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蒋家寺小学 蒋文彦
“诵”在古诗词赏析中其实是从朗诵到背诵的学习过程。但传统古诗词赏析教学中过于注重背诵,更以背诵来检验古诗词的学习效果。这显然不符合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学生思维被教师牵着走,对古诗词的个性化见解没有释放出口,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化想象思维、创造思维、人文素养以及赏析能力都会被统一化。显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那么,为了改变古诗词教学现状,语文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点组织个性化欣赏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欣赏朗诵的环节,可以创设开放性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朗诵,感悟作者的写作思路。
比如:在《古诗二首村居》这一课教学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通过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所以,首先,教师以激情引入,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春天,其次导入《村居》,提问“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春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发挥想象力自主表达。通过激趣情境的导入,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诵古诗词,可以结合图文自主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个性朗诵为学生感知诗意做好了铺垫。随后,展开入情入境的诵读,让学生结合课前的课件内容想象春天的景色,对比诗句中描绘春天的词语,增强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诵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灵活运用语气和情感。个性化诵读的过程,给学生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从而释放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想象思维和鉴赏能力。
对古诗词的赏析是一个反复品味的过程,因此,品鉴能力就是在仔细品味中的想象和情感的产物。对古诗词的品味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对诗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入感悟意蕴和内涵。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品鉴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品味诗句意境。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的赏析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朗诵了诗句,将“望”字重点标出,让学生猜教师这样标的原因。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望字意思就是作者在望庐山瀑布时的感想,所以是重点。”还有的学生说:“这么美丽的风景当然是先看到才能够写出优美的诗句来。”其次,引导学生品读诗句进入诗境。教师创设生动情境,出示图片,让学生边朗读第一句边观察图片,提问:“图中缺少了什么?”学生猜想:“日照。”其他学生说“紫烟”。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紫色的烟雾。”还有学生补充道:“日照和烟雾。”有学生比较机灵地大声读道:“日照香炉生紫烟。”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联合问题驱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读、看、品和诵深入品味诗句的意境美,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绘画是学生抽象思维的一种直观呈现方式,通过绘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在小学古诗词赏鉴教学中绘画同样重要。为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赏析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创设想象化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绘制,将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用画笔表达出来。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思维的鼓励。
比如:在《古朗月行》这首诗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赏析的兴趣。教师首先以话题导入:“你们观察过月亮吗?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所以纷纷加入自由讨论中,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其次,趁着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导入《古朗月行》这首诗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诵诗句,有较难理解的可以求助同学。再次,教师创设任务“将自己所理解的诗句内涵,尝试用画笔画下来,看谁能够准确猜出古诗词的意思呢?”学生听到要用画笔自由表达,都非常感兴趣。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组成了几个小组,通过小组集思广益,最终顺利完成了诗词绘制作品。每个小组的作品效果都不相同,有的将月亮的变化画得比较详细,有的则将星空、月亮、人都画了进去,还添加了一座房子、几棵树等。最后,教师展示课件图片,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联系诗词进行评价。可见,通过品鉴诗词结合个性绘制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学生的诗词品鉴立场。所以,通过个性绘制联合诗词赏析的过程能够挖掘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理念,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古诗词联系生活进行灵活运用,以此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教师联系生活设计表演情境,以“母爱”为主题创作情景剧,其中可以灵活运用学到的古诗词,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其个性化思维被充分运用起来。有的小组以《游子吟》为主线创编情景剧,小组成员扮演相关角色,以古诗词和现代语穿插的形式表现出“母爱”的伟大,而另一个小组则加入了《静夜思》和《游子吟》两首诗。首先,小组成员一人表演,另一人负责旁白朗诵《静夜思》,以此营造出外出游子思念家乡的意境,为接下来的情节做铺垫。由于内容贴合实际生活,学生的表演非常生动自然。随后,小组成员扮演母亲和儿子,在对话内容中穿插《游子吟》的诗句,整个情景剧剧情连贯,对话设计也非常生动。可见,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推动学生对诗词进行个性化运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过挖掘古诗词文化,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学习国学经典,树立健全人格,所以,古诗词文化本身就具有德育性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利用古诗词文化,通过古诗词阅读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格。
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到了必背古诗《七步诗》。为了挖掘出古诗词中的文化底蕴,教师可首先创设话题情境:“《七步诗》有那位同学之前已经接触过?有谁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呢?”问题情境驱使下下学生自主进行互动交流。其次,教师引出了“才高八斗”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语,提问:“你们知道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最初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吗?”通过这个成语引出本课《七步诗》的作者曹植。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一直处于思考状态,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必须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根据教材内容中传统文化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话题课堂情境。如“通过阅读《七步诗》,我们可以从作者身上学到哪些道理?”借助阅读逐步凸显出“听、说、写”的重要性。学生在教师提问下尝试自主理解文本内涵,并写了读后感。在此,教师还可以渗透传统文化,对文本阅读进行延伸,导入“凿壁借光”“程门立雪”“二十四孝”等历史典故,既让学生了解了历史,深刻体味了诗句的蕴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学不能只依靠诵读和记忆,不能单以教师和教材的统一解析内容为依据。应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品鉴、想象和创新,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优势。更应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爱学古诗词,并从中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