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国教授基于“胸中大气论”的治疗经验举隅

2021-12-02 19:36练艺帆
福建中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气短大气教授

练艺帆,郑 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沈宗国教授,主任医师,福建省名老中医,从医至今已50余年,善治心、肺二系疾病,兼疗内科杂症,疗效深受患者肯定。沈教授十分认可“胸中大气论”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指导意义,经过多年临床探索,总结出运用心得。笔者有幸跟诊其旁,今将沈教授关于“胸中大气论”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胸中大气论溯源

“大气”之论,肇始于《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有言:“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灵枢·邪客篇》亦论:“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遂,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也”。由此可见,内经所言之大气,即宗气,乃后天水谷精微与外界清气结合而成,具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下贯心脉助心行血”,进而濡养全身的功用。

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组成部分有三:元气、清气、水谷精微之气。元气上达胸中,水谷精微上输于肺的前提下,通过呼吸出入,纳入自然界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聚集于胸中,成为胸中之大气,正如张锡纯所言:“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1]清代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提出“胸中大气”一说,并指出“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这也证实了胸中大气重要性。张锡纯也充分肯定胸中大气的生理作用,认为胸中大气具有撑持全身脏腑筋骨之能,总司呼吸,称举心肺,是诸气统领。

沈教授认为,大气禀纯厚之德,徐徐上提,绵远不断,是以撑持内在脏腑筋骨,提运周身气血津液,振奋元神思虑志意。胸中大气坚固,则人身畅然,无病患丛生之虞;胸中大气虚损,则脏腑失养,有诸证蜂起之忧。因此,沈老将此理论运用于心系、肺系、内伤杂病等各类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

2 “胸中大气论”临床应用经验

2.1 肺系疾病——慢性咳嗽病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肺为主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如大气充沛,安居胸膺,以司呼吸,则外邪难犯,内邪不生。临床咳嗽病患者,尤其是慢性病程、迁延不愈者,沈教授推崇应用张锡纯“胸中大气论”论述病机及指导治疗。此类患者时常存在肺脾亏损、大气虚陷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出喘咳短气、疲乏无力、多汗畏冷的虚象。治疗此类患者当以脾肺并补、升提大气为法,沈教授常选择升陷汤、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化裁。

如患者症以干咳、少痰、痰黏为主,兼有口干舌燥,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脉细者,则合百合固金汤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如反复咳嗽,痰多色白,质地清稀,遇寒加剧,沈教授认为此乃寒饮留肺之象,当合小青龙汤加减。若咳嗽年深日久,咳嗽费力,甚则喘促,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不济,欲加衣被,沈教授则认为与肺肾相关,子母相顾,子病日久,伤及母气,肾气亏虚,则出现气失摄纳之病状,故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培土生金的同时,亦当补肾温阳、化水涤饮,以达止咳平喘的目的。在治疗肺肾气虚型之慢性咳嗽病患者,沈教授推崇以补中益气汤合真武汤加减,并常用生龙骨、生牡蛎二品,一取其化痰散结之功,二取其固涩敛汗之效,三取其纳气归元之能[2]。亦常用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杜仲、锁阳等药加强补肾助阳化气之功效。

2.2 肺系疾病——支气管扩张症 张锡纯论及:“夫大气者,内气也。呼吸之气,外气也。人觉有呼吸之外气与内气不相接续者,即大气虚而欲陷,不能紧紧包举肺外也。”沈教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久病胸中大气下陷,内气亏损,与呼吸之外气无法协调,故见喘促、咳嗽,肺气受损,子病及母,进而损及脾土,脾主肌肉四肢,故现疲乏无力;胸中大气下陷,城内空虚,卫外不固,故见多汗畏冷。治疗此类支气管扩张症虚证患者,沈教授主张以补益胸中大气为基本原则,具体治法为培补中土、补气健脾、补土生金,方选升陷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并补肺脾。

