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春
(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吉林 集安 134299)
农业机械装备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 世纪50 年代,吉林省开始研究制造农业机械,到了1990 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处于我国前列,但此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吉林省的农业机械产业在全国的排名也开始逐渐下滑。因此,对吉林省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对于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吉林省的农机装备水平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相较于其他省份增幅并不大,增速也较为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吉林省的农业机械保有量不足。吉林省经济欠发达,非农业产业经济对于农村的劳动力吸附力不足,导致吉林省在农业积累上相对缓慢。二是农业机械的结构性失衡。吉林省政府颁发了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户置办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由于吉林省土地规模化程度高,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很高,因此,农户更倾向于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导致小型农业机械呈减少的趋势。
1.2.1 机耕水平
2003 年,吉林省的机耕水平仅仅只有27.88%,同为东北三省的黑龙江、辽宁的机耕水平分别为73.6%、65.17%,差距明显。从2004年开始,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吉林省的机耕水平开始快速增长;2007年,吉林省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在30个产粮大县率先启动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2015 年,国家在吉林省开展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示范省建设;2019 年,全省的机耕面积达到4 783.15 khm2,机耕率达到95%。
1.2.2 机播水平
由于吉林省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播种的所需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因此,在政府没有颁布农机补贴之前,农户没有购买相应农具的需求,这一时期的机播水平发展较为迟缓。但在2007 年之后,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外流,农户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开始上涨,伴随着农机购机补贴的政策出台,吉林省的机播水平开始迅速增长,到2020年,吉林省机播面积达到5 506.19×104hm2,机播率达91%。
1.2.3 机收水平
吉林省的机收水平即使在颁布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初期的2004年—2007年,长期维持在10%,且提升速度并不明显。一是机械收割采用的大都是大型机械设备,在补贴政策之前,大多数农户并没有购买大型农机的能力。二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自2007 年之后,随着玉米机械化收割技术实现突破,政府对于该机收机械的推广也随之加大,再加上具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使得农户购买该机械收割设备的需求增加,全省的机械化收割水平也逐年提高,截至2019年,全省拥有玉米收获机8.02×104台,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3%。
长期以来,吉林省没有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对全省的农业机械制造业进行大量的投入,使得吉林省大型农机企业占比最少,小型企业的占比占绝大多数。这种小企业由于不能大规模生产,其生产成本较大型企业较高,规模效益相应的也较差,在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整体上并没有形成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另外,由于吉林省的地理位置偏远,加之本地的产业发展的并不好,因此,没有形成专业化协作力强、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吉林省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同时也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形式,农业机械制造业开始逐步兴起。由于这些企业的成立时间早,企业的生产设备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农业机械的制造工艺逐渐落后,加上企业缺乏对农业机械的制造工艺的研究,使得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靠性不高。农业机械的核心部件、关键的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技术和相应的加工设备缺乏,例如工业焊接机器人、数控加工、激光切割设备这种先进的制造装备水平低,因此,无法通过数字化、自动化以及精密化的加工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精确度和生产效率。
吉林省的农业机械产品线较为单一,而且生产线交叉重复严重。吉林省此前对农村产业机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求减少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加快畜牧业、林业的发展。但是,与之对应的农业机械却是主要以粮食生产和大田作业的农机为主,而且多是中小型,其功能单一,大型的、复式的农业机械作业产品种类少,关于经济作物类、畜牧业、林业、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之类的机械设备目前仍然处于推进阶段,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占比很少,中低档的农业机械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机械动力型的农业机械所占比例较大,与之相匹配的配套机械占比较少。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网破、线断、人散的困局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农机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农机合作社规模小、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机维修网点不健全,服务手段落后;农机流通体系不健全。农机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手段落后,针对性不强。农机化人才数量不足、结构欠佳、补给渠道不畅,尤其是熟练机手和高素质人才紧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普及度不够。
强化农业机械的专利保护意识,为权利人提供相应的创新激励,保证创新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加大对农机补贴的监管,优先保证粮食作物生产所需的农业机械和绿色发展的机械的补贴需要;在补贴机具分类分档、农机新产品试点等方面突出绿色生态导向,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促进农机装备由低档次向高性能,由单项作业机具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与高校进行对接,进行“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农机科技创新,加大对产学研体系的鼓励与扶持;引导社会资本和职业教育资源发展农机职业教育,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大力培养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领军人才和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加强建设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通过留住人才守住人才,实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最终目的。
农业经济要想持续稳步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吉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在农机推广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农机制造业却在不断衰落,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吉林省在农机总动力长期地位徘徊的原因,以及吉林省农业机械制造业衰落主要是因为未能形成规模化、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3个因素。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不仅需要进行推广,还需要对农业机械制造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