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批次化生产提高猪场综合效益

2021-12-02 16:49牛贤云
猪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输精发情后备

牛贤云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所以生物安全防控对猪场来说是重中之重,只有在无非洲猪瘟感染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猪场能够存活,批次化生产管理既有利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也有利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这样便从根本上保证了猪场生产效益。

1 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控

1.1 有利于猪场外部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ASF)当下,生猪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疫苗上市遥遥无期,行业复产也由于ASF一轮又一轮的侵袭导致信心不足,但目前猪肉严重缺乏导致价格远高于ASF暴发前的价格,已经严重影响全国人民对猪肉的消费热情,急需行业在成功防非洲猪瘟前提下快速恢复产能,满足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正常消费。经过两年多的抗“非”斗争,笔者团队发现,ASF主要是通过人流、物流、车流传播的,因此生产中要尽量减少人员、物品、车流的流动,批次化生产特别是多周批生产模式,猪群集中出栏可以降低猪场与外部运猪车辆的接触频率,减少因售猪频繁而带来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批次化生产还可以安排员工集中休息和集中返场,人员的隔离、检测、沐浴、更衣、出入场的时间集中,监管执行可以做得更到位,提高工人的福利和满意度,也有助于猪场非洲猪瘟的防控[1]。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后,由外部导致ASF传入到猪场内的概率大大降低,同时也有助于对场外进行更充分、更彻底的消毒工作,从而降低猪场非洲猪瘟病毒环境载量。

1.2 有利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防控

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使母猪繁殖状态同步化,从而可以保证栏位有足够的时间消毒、空栏和干燥,有利于卫生管理[2]。猪舍环境、饮水质量、运输车辆及饲料质量等都与病原传播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实施批次管理过程中,还需注意生物安全的实施。对于内部生物安全,产房生物安全是最关键环节,也是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内部生物安全的核心在于重视并做好产床局部生物安全。降低人员和物资进出产床的频率,可以有效提高产床的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病原微生物进入产床以及在产床扩散的情况。那么实施精准批次化生产便可实现完全“全进全出”生产模式,这样便可以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降低病原载量,从而使产房母猪和仔猪最大可能避免病原侵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是规模化猪场批次间减少疾病交叉感染最有效办法,可以大幅度减少猪场传染病和寄生虫发病率[3]。

2 提高母猪利用率

在当前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中,存在多种因素影响所导致的母猪发情不明显的比例越来越高,而通过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后备母猪、初胎母猪、异常母猪和夏季母猪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猪场效益。

2.1 提高后备母猪利用率

综合考量我国现有的养猪状况和大多数猪场后备母猪的发情率,一批 30~60 kg体重进场的后备母猪群,达到适宜日龄、体重之后,通过合理地诱情处理,可观察到正常发情的比例通常为70%~80%,相当于有将近 20%~30%的淘汰率[4]。利用定时输精技术,能提高后备母猪的各项繁殖性能指标,能够降低后备母猪隐形发情率。对后备母猪实施精准批次化的生产数据分析,采用精准批次化生产的后备母猪的实际利用率平均高达85%~90%,高于连续生产状态下后备母猪的利用率(70%~80%),降低了母猪非生产天数,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尤其针对目前引种难、后备母猪价格昂贵的现状,对后备母猪实行精准批次化生产无疑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效益。秦玉圣等[5]调查发现,国内首创的两点式查情的定时输精程序在国内多个规模化猪场进行推广应用。结果显示,使用两点式查情的定时输精程序能够显著提高后备母猪发情利用率和繁殖效率,为批次化生产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定时输精技术对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可以提高后备母猪的妊娠率和分娩率,但对后备母猪的产仔率没有影响;实施定时输精技术的后备母猪在静立率、妊娠率、分娩率和窝产仔数上均高于对照组[6]。当前,后备母猪紧缺,1头后备母猪成本价动辄高达5 000~10 000元,因此猪场必须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假设一个猪场需要1 000头后备母猪,通过执行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将后备母猪的利用率由80%提高到90%左右,则需要的后备母猪数量可由1 250头降低到1 120头,减少130头后备母猪的费用,这样就可以节约65万~130万元的成本,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1]。

