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 的设计美学及其玩家心理研究

2021-12-02 10:45:43李炫霏
艺术品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人偶关节心理

李炫霏

一、BJD 的起源和发展

BJD 为球形关节娃娃Ball Joint Doll 的简称,是一种依靠球形关节连接的可动人偶。现代的球形关节人偶起源于19 世纪初期法国的Bleuette 娃娃玩偶,面世之初为布娃娃,后发展进化为拥有球形关节的陶瓷娃娃。同“洋娃娃”相似,Bleuette 娃娃以婴孩形象为原型,配以精致的发型与服饰,供贵族娱乐享用。影响现在球形关节人偶发展的则为波兰的超现实艺术创作者汉斯·贝尔默,20 世纪30 年代中叶,汉斯开始着手制作同真人等比的人偶,其体内的机械装置可随意拆卸和组装人偶,球形关节的设计则可将人偶扭曲成各种姿势[1]。为反对当时宣扬的一种较为不正确的思想,汉斯制作了一批扭曲人偶,以特定姿态的人体来表达对当时那种思想的反抗和讽刺[2]。这些人偶的关节原理和体型比例,为现在所流行的BJD 人偶奠定了技术结构基础。

球形关节人偶的制作技术传入日本后,日本开始兴起制作球形关节人偶。任职于Volks 的圆句昭浩在已有球形关节人偶的基础上借鉴欧洲的陶瓷娃娃,开发出现代最早的BJD 人偶Super Dollfie,即SD娃娃[3],比例大约为常人的1/3,可让玩家自行改装,甚至可以打磨修改人偶的脸型,创造出属于玩家独一无二的人偶。

受动漫“萌”文化的影响及泡沫经济破灭的打击,人们开始在虚拟世界寻找慰藉,促进了包括BJD 人偶在内的二次元文化的流行。相貌乖巧可爱的SD娃娃的出现带动了收藏BJD人形的风潮,随后BJD 人偶流行于全世界,尤其风靡于中日韩三国,形成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小众文化。

二、BJD 的设计美学和心理分析

钱穆将文化分为“物质” “社会”和“精神”这三层次。第一层级为“物质”,是有关器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其次是“社会”层级,亦可称为“集团”,在这一层级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是“精神” “心灵”层级,包括观念、理性、趣味、道德等心理层面[4]。本文将通过这三个层级,由浅入深地分析BJD在物质、玩家人群及玩家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属性,并探究BJD 人偶体现出的文化倾向。

(一)“物世界”中的BJD

BJD 在材质方面尽可能制作出真实的皮肤状态,大多由高级树脂制成,材质细腻,在触感和视觉上达到同真人相近的程度。形态上可将BJD 分为人形BJD 和非人形BJD 两种。人形BJD 即为形似真人的人偶,其五官和比例都以真人为基础,并加以美化,形成酷似真人又超越真人的人形,包括了从小孩到成人多种年龄段,男性、女性及无性这三种性别,以及基于真实的人体肤色的多种肤色,各项相组合可形成各式各样的人形角色,以满足不同玩家的偏好与需求。非人形BJD 则更加丰富,主要有宠物、动物拟人和神话角色拟人这三类BJD。这些丰富的造型与种类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却又真实无比的人偶世界。

BJD 的人偶形象通常较为含蓄,一个未经修饰的人偶素体看起来平淡无奇,甚至简单至有些丑陋,因此,并不会局限于某种特定风格,经不同类型的修饰装扮,便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在装扮过程中注重妆容服饰的协调统一,使之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整体;在细节上其组成零件虽小且多,但都精致有趣,使得BJD 既可当工艺品远观,亦可拿在手中把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与可玩性。

(二)“人世界”中的BJD

BJD需经过繁琐的装扮过程才能形成常见的完全形态,玩家在每一个步骤中都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根据喜好自行装饰BJD,因此,就算是同一个人偶,在同一个玩家手中也可以拥有不同形象。在对单个人偶进行造型之后,有条件的玩家往往会布置相对应的场景,营造BJD 生活、工作等的情景来进行摄影,使照片能够呈现出一种代入感与故事感。“娃聚”是玩家之间经常举办的活动,即是携带人偶一起参加的聚会。玩家会将自己的人偶摆放在一起,好似人偶与人偶在聚会交流一般,但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社交。同样的例子还有玩家会让人偶与人偶之间建立特定的社会关系,比如,结为兄弟姐妹这种亲戚关系。其中以结婚为典型,玩家会让自己的人偶同自己或者他人的人偶举行婚礼。除了邀请朋友与其玩偶到场见证婚礼并给予祝福外,两个人偶也会穿上婚纱与礼服,以体现婚礼的正式程度。这种赋予人偶之间的亲密关系,实则表达了玩家对真实亲密关系既害怕又渴望的矛盾心理。

