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郁华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熊郁华
(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吉安343000)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做到辩证统一地看待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文章对林业生产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进行了探讨,从林业发展观念树立、管理体系优化、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林业产业模式4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和谐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同发展
2021年为“十四五”开局年,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完成造林共5.4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m3,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国家将继续加大天然林保护,到2035年森林蓄积量净增40亿m3,进一步落实林木资源保护要求,做到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确保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目标相一致,需要深入分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习惯于从投入和产出关系角度分析事物,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在短期内获得更多收益[1]。发展林业产业,人们侧重考虑市场需求,统筹各类资源,关注产业发展创造的效益。建设林业生态,需要投入大量资本、技术等,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效益,这似乎与林业产业发展背道而驰,二者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想要保证林业产业取得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因为林业产业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的支持,一味重视获取短期效益,从而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伐,森林资源将持续减少,还可能引发生态危机,使得产业发展难以为继。过去较长时间以来,林业发展坚持“以效率为中心”,无节制地消耗各种林木资源,造成良性生活结构被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引发了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实现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将林业生态建设当成是发展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手段,提出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通过落实相关工作,国家在“十三五”期间达成了国土绿化目标,绿化面积达6.89亿亩,抚育森林6.38亿亩。与此同时,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55万亿元,林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从“十一五”的39∶52∶9调整为34∶52∶14。因此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不仅可以为林业产业提供原始要素,还能够加快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依靠森林创造各种木材、林副产品,在为工业生产提供基本原材料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必需物资,促使林业经济得到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森林发挥含蓄水源、保护水土等作用,在维持正常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为人们创造适宜生活的环境,体现森林生态价值。将森林资源当成是基础条件,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需要保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为维持二者平衡,需要探索二者协同发展路径,在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实际在建设林业生态时,需要投入劳动、资本等各种要素,如在造林绿化、植被恢复等活动中需要投入大量苗木资源,并依靠人力或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播种、栽种和管护。发展林业产业,能够为生态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保证各项工作高效开展,达到兼顾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标。现阶段,林业要素投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林业生产,另一类通过工程项目建设方式参与环境保护[2]。通过生产获得利润,可以产生外部效应,在生态修复方面给予一定补偿。如果单纯依靠工程项目建设保护环境,缺少经济效益支持,将导致政府、社会等主体间统筹不畅,引发资源浪费、短缺等问题。因此发展林业产业,使要素投入与生态建设维持良性互动,才能为环境保护、植被恢复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含量不高,从事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多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只能从事低端原材料加工生产,将造成大量森林资源被消耗。推动林业产业创新发展,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能够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林木资源消耗,从而为林业生态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树立林业发展观,应在林木培育和开采间建立平衡,通过强化现有森林资源管理维持产业和生态的协同发展。首先,在林木培育方面应结合地区生态环境制定科学物种计划,在丰富现有物种的同时,重视林业资源抚育,有效提高资源产量。如保留年龄较大的健康树木,可以使林木保持较强抗病虫能力,丰富老林物种。建设新林应加强幼林抚育等营林技术运用,结合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存的新物种,完成森林改造工作;其次,在资源利用方面,可以计入生态补偿费用,调整林业加工成本结构,督促从业者进行合理采伐。推广抚育间伐等技术,遵循砍密留疏、强度适中的原则进行采伐,通过提前设计、标记开展间伐作业,并通过均匀照顾加强苗木抚育,加快林木生长速度,提高资源产量和质量。通过强化林业资源保护,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最终兼顾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为协调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需要实施统筹规划和布局,在打实生态基础、强化林木资源培育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发展林业经济,构建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林业建设管理体系。按照这一思路,一方面应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作力度,尽快恢复地区生态环境。2020年,国家为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直接投入87.58亿元补助资金,惠及477万贫困人口,共计还林还草797.59万亩,可见国家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决心。把握这一趋势,应建立由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的资金来源体系,通过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来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并通过加强市场调节加快工作进度,有效改进低质量林业资源,攻克恶劣环境带来的发展难题。另一方面,在林业产业发展上应加强生态经济化规划管理,在对地方森林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探索碳排放交易等新业态,面向相关部门实施“绿色GDP”考核[3]。基于循环发展理念,需要从林木资源培育到开发建立新范式,创新苗木培育工作,加快育林新工艺开发、应用和推广,在通过培育更多优质树种使林业产品获得更多经济价值的同时,建立生态服务市场,保证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在各地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造成部分地区面临森林面积不足的问题,导致林业发展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引发了地区气候恶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生态林场、三网绿化等工程当成是工作重点,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不断扩大造林规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三北地区作为林业发展重难点地区,2020年国家通过推行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47.4万公顷,并建设了11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和3个规模化林场试点,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领域方面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需要利用人工林集约栽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多种措施发展工业原料林、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完成森林抚育837万公顷,同比增长8.24%,有效扩大了生态林覆盖面积。此外,针对沙漠等地区,国家开展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恢复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在面积达1.86万km2的库布齐沙漠,通过运用微创气流植树法、螺旋钻法植树法等高新技术,能够一次性完成挖坑、栽树和浇水,有效提高沙漠种树成活率,目前已经成功治沙7 000亩,使约1/3的沙漠得到了绿化。在推动这些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从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角度推广种植苹果、白刺等经济树种,并开展林下特色种植、林下景观利用、林下农产品生产等工程,完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能够破解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经济效益不高等难题,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等支撑。
在地方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对地区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新的生态产业模式,突出体现自然优势,实现产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如在地区农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可以探寻农业与林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跨产业经营,通过发展竹藤花卉苗木、林源药材、木本粮油、饲草种植等产业持续提高地方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在带来一定经济效应的同时,助推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林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在地区自然环境良好的条件下,可以重点发展森林草原旅游、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通过培育新兴战略产业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促使民众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使地方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取得理想成效。为达成这些目标,需要实现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推进,通过打造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森林康养基地等各种试点,培育地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电商”的生产经营模式,能够促使现代生态林业产业新格局的形成。通过汇集各方力量,大力发展林上采、林下养、林间种、林中游、林边加工等产业,同时加快森林康养线路、景观建设,在做大做强一、二产业的同时,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引领地方林业产业向全面绿色方向转型。
在发展地方林业的过程中,应维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协调,以便在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此,应树立科学的林业发展观,对现有建设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在实践中探索生态工程建设途径和生态林业产业模式创新方法,保证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形成和谐、统一发展关系。
[1]韩增信.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探析[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9):77-78.
[2]李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协同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44-46.
[3]曾令华.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分析与研究[J].河北农机,2020(12):32-3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1.09
S718.5
A
2095-1205(2021)11-19-02
熊郁华(1979- ),女,江西吉安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