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八中学 鲁永超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应用性都较强,而且数学在学生成绩中占比较大,因此,学好数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教师教,学生学”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教师要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下面就针对自主合作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更喜欢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很少能像高中生以及大学生那样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也更喜欢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非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可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会导致学生学习疲劳,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吸收从教师那里学来的知识,总是不如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掌握得牢固,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基本平面图形”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提前阅读课本知识,然后小组间通过合作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遇到难题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集众人之所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这一章节时,教师便可以先带领学生分工合作裁剪圆形,勾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折叠、剪裁等方式观察圆的特性,还可以用一把直尺当直线,通过移动直尺,让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尽可能地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时,可以用学生的成绩变化作为例子,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在日常生活的哪些情况中会用到所学习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教师要提前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规划好上课方式,提前明确需要在哪一个环节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把控好全局。
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学习。在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好人员分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尽可能保证公平;(2)明确交流与合作的目标。让学生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去交流讨论,避免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时,教师先抛出问题:“同学们在数学考试中一定能考到80分以上吗?”学生的答案无法统一,教师便可以总结:“不一定,说明这种结果具有偶然性。那么,如果一个鱼塘里都是红色鲤鱼,大家可能从池塘中钓出一条黑色鲤鱼吗?”同学们的答案肯定都是否定的,教师就可以继续总结:“在满是红色鲤鱼的鱼塘里钓出黑色鲤鱼,这属于不可能事件。”通过上述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将要学习的主题——随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元素,加强学生间与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爱上数学并且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