(三)“心世界”中的BJD

1.玩家个体心理分析

作为日常生活的非必需品,战丝竹认为,人偶主要体现了成年人的情感需求[5]。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群体面对高压的学习工作压力、复杂的人情世故以及两代人间思想观念的差距,往往会感到迷茫,甚至产生对自我生活失去控制的无力感。在此影响下,许多玩家将BJD 人偶视作朋友、恋人或者孩子,把自己称呼为“娃妈” “娃爸”。少年少女形象的人偶往往设计成楚楚可怜或者活泼可爱的青少年形象,初显男女两性区别,但又带有几分青涩在其中,能够使玩家产生怜悯和爱惜的感情;儿童人偶则以酷似婴孩肉肉的脸颊、身体和四肢为特征,以激起玩家的母性,因此,在装扮人偶的过程中可以满足玩家的保护欲、照顾欲及控制欲,从而舒缓负面情绪,获得心理慰藉。相对于真人而言,人偶不会哭闹,但在“照顾”其过程中同样可以获得成就感,满足体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从另一角度来看,BJD 作为玩家心理的投影,体现了玩家对自身理想的追求。祝婧媛认为当代电子设备的发展增强了视觉艺术的影响,导致人们对身体美学的狂热,而BJD 作为一种“颜值经济”,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身材和面容的追求[6]。BJD 身形优雅自然,成年女性人偶苗条却又不失肉感,成年男性人偶虽有肌肉但身材依然消瘦,往往是青年男女理想中的人体形象、完美身材的化身。玩家可以将自身审美倾注在BJD 中,使BJD 成为能够被玩家独占的“美”的象征。除了获得慰藉与寄托理想外,还有一种以收藏心理为主的玩家[7]。有名的BJD 厂家往往会推出一些制作优于普通款式的限量版BJD,这种BJD 在妆容服饰及配件等方面更加精致,人物设定也会更加饱满。当玩家在收藏这类BJD 时,除了获得BJD 本身外,也得到了展现自身财力及能力的机会,成为被其他玩家关注与羡慕的对象。

2.玩家群体心理分析

人偶作为“二次元”文化的衍生之一,代表着虚拟世界;玩家将情感倾注于人偶之中,便意味着在虚拟世界寻找慰藉。玩家通常会赋予人偶不同的而社会角色,参考真实的人际关系为人偶建立完善的社会关系网,体现了玩家对理想的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的向往。但因在真实社会中并不存在完美的人际关系,因此,不少玩家都具有一定厌恶现实、恐惧社交的性格倾向,他们借助人偶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将个人的兴趣放置于同好的集体活动中,由此获得归属感及认同感,并且通过虚拟的社会关系来规避真实人际交往可能带来的伤害,体现了玩家在社交需求与社交恐惧之间的矛盾。然而因BJD制作成本较高,玩家间亦会出现层次,经济实力强劲的玩家有能力购买更加昂贵精致的人偶及配饰,成为圈中的“上层人士”,以及经济条件稍次玩家仰望的对象。可见,在虚拟的BJD 世界中仍然摆脱不了现实社会的影响,存在着理想虚拟世界同现实阶层差距之间的矛盾。

3.文化倾向在BJD 的体现

从艺术风格角度分析,球形关节人偶虽从欧洲起源,却在日本兴起,盛行于中日韩三国,原因之一便是BJD 符合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审美标准,它基于真人比例的五官进行“萌化”处理,塑造出偏柔和、女性化的角色形象。相较于更为健壮的欧罗巴人种,BJD 在身高、四肢长度、肌肉比例等方面,均符合亚洲蒙古人种的身材体型,整体偏向“平面化”,身体线条匀称均衡、优雅含蓄,使BJD 兼具立体的形象大方和平面的清新淡雅的特质。

受集体主义与家族观念的影响,在角色塑造方面,BJD 与欧美的人形玩偶的区别显著。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即是该类玩偶的绝对主角,出品的娃娃多是名为“芭比”的女生在不同时期、场合的多种样貌[8],将个性及个人主义发挥到极致。与之相对,BJD 并无主角之说,每个人偶都是平等而又不同的个体,这些个体组合成BJD 这一整体。在此同时,虽然外人看来BJD 人偶往往千篇一律,但每一款人偶除了姓名、背景等设定各不相同外,在细节上也会有所差异,就像真实的人类一般,每个人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相貌特征。可见,BJD 人偶有着集体塑造大于个体塑造的特点,但在共性中又追求着个性,这种心理与玩家群体相对应。传统的族群观念便是集体大于个体,个人需存活于家族之中,在玩家群体之中的体现便是玩家会将自己的多个人偶组合成家庭、自己也作为“家长”成为这个“家族”中的一员,还会参与玩家群体的聚会,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但与此同时,现代青年主张发扬个性,BJD 这一爱好本身便属于小众亚文化范畴,玩家通过这种爱好、并在其过程中借助人偶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偏好以及对社会的反抗。作为社会人的玩家既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寻求安全感,又不甘于被社会同化、渴望在集体中追求个性,而BJD 恰好符合这种心理,成为他们精神的寄托。

三、结语

BJD 作为面向成年人的人偶玩具,拥有丰富的形态和精致的外观,充当着玩家的心灵慰藉与理想寄托,体现出玩家对社交的渴望与恐惧、对现实逃避与妥协的矛盾心理。此外,BJD 还蕴含着文化在艺术风格、形象塑造及使用方式上的影响,其平面化“二次元”的审美取向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欢迎,而在集体与个性中的平衡,又符合玩家群体的心理特质,使BJD 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小众亚文化。当下社会中玩具已不再是儿童的专利,在面向成年人开发相应商品时,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取向;而BJD 作为典型案例,可以对面向女性消费者与玩偶爱好者的相关产品予以启发。

猜你喜欢
人偶关节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