2.2 提高初胎母猪利用率

现在国内大部分猪场选用高繁殖性能的种猪品种,第一胎产仔数超过12~15头的比比皆是。过度哺乳导致母猪体重损失过大,背膘明显减少,由于营养匮乏使得机体分泌相关生殖激素水平较低,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1]。笔者通过在一个2 000头母猪场实践中对初胎断奶母猪采取定时输精技术,使得初胎母猪群妊娠率由70%提高到90%,减少了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从而提高猪场效益。

2.3 提高异常母猪利用率

异常母猪包括异常后备母猪和异常经产母猪,猪场为提高效益,通常将异常母猪列入淘汰序列,但ASF在中国的暴发,造成目前国内种源极度紧缺,但市场行情又持续处于高位,所以猪场要千方百计去充分利用这些异常母猪。近年来,在集约化猪场中,后备母猪发情发育迟缓、发情率低、隐性发情现象越来越明显,后备母猪约10%~30%存在隐性发情,加上配种人员经验不足而导致这部分后备母猪因错失配种最佳时机;有9%~21%的初产母猪在断奶后迟迟不发情而惨遭淘汰;即使对于经产母猪,有些猪场的7 d内发情率也只有75%~85%[7]。然而,大部分隐性发情母猪通常能够正常排卵。通过对异常母猪实施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提高其发情率,减少猪场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猪场年产胎次数,从而提高异常母猪的利用率[8]。魏巧莉等[9]发现,对异常后备母猪实施定时输精程序,可使其利用率提高至60%,降低了猪场引进种猪的成本。杨光等[6]对异常后备母猪实施定时输精程序,也显著提高其利用率。方礼禄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定时输精可提高经产异常母猪利用率。因此,将定时输精技术应用于异常母猪,能够提高猪场异常母猪利用率,降低淘汰率,从而降低猪场引种风险和成本。

2.4 提高夏季母猪利用率

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知道,繁殖母猪群的生产力在一年四季中是不均衡的,尤其表现在每年的6—9月份所处的高温季节。高温对母猪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第一,会推迟后备母猪的性成熟时间;第二,会改变母猪的发情行为,具体表现在发情推迟的母猪所占比例增加、发情周期异常、乏情猪数量增加,以及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延长等方面;第三,降低配种受胎率和分娩率;第四,增加了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减少母猪窝产仔数。一般而言,猪在高温条件下生殖激素分泌、卵泡发育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配种率大大低于非高温季节[11],而在外源激素的调控下,可显著增加后备母猪窝产仔数。翁士乔等[12]在夏季通过对母猪实施定时输精流程,此举能够显著提高母猪夏季利用率。

3 提高猪场经营效益

对于母猪场经营而言,仔猪销售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通过批次化生产可以提高每批仔猪均匀度,这样就可以更方便、高价出售仔猪,同时批次化生产能够充分利用猪场生产设备达到满产也间接提高投资回报效益。

3.1 提高仔猪群均匀度

批次化生产管理的集中分娩一方面可以减少母猪应激、整个围产期综合征(包括子宫内膜炎、无乳症状)、利于母猪发情、又可以减少仔猪应激、死胎和弱仔,增加仔猪的均一性,为下一个周期批次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2]。另一方面,由于分娩同步化,仔猪出生时间更集中,更有利于仔猪的免疫管理和在最佳的时间寄养,使仔猪的免疫状态和均匀度更趋一致,这样产房母猪和仔猪的全进全出利于产房充分彻底地消毒,同时也更利于商品仔猪的销售[2]。

