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精神科药物会上瘾吗?

2021-12-02 23:06■何
人人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瘾性可卡因艾司

■何 辉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及家属对服用精神科药物存在顾虑、排斥甚至恐惧,担心服药后身体发胖,让人“变笨”,或是会像吸毒一样让人上瘾。

客观地说,精神科药物虽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导致代谢综合征、嗜睡、记忆力下降等,但不会让人“变笨”,如果遵医嘱服用,除了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如安定),也不会吃上瘾。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药物,若骤然减量、停药,确实很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和情绪上的波动。有些医生认为这是药物导致的“躯体依赖”,但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认为这是“停药反应”,而不是成瘾中的“戒断反应”。就好比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后如果骤然停用,也会引起心率增快和血压增高等躯体反应。能够确定的是,一般的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并不会导致成瘾行为中的精神依赖,也就是大众所说“心瘾”。

从整体上来说,精神科药物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重要作用,精神科药物的出现是质的飞跃,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若因药物副作用而完全拒绝药物,导致患者错失治疗良机,这相当于因噎废食,不是理智的选择。

当然,这里也不是鼓吹大家盲目地推崇精神科药物。欧美发达国家在精神心理临床领域也曾走过弯路,在精神科药物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黑历史”,忽略了社会心理因素,过分依赖于药物治疗,有一些“神药”只是昙花一现,甚至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而且,直到现在,这种“黑历史”背后的思路很可能还没有完全消失。

第一种抗抑郁药竟是可乐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19 世纪,可口可乐里是含有可卡因的,因喝完会产生愉悦感、兴奋感,当时的可口可乐被大量推荐给抑郁症患者们饮用。既然食品里能够含有可卡因,在临床中使用可卡因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事实上,早在可口可乐诞生之前,可卡因就是一种临床药品。

一开始,它被科学家们从古柯叶中提取出来作为麻醉药品。后来,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自己也服用并宣传可卡因,这种药品开始流行起来。弗洛伊德将这种药赞美成“富有魔力的物质”,推荐给自己的亲友和患者。当时美国的医学杂志认为可卡因“大有裨益”。人们把可卡因看作是万能“灵药”,不但能麻醉止痛,戒除毒瘾,还能令不良情绪一扫而光。但很快,临床中和大众滥用可卡因的严重副作用逐渐出现,如严重的失眠、头疼、呼吸不畅、精神病性症状等,大剂量使用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直接死亡!这时,医学界才紧急叫停,称可卡因是一种有成瘾性的“毒药”,决定管制或禁用。

毒品也曾是“良药”

其实,不止是可卡因,很多毒品成为“毒品”之前也曾经是临床中的“良药”。被称为“毒瘾之王”的海洛因,它曾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抑郁症以及吗啡成瘾等等。但与可卡因的命运一样,海洛因的危害也慢慢呈现了。它有严重的成瘾性,本来用于治疗吗啡成瘾,但其实它产生的躯体依赖及心理依赖并不弱于吗啡。就好比用于毒品成瘾、药物成瘾替代治疗的美沙酮,其成瘾性也不弱于曲马多、含可待因的止咳水等药物。

让人惊讶的是世界第一毒品“海洛因”竟是由世界第一制药公司拜耳发明,作为全球制药巨头,拜耳公司的化学家霍夫曼人工合成了海洛因,这成为拜耳不愿提及的“往事”。

还有,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也曾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在二战时期,日本为了提高作战能力,还将甲基苯丙胺作为兴奋剂给士兵服用。然而战争后遗留的依赖和成瘾一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不管是可卡因还是海洛因、甲基苯丙胺,都已经被列为国家毒品管制的范围内。

从表面看,似乎人们从以往对药物和科学的无知、愚昧中跳了出来,但其实不然,艾司氯胺酮和医用大麻的应用,表明很多科研工作者、精神科专家都没有从以往的思路中走出来。

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品,常用于小儿基础麻醉,严格按照医嘱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会令人产生精神兴奋、幻觉、谵妄等症状。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毒品“K 粉”的主要成分,受到多国严格的管控。

2019 年,美国FDA 批准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Spravato 上市。国外媒体将其称是“近30 年来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严重抑郁症的新药”,是一种“突破性的疗法”,临床上呼声很高。

艾司氯胺酮是一种右旋氯胺酮,与氯胺酮一样具有镇痛、镇静和精神兴奋效力,仍有成瘾性可能,甚至有临床研究表明,艾司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比氯胺酮更强。

医用大麻的抗抑郁效果与艾司氯胺酮异曲同工。医用大麻中主要的精神活性物质是四氢大麻酚,也具有精神兴奋和致幻作用,具有成瘾性。它和氯胺酮一样都属于精神兴奋剂或者致幻剂,虽然超低剂量的使用可令患者的情绪症状快速改善,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争取时间窗口,但它们不能彻底治愈抑郁症,更不是“神药”。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19 世纪人们用可卡因来治疗抑郁症,与现在医生们用艾司氯胺酮和医用大麻来治疗抑郁症,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现在的科学更加发达,人们进一步探明了这些物质对大脑和身体的作用机制,精细到了某条神经通路、某个大脑靶点。而临床使用时,也因有前车之鉴而更加谨慎、小心。

理性看待精神科药物

精神科医生、患者、家属都要理性看待精神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药物本身并无对错,它只是一个手段,关键在于我们对精神心理障碍的本质是否有准确的、清醒的把握。

抑郁症的根源在于心理社会因素,患者长期遭受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是主要病因。因此,通过多种方式修复创伤,心理社会环境上持续性的改变才能令患者更好、更彻底地康复,降低复发风险。有了这个认知的前提才能用好药物,用对药物。

患者不能无视精神科药物的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实际病情利用药物打破恶性循环,但也要对副作用做好心理预期和应对措施,争取做到利大于弊。更不可将康复的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药物上,尤其是带有成瘾性的精神科药物上,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猜你喜欢
成瘾性可卡因艾司
中国游戏市场依托免费的成瘾性游戏,北京新规能杜绝未成年人玩游戏吗?
核心资产长期投资逻辑未变“成瘾性”的消费均值得投资
艾司奥美拉唑钠结构研究
成瘾性物质致肠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药物依赖性?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科学家找到抑制可卡因上瘾新方法等
艾司洛尔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酒石酸唑吡坦片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观察
可卡因成瘾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