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白银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白银 730900)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建筑行业不断壮大起来,该行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越来越多建筑企业开始注重造价管理工作。但因国内建筑造价管理仍然存在缺陷,如专业水平不高等,尚未充分意识到全过程工程造价重要性,造价管理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才可使全程造价渗透到建筑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工程造价是指对整体施工项目花费资金的计算,属于经济管理行为的一种,可准确判断该项目内全部资金投入。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造价管理方式之一,是指从项目可行性到竣工验收之间的全程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也就是在工程建筑发生前、中、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常规的工程造价单纯对工程建设期间的资金投入与建成效益进行计算,而全过程造价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施工前与竣工后各项工作涉及资金均详细列出,最终获得准确的数据。在管理内容方面,工程造价管理包括合理确定、有效控制造价两个方面,前者是造价控制的前提所在,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应对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等进行明确;后者是指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及时纠正偏差,通过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与投资效益。
在科技发展下,以往工程造价预算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管理需求,因以往各环节资本支出的准确度无法保障,对项目开展产生较大阻碍。为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可将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引入其中,加强各环节的管理与规范力度,实施动态管理,才可提高整体施工准确度,并及时发觉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实现施工质量与效率最大化目标。以设计阶段为例,该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核心所在,对工程质量、进度与经济性具有决定作用。不同阶段对项目投资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初始阶段对投资的影响在75—95%之间,技术设计阶段产生的影响在40%左右,施工图准备阶段产生影响在25%左右,可见设计阶段属于工程造价关键所在。要求设计者从初始阶段便树立控制投资意识,由此提高经济管理效率,节约成本投入[2]。
为了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性,必然要对各类资本问题与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包括材料市场价格、银行贷款利率、施工环境等等,并通过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方式确保预算评估准确可靠。在项目正式开展前,先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所需资金进行估算,再考虑到天气、时间、市场环境等因素为施工工艺带来的影响,通过内外综合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造价预算。同时,工程项目投资巨大,起初开发商会采取银行借贷或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在全过程造价控制期间还应将借贷利率变化因素考虑其中,使最终预算评估更加客观准确。
在项目开展期间实施全程工程造价,工程人员依靠系统研究才可明确项目的受影响因素,实现精准项目评价目标,使预算资金管控更加科学,项目整体准确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可预防施工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在项目管理期间,技术人员应优化资源配置,使有限资金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杜绝资源浪费。在项目结算与管理期间,工程人员可通过验收结算项目资金,促进经济成效提升。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技术人员对全体工程进行具体分析,对施工情况做出科学准确的预判,对可能出现意外之处提前加固预防,由此降低意外发生概率。同时,全过程造价分析还可优化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使工程质量显著提升。
以某农村拆迁项目为例,该项目为框架结构,使用寿命为50年,建筑面积为15120.52m2,地上层高17.55m,地下层高3.2m。将总体工程分为5个,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基础采用混凝土管桩,建筑结构安全Ⅱ级。在基槽开挖后验槽,检验合格后可直接垫层施工,采用强度C15混凝土,主体采用C25混凝土,并采用MU15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堆砌,利用1:3水泥砂浆双面粉刷,剩余砌体采用MU10与M7.5混合砂浆砌筑。
1.设计阶段