3.2 提高猪场设施利用效率

批次化管理不仅能够预先计划安排养猪及其他活动的组织,对新建场投资预估也能做到更加准确,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养殖过程中还能够优化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正在生产场也可以通过批次化管理使猪场设备达到最大利用效率,减少猪场设施设备的折旧成本,降低设备建筑成本。实施批次化管理有利于均衡、有序、满负荷的生产管理,传统的生产模式由于受品种、营养、季节、胎次、环境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有计划均衡生产,不利于生产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若按批次化生产管理流程,可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产能最大化;提高公猪利用率,同时能更合理地利用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安排和落实[2]。贾敬亮等[13]的试验结果表明,将两个连续生产场转为3周批生产后,其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头数、仔猪断奶个体重分别增加18.34%、17.59%、11.97%、4.24%,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实际分娩率均有所提高,说明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技术能够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4 降低猪场生产成本

与传统连续生产猪场相比,批次化生产猪场由于每批母猪集中发情、集中配种、集中分娩、集中免疫保健、集中饲喂,实行的是工业化生产模式,这样就通过降低劳动强度、减低饲料成本、降低用药成本等方式,提高了猪场效益。

4.1 降低劳动强度

正常情况下,经产母猪断奶后或者后备母猪达到了适配的日龄和体重,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对母猪进行两次查情,对出现静立现象的母猪做好标记,然后等待配种。然而每天查情两次对规模化猪场而言,在查情上的耗费的时间过多,工人的工作量过大,劳动强度变大,严重影响员工正常进行其他工作。母猪场执行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实现母猪可控发情,使母猪排卵时间更集中,保证查情时间集中在停喂烯丙孕素后几天之内,这批母猪就可以按照统一时间进行人工输精,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发情鉴定工作量,不仅减少员工日常检查工作,减少了工作量,最终还能够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14]。与此同时,批次化管理可以使配种、分娩等繁重工作安排在固定日期,这样在非配种、分娩日期猪场所需劳动力就比较少,因而在这段时间就可以按照计划让员工进行比较充足的休假,改善员工的休假福利,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生产实践中,猪场通过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还可以减少猪场员工数量,节约人力成本。

4.2 降低饲料成本

猪场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能够占到70%左右,因此最大限度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重比是提高猪场效益最重要的挖掘点。调查显示,一个猪场正常情况下饲料损耗占总用料的5%~20%,即占养殖成本的3.5%~14%,可见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损耗是降低成本关键点[15]。目前,精准营养是一项实现提高饲料利用率重要措施。所谓精准营养,即指在适应传统营养的饲养模式下,以动物所需营养阶段、条件的不同,保证在最大精确度下、特定阶段动物群体的营养需求[16]。精准批次化生产模式因生产较为集中且单个批次群体量较大,猪场可以更好地根据品种和性别进行分群饲养,这有利于精准营养方案的执行,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最终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John Gadd等[17]在探索猪场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的研究中,通过对比连续生产和3周批生产2种模式对猪群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3周批生产模式无论是在日增重还是在饲料转化率方面都显著优于连续生产模式。

4.3 降低药物成本

精准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实现猪群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体重和日龄相近的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也比较高,可提高猪群的平均抗病力,降低猪场的用药成本。根据John Gadd[17]等报道,某猪场存栏母猪300头,在采用批次化生产后,每头母猪每年的用药成本可减少40余元,相应每头猪的获利可达160元,猪场的死亡率和用药量均有明显降低,死亡率降低41%,用药成本降低48%。李嘉龙等[18]通过对一个600头母猪场采取批次生产前后数据的对比发现,采用3周批管理可以节省更多的药品费用。

5 总结

综上所述,与连续生产模式相比,母猪批次化生产通过有效提高猪场外部、内部生物安全防控,提高母猪利用率,提高猪场经营效益和降低猪场生产成本这四方面来提高猪场的综合效益,尤其是针对目前生猪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的当下,提高猪场的综合效益才能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输精发情后备
猪子宫内深部输精技术与应用
母猪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研究
深部输精与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方式输精效果对比试验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肘后备急方》——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羊的同期发情技术研究综述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影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羊发情效果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