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盛,陆振刚,杨 铎,张 俭
(定西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甘肃 定西 743000)
肺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致死率首位的恶性肿瘤疾病[1]。临床治疗可以采取手术、放化疗及使用靶向药治疗,但是各治疗方法都有一定副作用。术后放化疗会出现呼吸困难、抑郁、活动耐力下降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临床考虑是否可以通过锻炼呼吸和活动耐力的方式提高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肺癌切除术后放化疗患者接受肺康复训练的效果,选择我院100 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肺癌切除术后放化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和排出标准: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评估生存期大于24月,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肿瘤转移至其他器官、组织,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血压控制效果差的心脑血管疾病者。随机平均分组,每组50 例。研究组男32例、女18 例,平均年龄(63.4±8.3)岁,吸烟史31例,肿瘤TNM 分期:Ⅲ期29 例、Ⅳ期21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4.9±8.8)岁,吸烟史32 例,肿瘤TNM 分期:Ⅲ期28 例、Ⅳ期22 例。本研究征得院内伦理学会同意。2 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果有可比性。
二、方法 2 组患者术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放化疗等术后治疗方法,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肺癌常规知识讲解,指导家庭保养和适度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肺功能针对性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时患者自然平躺、放松,经鼻腔缓慢深吸至最大肺容量,憋气2s 呼气,在深吸气和慢呼气腹部主动内收。随着训练可逐渐延长憋气时间至6s。每天训练8 次,每次持续10min。阻力呼吸器(肺力泰PFLETY) 训练前指导患者全身放松,设定吸气容量目标,指导患者缓慢用力吸气,使气流浮漂保持在较低水平,达到目标位置保持2s,将吸纳器取出,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回缩时停止。每天练习两次阻力呼吸器,每次15min,每周调整一次吸气容量目标。呼吸肢体训练,在掌握腹式呼吸后,增加肢体活动。上肢动作有抬臂、上举、外扩、下垂,下肢可随呼吸进行缓慢步行运动,活动量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咳嗽、排痰,进行腹式深呼吸,大口呼气,使痰液集聚在咽部用力咳。康复训练4 周为一个周期,一共训练5 个周期。
三、观察指标 记录康复训练前和训练后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检测:使用肺功能仪(Master-Screen-Body/Diff,Jaeger,德国),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 和FEV1/FVC%。生存质量评价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制定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功能量表[3],分为六项,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随访1年术后并发症,如气胸、肺不张、脓肺等和生存期。
四、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一、肺功能 2 组康复训练前肺功能检测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研究组肺功能FEV1、FVC 及FEV1/FVC%比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肺功能的比较(±s)
检测指标 检测时间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t P FEV1(L) 训练前 2.12±0.33 2.10±0.32 0.308 0.759训练后 2.48±0.58 2.14±0.62 2.832 0.006训练后 74.22±9.54 70.42±9.45 2.001 0.048 FEV1/FVC(%) 训练前 71.61±11.32 71.53±10.42 0.037 0.971 FVC(L) 训练前 2.63±0.61 2.62±0.69 0.077 0.939训练后 2.93±0.67 2.62±0.82 2.070 0.041
二、生存质量 2 组康复训练前生存质量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研究组生存质量评价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和整体状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生存质量评价中情绪功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康复训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5/50),分别是1 例脓肺、2 例肺不张和2 例肺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00%(13/50),分别是2 例气胸、3例脓肺、3 例肺不张和5 例肺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36,P=0.037)。2 组患者随访1年中均未见死亡病例。
讨 论呼吸训练可以通过正确呼吸方式,增加膈肌活动强度和肺泡换气量,减少耗能,提高呼吸运动的能力[4]。肺癌患者由于病灶影响会损伤肺功能,而肺癌术后针对肺部康复训练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本研究中,研究组进行针对肺功能康复训练20 周后,检测FEV1 和FVC 指标均有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肺康复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呼吸运动能力。因为呼吸训练可以增强膈肌运动能力,提高肺泡换气效率。同时辅助咳嗽、排痰,有效减少痰液在支气管内存留,降低感染肺炎机会,保护肺组织。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放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肺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呼吸功能和降低并发症发生。李红英等[5]人提出肺癌患者术后,增加呼吸宫内训练,有效改善肺功能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与其研究结果相近。肿瘤疾病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对其精神、心理都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评估的六项其中有五项提升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康复训练能够平复患者情绪,通过改善身体状态达到改善精神状态[6],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 组患者1年随访中未见死亡病例,康复训练也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需后续追踪研究对象的长远生存期。
表2 生存质量的比较(±s)
检测指标 检测时间 研究组(n=50) 对照组(n=50) t P躯体功能 训练前 56.81±12.72 57.10±11.97 0.117 0.907训练后 63.13±13.82 57.92±12.30 1.989 0.049训练后 46.12±13.37 32.20±10.48 5.794 0.000角色功能 训练前 63.13±5.61 62.14±6.15 0.841 0.402训练后 65.82±4.79 63.31±5.19 2.513 0.014训练后 55.27±15.84 52.22±12.46 1.070 0.287情绪功能 训练前 46.38±14.28 46.33±15.02 0.017 0.986训练后 55.48±20.72 49.37±18.22 1.822 0.072整体状况 训练前 23.46±12.53 24.18±13.04 0.282 0.779社会功能 训练前 43.79±16.92 44.02±14.13 0.074 0.941训练后 54.04±18.21 46.77±15.24 2.165 0.033认知功能 训练前 51.25±12.32 51.72±12.09 0.193 0.848
综上,肺癌术后常规化疗,辅以针对肺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