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该项目采用限额设计法,利用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并在各个专业确保达到使用功能的情况下,采取分配投资限额控制设计,杜绝不合理变更,使施工图与设计概算得到切实保障,依靠层层控制,使总投资额始终处于允许范围。从本质上看,限额设计全过程是对项目投资目标管理的过程,也就是目标分解、实施、检查与循环控制的过程。为了提高评估准确度,应对多项因素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措施为:首先,为确保技术与经济的科学合理,实现少投资、高效益的目标,应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再开展工程设计预算工作,使造价结构与资金分配更加合理,理清工程各组构成与成本间的联系,使设计方案更具使用价值;其次,在设计方案编制期间,应遵循施工标准要求,对各个环节造价计划进行支出设计,将支出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针对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改进,以免因缺陷影响方案的使用价值。在设计阶段,造价者应树立全程参与意识,选择更为经济合理的方式,将技术与经济有机整合起来,使资金与投资管控能力全面提升。最后,加强工期定额与计算。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与企业现有条件、经济原则制定工期定额;以天数为单位,计算项目开工到顺利验收的全部天数,还应考虑到天气、设计变更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审批后适当顺延工期。
2.施工阶段
在项目投资期间,设备与材料费通常超过总投资的60%,对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作用,可采取以下控制方式。
(1)控制设备与材料采用。一是设备采购费用购置,该项费用包括设备自身价格、保管费、运输费等等,其高低对总造价控制十分关键。采购目标在于用最少的资金买到最佳的设备,这便要求采购前多方调研,了解设备参数、厂家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等情况,再通过招标或询价发包等方式,选出最优质的产品。二是按时、按量提供设备与材料,按时代表的是材料供应要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按量代表的是结合项目实际需要的设备与材料,使采购物品与工程需求相符合,避免买到非必要材料造成资金浪费;三是注重材料价格把关,尤其是主材价格。应对材料规格、颜色与名称等统一确定下来,便于承包商准确报价,尽量避免暂定价。
(2)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在施工期间经常因施工环境、技术要求等因素变化而产生设计变更,使施工进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针对上述问题应完善变更审批制度,合理高效的控制变更价款,明确变更程序。因变更设计到费用变化,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影响工程质量,造成资金浪费,对此可采取以下方式。为避免施工图存在设计缺陷,应由甲乙双方进行图纸会审,与设计主体一同完善设计,尽量将设计变更控制为0;针对变更工程应细致审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贯彻分批审批、互相监督的原则,以免出现贪污腐败行为;工程变更应详细记录,并说明成因、时间、参与者与工程部位等等,变更单应样式统一,编号连续。针对变更部分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判断变更之处机械与方法选择是否正确,并综合分析工程变更对工期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方案,最大限度避免因工程变更引发索赔事件。
(3)正确预防和处理施工索赔。施工期间引起索赔的因素较多,部分承包商会故意寻找索赔机会,这就要求业主精通合同条款,能够正确预防和处理索赔事宜,使双方的合法权益均得到保障。为有效预防索赔事件对经济效益产生的不良影响,业主应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解决此事。整理好一切可能出现索赔论证的资料,在重大会议记录中要求参与者签字,将其作为正式文档资料;加强监理工作力度,以免工作延误发生索赔;及时完成与进度关联紧密的工作,以免因延误工期造成索赔。
3.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决算属于该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内容之一,可将整体工程造价情况真实表现出来,还可展现承包与发包方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及时做好竣工决算信息采集、资料整理等工作,如设计变更、竣工图以及各类签证材料等等。对于本项目来说,竣工结算审计重点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工程量审核,是结算基础所在,可对工程直接与其他费用计算产生直接影响,其准确性与造价高低相关,这就要求根据竣工图纸与相关资料进行核实,从中审查因计算错误导致的图纸与实际不符项目,尤其是受人为因素影响重复计算等情况;二是定额套价。在结算中经常出现重复套取、错套定额等情况,一些单位在套用预算定额期间,原本定额内的工作内容单独罗列项目,并重复套用定额,由此导致造价过高;三是取费标准审查,工程结算包括直接/间接费用、税金与计划利润等,取费占直接费用的25%,因此要判断取费标准与基础是否准确。
该项目采用全过程工程造价模式,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因设计初期便考虑到投资预算,实施限额设计,并按照运用价值工程原理选择设计方案,由此解决大量资金投入,使项目经济效益倍增。但也并非成本越低越好,应确保建筑质量与功能不受损害,对工程建设多项因素综合考虑,使政府与业主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最终将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概算内,成本下降2%。在竣工验收造价管理方面,使工程造价得到良好控制,通过对施工过程支出严格审核后,与土建安装工程预结算进行对比。最后,该项目土建安装造价与预算相比降低400余万元,为投资方节约了大量资金,项目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全过程造价管理作为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在建筑经济管理得到普及应用,在降低企业投资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造价人员应结合工程特点,充分发挥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作用和优势,将其渗透到设计、施工与竣工决算等多个环节中,促进经济管理效率提升、准确评估预算、防范过程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