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金·中国锻压协会
零部件投资决策应源于准确的基本数据,基本数据包括:总需求量;当前产能;技术领先。
举一个例子,当时国内三条16000 吨级热模锻生产线的投资教训深刻。2008 年后,中国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卡车大锻件投资热,这个时候,人们将投资生产商用曲轴列为了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
当时可预见的基本数据如下:
⑴总量需求:300 ~350 万根/年。
⑵当前产能:可生产曲轴的生产线达到了35 条之多。如果按经济批量计算,一条线可生产20 万根曲轴,那么当前的产能就是700 多万根。
⑶技术领先:大型曲轴热模锻自动线自20 世纪70 年代诞生以来,没有太大的技术进步,生产稳定性和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太大的提升。只是把固定机械手更新为机器人。这个更新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率和功能性进步。
因此,2011 年以后投资大型曲轴锻造线,如果以前没有显著的曲轴生产业绩,显然当时投资大型曲轴生产线是非常危险的。
由此获得的经验如下:
如果零部件企业要投资生产某个零件,在市场上的产能大于需求30%时必须谨慎,这时候只能是有经验的、一直在做这个产品的企业投资,还有生存的可能。
如果产能大于需求40%时,价格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要素。这时候只有一些经验丰富,并一直在做这个产品的企业投资,还有生存的机会,但一些管理差、设备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必定投资失败。
如果产能大于需求50%以上,价格完全成为了重要的竞争要素,这时候无论什么企业都不可以再投资,否则必定无法收回投资。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投资,这就是在保证稳定的高质量前提下,投资的技术可以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价格可以大幅度地持续降低。
企业的投资应具有冒险精神,但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必须坚持科学。在投资时也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必须“以尽快投入生产”为前提,不能使用计划经济“大而全”,“一切就绪的理念”进行投资建设。做到一步规划、分步实施。
“能生产”后,后续投资必须是填平补齐,也就是完善配套。许多情况下配套的投资要大于“主生产(主机)”的投资。这个经验值得许多企业重视。我们一些企业刚刚完成“主生产(主机)”投资,刚刚投产,就又开始投入新的“主生产(主机)”,不重视配套,结果是一直“处于低端供应商,以价格为基础求订单,而非求用户”,不是市场的引领者,只是市场的“救火员”,这样的企业是恶性低价竞争的发起者、参与者,也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