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实践与探索
——以“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为例

2021-12-02 01:25吴军明
陶瓷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陶瓷红色党员

吴军明,袁 枫,吴 琳,雷 超

(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江西 景德镇,333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和教育工作,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而高校肩负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及党建工作,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是要找准着力点和创新点,切实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核心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党建工作内容,避免党建与业务工作“各自为阵”“两张皮”现象。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代表,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厚重文化内涵、多样化表现形式能够为党建工作提供思想支持和物质载体,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坚定广大师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2]。陶瓷文化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我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连续近两万年陶瓷生产历史的国家[3-4]。我国陶瓷不仅品类众多、文化内涵丰富,长期以来还作为最重要的外销产品远销世界各国,对世界陶瓷技术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代,深度挖掘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所蕴含的育人资源,充分利用其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 高校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意义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能,其中首要职能和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其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平台,党建工作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精准把握高校党建工作的规律,才能使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不断完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首先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作为办学治校的首要标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防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上出现偏差。强化高校党建工作,既是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政治和制度保证,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近年,我国高校的教育水平不断攀升,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但在党建工作方面等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显然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如许多高校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缺乏时效性,普遍存在党建与核心业务工作“各自为阵”、“两张皮”的现象[5],脱离了师生党员真实的工作、学习、生活,导致师生党员逐渐丧失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校党的活动机制要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党建积极性。而这仅仅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领悟与工作创新也是不够的。做好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研究的理论、实践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如何解决“两张皮”这个实践问题上,高校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结合自身学校和业务工作特色,提出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思路、办法,通过将党员自身教学与研究范围、基层党组织工作性质与特点与“三会一课”等活动内容充分结合,有效提高“两张皮”的融合度来破解这个难题。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才能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2 “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体现的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实践

如何有效避免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克服师生党员互动不多及教师党员对学生引领不够等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第二党支部所探索的“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特色党建活动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第二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的特色党建活动。此次展览通过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官网、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考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征集公告,以及到华阳陶瓷市场和曙光路古玩市场走访调查等方式,历时7 个多月征集了100 件建国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红色”题材陶瓷作品,其中残损器70 余件,主要题材有建国十周年纪念瓷、毛泽东塑像和像章、白求恩塑像(如图1 所示)、元帅画像、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场景塑像、抗战时期缴获日军用瓷等等,这批作品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风貌,如“建设精神”、“两弹一星”、“铁人精神”、白求恩(如图2 所示)、“雷锋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意在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基因,强化“红色”陶瓷作品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实现党建与业务“双核”协进、相融相促。

图1 修复前(左)后(右)的白求恩瓷塑

图2 修复前(左)后(右)的列宁瓷塑

第一、党建引领社会服务,实践提升专业技能。本次展览所征集到的100 件“红色”题材陶瓷作品,其中残损器70 余件,这批残损器的修复完全为公益性质,所有工作都由支部党员带领学生志愿者完成。这批残损器根据作品提供者的要求不同,分别需要采用金缮修复、无痕修复和焗瓷修复等方法进行修复,要完成登记造册、拍照编号、清洗拼接、修复配色等流程,工作量十分巨大。从2020 年暑期至今,已有数十名研究生和本科生陆续参与器物修复工作,对70 余件残损器物进行了摄影、病害微观分析、绘制病害图、修复计划制订、清洗、拼接、配补、作色等工作。本次展览所修复的每一件作品的修复流程和档案记录均按照文博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形成了科学的修复报告,通过此次展览作品的修复操作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陶瓷艺术作品、陶瓷文物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操作流程,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另外,该工作的完成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这批珍贵的“红色”陶瓷作品,还能让观众更好地领略艺术作品原本的面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深了对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认知,提升了“红色”陶瓷作品的社会认知度与民众关注度。

