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花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00)
2018年我国暴发的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ASF已在全球蔓延,对猪肉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有研究描述了在中国大型商品养猪场中暴发的ASF,疫情始于2018年,主要表现为在集约化养猪场中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尤其是在猪场大门附近的猪舍感染的风险更高。据推测,这种疾病的引入是在通过运输淘汰猪的过程中的媒介物被污染引起的。这项调查显示了,在假定具有足够生物安全措施的设施中,ASFV感染和传播的过程,这些发现可能会在控制大型养猪场的ASF中使其他养殖场受益[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有许多变动因素会引进危害生猪的病毒。如猪场引种、精液进场时可能带入病毒;在生猪销售时,已出场的生猪因各种原因返场,或者在赶猪过程中出现猪只回流的情况,这些猪只可能接触外部被污染的车辆、人员、物品等导致病毒传入。外来车辆如运猪车、无害化处理车、粪车、饲料车、物资车、私人车辆等,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进入养殖场或靠近养殖场,都是传入病毒的重要途径。外来人员或者去过高风险疫区的本猪场人员,如生猪贩运人员、车辆司机、保险理赔员、兽医顾问、兽药与饲料销售人员、猪场采购人员、外出员工和外来维修员等,未经淋浴、消毒、更换洁净衣物鞋帽等进入养殖场时,可能带入病毒导致疫情发生[2]。
从场外带入病毒后,病毒的存活时间和条件都是出乎我们的想象的。如在自然条件下ASFV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存在有机物的环境中,ASFV存活的时间较长。在受污染的栏舍内ASFV能保持传染性高达1个月,在未煮熟的肉片、香肠等肉制品中存活3~6个月。在常温条件下,ASFV在鲜肉和腌肉中存活140 d,在带骨肉中可存活150 d[3]。所以,ASFV极具传染性和易传播性,一旦感染,对养猪企业造成的危害巨大[4]。
由于在短时间内传染源和污染源难以彻底被清除,因此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流行不会停息,但“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防控”这一理念不能动摇,脚踏实地落实和做好生物安全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极其重要。生猪养殖企业在扩大规模和产能的同时,绝不能放松生物安全,严控“猪、人员、运输工具、物资和环境”5个关键环节[5]。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可有效提高猪场效益。
一个猪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则需要满足防疫要求,即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这是猪场选址的一个基本条件。猪场选址首先要远离居民区、并且附近3 000 m以内没有其他偶蹄动物养殖场和屠宰场等[6]。根据Pearson研究表明,在猪场周围100 m内的圆形区域被认为是高风险,在500 m内具有中等暴露风险。尽管有严格的隔离制度,但野生动物种群仍可能引入并建立外来疾病。Pearson也指出,在澳大利亚养猪场周围的野猪中已经存在一些限制养猪生产的病原体[7]。
首先,猪场附近必须地势平坦、临近水源、远离居民区和工厂,防止噪声、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化学垃圾等对猪场内的猪只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养殖者应对猪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方便养殖者管理[8]。猪场地址的选择决定了猪群的饲养环境,而良好的饲养环境对猪群生长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殖者应注重科学的选址,并进行合理布局[6]。
猪场建设可按照主要功能区进行布局和规划,分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区。生产区是饲养猪群的场所,是猪场的主要建筑区域,也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点区域。隔离区主要是引进猪只时隔离使用。环保区主要是包括粪污处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垃圾处理等区域[9]。生活区又分为内、外生活区。猪场的外勤人员、休班返场需要隔离的人员要居住在外生活区[10]。
规模化猪场要建立有效的免疫、流调、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疫病可追溯和人员培训等管理制度,严格做好风险管控、安全管理和重大疫病预警预报等工作,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运输车辆随意进入猪场和进入生产区。尤其要严格控制从高风险区来的人员、兽药、饲料和运输车辆进入场区。进入养殖场的人员、物品和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洗消和检测后方可进入场区。养殖场要配备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兽医,为猪场生物安全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动物重大疫病能够积极做好防控及应对,对发病动物及时准确做出诊治,对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及时上报,进而全面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管控能力和水平[11]。
生产人员必须经淋浴、消毒、更换衣帽和鞋子后,并经过必要的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区。所有上岗人员都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员不得上岗,对饲养员、兽医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实行专人专舍专岗管理,严格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生活区和生产区,严禁随意串舍,各舍器械和用具专用严禁随意串舍使用。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转群,减少人为和机械等产生的应激因素。加强用电、用水、供暖和排风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加强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调控,使之达到猪只生长最佳环境要求[11]。
