性及其对论文质量要求有关。

表2 与保护区有关的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统计

2.4 作者构成及其学术得分值

与保护区有关的231篇学术文献中,第一作者为佛保局职工的共98篇,第一作者为其他机构的有133篇。168篇第一作者为男性,63个第一女性作者中有15人为佛保局职工。佛保局前10名重要作者中,已退休者3人,调离者3人,当前最年轻的作者43岁,最早在表学术论文的年龄为22岁。

从论文重要性和学术得分值可以确定保护区重要作者名单。由于各期刊的影响因子、刊文难易程度差异,各位作者的学术影响也有差异。以发表文章数量、期刊影响因子和被CSCD收录篇数为重要参数得出的重要第一作者及其学术重要值如表3和表4。

表3 佛保局学术得分值前10名的重要作者名单

表4 其他机构学术得分值前20名的重要作者名单

按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佛保局前10位高产作者是巩会生、曹庆、田星群、赵德怀、叶新平、雍严格、刘新玉、何少文、赵凯辉、李杰,与按学术得分值排位的名单(表3)稍有不同,说明发表论文篇数多的作者,因发表刊物不同,其论文的学术得分值不一定高。

结合表3和表4,对佛保局职工和外机构人员发表的论文学术得分值进行对比分析,从学术最高得分值看,两者差别不大,佛保局职工还略高于外机构人员,从两者学术的分值前10名对比看,外机构人员总体高于佛保局职工。说明佛保局职工与外机构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对期刊的选择有所不同,另外,在外机构作者中,曾志高、岳明、刘雪华、党海山、宋延龄等人都是长期在秦岭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对佛坪自然保护区的研究相对深入,这也是他们发表论文的学术分值较高的原因之一。

2.5 学科分析

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3.15],与佛坪保护区相关的231文献学科分布计量见表5。

从表5看出,以佛坪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资源环境类科研平台产生的科技文献共涉及7个学科类别,并以生物科学类为优势,其后依次为农业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和经济类,其他3个学科都只有1篇。这也反映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良好的生物科学天然实验室,并可兼具其他学科开展相关研究。

3 讨论及建议

3.1 关于文献数量的启示和建议

与保护区相关学术论文数量至2005年和2009年期间达到高峰,近10年内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这与佛保局的几次重要事件相关。

第一次资源本底调查[7]和世界银行资助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简称GEF项目)均开启于1995年,外部科研机构和资助资金大量进入保护区,带动了佛保局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佛保局内部科研力量,表现在科研文献数量增加快速。全国第三次大熊猫综合调查[10]结束后,佛保局先后得到5项中国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得益于基金项目支持,2005-2009年间,文献数量达到高峰。

建议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基层专业技术队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提升区域内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相关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

3.2 关于作者构成的启示和建议

在统计的文献中,佛保局职工作为第一作者的数量太少且由几位高产作者集中撰写,发表论文作者的数量太少。其他机构第一作者的范围也不大,主要集中在少数高产作者范围内,他们大多工作或阶段性工作与保护区有关,与统计的高产作者背景相符。佛保局职工参与外机构人员的研究工作,共同撰写论文是一个很好的惯例,但参与人数太少,涉及的人员范围太小。

建议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平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外机构学者参与保护区的研究工作,鼓励佛保局职工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建议佛保局为本土职工创造更多的与外出学术交流与合作机会,重点培养地区级“种子”科研人员,脚踏实地地投入到自然保护地工作;佛保局高度重视与外单位合作研发项目和高产作者群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创造出更多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引进人才、录用人才等方面充分考虑对保护区抱有热情或前期对保护区有学术贡献者,做到引得来、留得住。

3.3 关于职工投稿的启示和建议

长期以来,以期刊影响因子衡量论文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政策导向束缚着人们思想观念,进而影响到论文的撰写和投稿期刊的选择。从投稿期刊的统计趋势看,在佛保局职工发表论文的期刊中,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不多,最高是《生态学报》,其次是《应用生态学报》,再次是《生物多样性》,都是2009年以前发表的,且都仅此1篇。近10年内,佛坪局职工投稿期刊出现了新的趋势,在继续追求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同时,投稿期刊主要转向了《陕西林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这样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对保护区工作重视、发稿相对容易的期刊。

建议佛保局转换观念,从有利于保护区发展、吸引和稳定人才,有利于保护区共享研究平台建设和扩大保护区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制定出适合职工晋升和选拔的制度,鼓励职工继续将稿件投向有利于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和知名度,提升保护区学术研究价值、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期刊上去。

3.4 关于研究方向的启示和建议

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中,基础研究类所占比例明显偏少。虽然应用学科类文献较多,但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建议不足。有些“初探”“试论”类综述文章的针对性强,多趋向于晋升职务职称时的硬性要求。

建议鼓励对国家公园内管理体制机制[12-13]、野生资源及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支撑体系建设、自然教育与生态体现、社区协调发展、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项或综合研究,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使学术论文不仅为晋升职务铺路,更使学术论文升华为研究理论,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提供科学支撑。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保护区学术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