第二、党建带团建,“第二课堂”提升思政育人成效。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深刻影响着中国陶瓷业的发展,被业界誉为“陶瓷黄埔”。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为使命。此次展览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为主线,结合重要历史事件,诠释陶瓷在建国以后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老一辈艺术家在建国初期在陶瓷设计、创作领域的引领作用,重温新中国艰难创业史,学习积极向上的“红色”精神,感悟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初心,对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将本次展览列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精品活动,并组织了大批“青马工程”学员和广大学生党员干部,分批次到展览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在展览现场支部党员干部和参与此次展览策划的研究生志愿者,通过作品实物和展板上所展示的相关研究成果,向同学们介绍了作品的来历、背景和所蕴含的意义,以及创作者的思想等内容,另外互动区域的党员和志愿者还在演示和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修复陶瓷作品的具体方法、材料、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技能等。通过参观、互动学习,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是一场非常好的融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教学的典型案例,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既领略了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了解和学习了陶瓷修复技术的大致流程和主要内容,还认识了我国陶瓷行业的前景和地位,提升了自身的学习和就业信心。此外,在征集作品的过程中,还组织学生对器物收藏者进行了大量采访,以了解所征集器物的内涵信息和时代背景,这个过程也同样丰富了学生对这批陶瓷作品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美育认知水平。此次展览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不仅将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两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示给了学生,还将“红色文化”、“工匠精神”等思政内容与陶瓷制作工艺、陶瓷修复技艺等专业内容进行了有机地融合,是贯彻“三全育人”要求的有效路径,使思政育人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扁平化转变为立体化,由刻板、生硬、枯燥发展为具有亲和力、接地气的教育实践,由课堂内转变为课堂外,以讲故事打动人心、触动心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

第三、党建促科研,群策群力促创新。此次活动还对所征集的这批“红色”陶瓷作品进行了化学组成、微观结构等科技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时期“红色”陶瓷作品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等现代测试手段观察了修复部位的微观结构状态(如图3),对不同材质作品在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方面的选择进行了科学评判,为陶瓷类艺术品和文物的科学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依据。另外,支部党员带领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对这批特殊陶瓷作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创新性地形成了系列论文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展览图册。这既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创新探索,也是充分结合党员专业特点针对某一主题构建跨科技、文化、艺术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研究的创新尝试。

图3 超景深显微镜观测病害微观结构

第四、党建激发文化活力,展览推进传承创新。此次“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系列党建活动,在深挖“红色”陶瓷作品科技、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的基础上,还通过对代表性文化艺术元素的提取,设计制作了多款“红色”元素陶瓷文创产品。同时,将整个作品征集、整理修复和研究讨论和设计创新工作内容过程,通过再创作的方式摄制了一部微视频,在展览现场和公众号进行发布播放,引导大学生等观众了解和追寻陶瓷背后的红色故事,探寻著名艺术家建国初期艺术创作的初衷和心路,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陶瓷文化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遗产,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此次系列活动,通过深度挖掘陶瓷文化内涵,为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增添了元素,推进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有利于丰富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相关理论,推动中华陶瓷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景德镇陶瓷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有利于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培养。

3 高校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展望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创“三融三淬”党建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融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在“岗位示范”中淬炼党员品格、在“文化熔炉”中淬炼学生素养、在“担当作为”中淬炼干部作风,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红色”陶瓷作品修复展正是学校党建工作“三融三淬”品牌的一个缩影,在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发展方面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一、发挥支委“头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建工作缺乏长期规划,未从支部实际或党员本职工作出发,呈现三个特性:随机性、应付性、灌输性,缺乏吸引力[7]。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示范引领,需先系统分析支部党员的业务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及各党员业务工作相互之间的异同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监督,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找准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务实管用,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支委作为党支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承上接下的作用,支委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对于构建和谐生动的党支部,激发支部建设工作活力、夯实支部的建设基础,充分发挥支部的核心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群策群力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支委的“头雁”示范作用,引导支委从感知和认识两个层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明确岗位要求、强化尽责意识,增强参与议事做事的积极性,为支部党建工作做好顶层设计。

二、一题多解,党建多角度赋能业务链。紧密围绕核心业务来开展组织生活是克服活动单一、缺乏载体的最根本解决方式。高校党建工作应根据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将党建和业务工作充分融合,多角度思考和深挖党建活动主题内容,以科学研究为中心,辐射和带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工作,增强“党建与业务”的交互、促进“师与生”的融合、实现“实践与实际”的结合、提升“教育与服务”的统一。

三、构建“范式”,形成党建引领业务的方法论。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不仅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先例。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和推进机制等组成的范式,不仅是努力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落实“三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符合时代特征的范式;要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管用又便于操作的工作体系,要健全资源整合机制、规范责任机制、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等,形成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方法论,有效规范和引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猜你喜欢
陶瓷红色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追忆红色浪漫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陶瓷艺术作品
党员标准是什么?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