因每个猪场环境条件不同,引种风险较大,因此更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严把引种关,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逐头检测,并实施场外隔离和监测措施,切忌引进非洲猪瘟带毒猪[5]。每年从场外引种不能超过3次,并且在引种前对引入猪群要进行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等病原和抗体水平的检测,待检测结果显示合格后再进行引种[12]。引进猪只进场时必须要先进行隔离,隔离包括将引入种猪安置在特殊的设施中。如果无法实现完全隔离,则需要使用同一建筑物中的隔板隔离动物,防止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特别重要的是不允许使用所饲养健康猪只或未经隔离猪只的喂食器和饮水器。在隔离猪只的设施中,工作人员所穿的衣服和鞋类需要进行更换。有疾病迹象的动物应在联系兽医之前尽快隔离处理[12]。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中制定科学可行的消毒制度十分必要,必须要有专门人员来完善实施消毒程序,确保猪舍内外环境得到定期的清洗和消毒,保证生产中各个环境清洁卫生,避免卫生死角的出现,减少和消除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猪群感染外来性病毒感染的机会[14]。无论是生产区还是养殖场周围环境均需要消毒。生产区消毒环节中主要包括栏舍消毒、环境消毒等方面。栏舍消毒是指在全部栏舍或小单元清空后,对栏舍进行清理、清洗、干燥、消毒、再干燥等程序,确保栏舍洁净、干燥,可采取火焰灼烧、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石灰乳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栏舍门口的消毒主要是对人员的鞋子进行消毒,多采用消毒池或生石灰垫的方式[15]。
猪场的水源问题,是一个影响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因素,但经常会被一些养殖场忽视。很多猪场依靠的水源来自附近的河流或者地下水,而这些水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保证其生物安全的达标,所以,猪场使用的水,必须通过消毒等措施。漂白粉作为常用的猪场消毒药,在饮水中加入0.3~1.5 g/L 计量,可起到杀菌作用[16]。在饮水消毒中,氯制剂是最常用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突出优点就是成本较低、效果可靠、使用方便。缺点是与水中有机物反应能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三卤甲烷、卤乙酸及其他副产物[17]。
安全完善的病死猪处置方式,对于防止屠宰和加工过的死猪的销售、死猪的不当丢弃以及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在猪舍内需要预留弱猪栏,若猪只发生异常情况,则立即转移并进行隔离饲养管理,经过2~3 d未见好转的猪只,需要立即转入隔离舍进行诊断治疗[15]。
目前养殖场常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有掩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掩埋处理可以降低养殖场的成本,但是占地大,选址困难,并且容易污染附近的水土资源[18]。研究表明,随着养殖场对政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的提高,养殖场选择安全处置死猪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养殖场在处置死猪方面的行为选择也受到政府补贴政策,法规和处罚的影响。政府的监管和惩罚比补贴更有效。因此,加强养殖场对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
猪场附近的一些动物如老鼠、鸟、蜱虫等生物都可能将病毒带入猪场中并传播,这些生物的存在以及活动给猪场的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猪场还必须做好防鼠、防鸟和灭蚊蝇工作,给猪群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15]。猪场的传染病也可能通过将饲养的生猪暴露于疾病潜伏期的动物所传播,或将生猪暴露于未进行合理清除的死亡动物周围,如与访客、工作人员的车辆,设备,衣服和鞋子接触,或与其他动物接触(马,狗,猫,野生动物,啮齿动物,鸟类,昆虫)来传播,同时也包括被污染的物体、被污染的饲料处理不当,粪便的产生和消毒剂喷洒方面的不当管理使得病毒进一步在养猪场传播[19]。
猪场的猪只必须进行针对性免疫。目前规模化保育猪养殖场所使用的抗生素类、复方类药物,主要有抗菌、消炎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且对保育猪造成的副作用较小[20]。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疫苗时,无论是何种疫苗,都应该选择正规生物制药厂生产的疫苗,并认真检查疫苗的保质期、标签、物理性状、疫苗瓶是否破损等[12]。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检测的抗体水平来随时调整免疫接种时间,这也是防控传染性疾病的最佳措施[22]。目前在部分猪场免疫中,疫苗的一些运输和保存环节易被忽视,这包括疫苗冷链运输、储藏、疫苗使用前恢复室温、疫苗配制混匀、疫苗开封后1 h内使用完以及疫苗空瓶的无害化处理等,疫苗应该每批次检测抗原含量,只使用合格批次疫苗[23],因此猪场免疫过程中最好由专门的兽医人员监督免疫过程,选择优质合格疫苗,按照疫苗说明认真操作,保证免疫接种效果,促使猪只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有效抵御外界病毒的侵袭[22]。
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包括保留猪场的生产记录,例如保留有关动物治疗内容和门诊诊断方案的数据,猪只死亡率数据,猪只投放市场的记录等。猪场有必要保持日常记录的习惯,这是监测和控制生物安全防控计划执行情况的先决条件。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计划不仅需要记录新的生猪入场日期等,而且还需记录养殖场中移动的猪只(例如,从普通猪舍转移到待产区或者淘汰区猪舍等)的过程。生猪的市场售出情况,也必须进行记录[13]。同时规模化猪场和大型养殖企业也应建立猪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成立生物安全管理团队,经常性地开展猪场生物安全评估、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并填补漏洞和短板[5]。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疾病风险,也是提高猪场效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