若反复咳喘,浊痰难尽者,沈教授认为此因华盖失职,通调水道之能受抑,痰饮水邪横肆作祟,故主张配合二陈汤、温胆汤加减以增强化痰之力。若出现顽嗽久喘,反复难止者,沈宗国教授常在升陷汤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张锡纯从龙汤加以敛肺止嗽平喘,可获佳效。咳嗽日久,伤及肺络,延成咯血之症,沈教授才配合咯血方加减,常用牡丹皮、紫草、地榆、侧柏叶、紫珠叶、茜草等清热凉血止血之品,久病瘀血入络亦需佐加活血化瘀之品,可选桃仁、红花、地龙、丹参、川芎等药。此外,沈教授尤其喜用仙鹤草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此药在福建民间俗称“脱力草”“乏力草”,具有治疗脱力劳伤之效,亦有止血之能,故沈教授常重用仙鹤草,干品中药饮片剂量可达60~80 g。

2.3 心系疾病——胸痹心痛病 张仲景最早论述胸痹心痛病机,即“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阳微”,即正气不足,包括五脏六腑阳气虚损,以心阳虚损、胸阳不振为主。“阴弦”,即因外感诸邪,例如寒凝、痰湿、气滞、血瘀,痹阻心脉,郁遏胸阳,不通则痛。因此,心脉瘀阻为胸痹心痛病的核心病机,而久病、重病易耗气,胸中大气亏虚,心君失护,清阳不升,胸阳不振,气虚致血瘀更甚,表现为胸闷痛更甚,而此反更损胸中大气,二者互为因果,息息相关。故临床胸痹心痛患者若症见胸闷气短,乏力困倦,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质淡红,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缓,病位在心、脾,病机为心脉瘀阻、脾气亏虚,清阳下陷,不能上营心络,气虚不能推运血行,留而为瘀,虚象明显,不能但凭活血化瘀通脉为治,当合以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沈教授认为,如胸痹心痛病程较长,瘀血日久,胸痛明显者,配合冠心Ⅱ号方(丹参、红花、降香、赤芍、川芎),再酌选三棱、莪术、延胡索、川楝子;胸闷隐痛,舌质淡黯,四末不温,遇寒痛者,配合宽胸丸(荜拨、高良姜、延胡索、檀香、细辛、冰片);胸满而疼,脘腹闷胀,心胃同病者,则配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丹参饮加减;如痰浊内生,喘息咳唾者,则配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真武汤、苓甘五味姜辛、小青龙汤以温阳化饮涤痰;如疲乏无力,喜卧懒动,言语声微,劳累痛甚,休息缓解,四肢乏力,精神困倦等气虚之象明显者,亦可配合养心汤、归脾汤、八珍汤化裁。

2.4 心系疾病——心悸病 张锡纯论及:“其怔忡者,因心在膈上,原悬于大气之中,大气既陷,而心无所附丽也。”慢性心悸、气短患者时常表现出:心悸不安、气短疲乏,懒言淡漠,动则尤甚,纳寐不佳等。若采用补血养心、宁神定悸之法往往收效甚微,而沈宗国教授认为此类心悸、气短,究其病因为胸中大气下陷,心肺近令,城门失火,池鱼闭殃,大气下陷则胸闷气短,胸膺空旷,则心君孤立,心神失守,故见心悸、心慌,甚者怔忡不适。当此之际,若仅以补血养心,未疗其本,治疗正法唯有补益胸中大气,兼以养血安神,佐以潜镇宁心、活血化瘀。

沈教授治疗虚证心悸患者,选方常以升陷汤、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配合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以补养心血,佐以磁朱丸,或加龙骨、牡蛎潜镇宁心;有瘀血征象,胸中隐痛作闷者,再添桃红四物汤、丹参饮、血府逐瘀汤化裁以活血化瘀。沈教授教导后辈:上述治法选方,当如排兵布阵,主次有序,以补益胸中大气为主,其他诸法为辅,如此方可收获良效。

2.5 内伤杂病——眩晕病 慢性眩晕病患者多表现为头痛隐痛不适,视物作眩,昏沉犯晕,疲乏困倦,记忆减退等。沈教授认为,眩晕日久,迁延难愈,多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如张锡纯所论及:“其神昏健忘者,大气因下陷,不能上达于脑,而脑髓神经无所凭借也。”胸中大气下陷,无力上升精血濡养清窍,月久年深则导致髓海空虚,眩晕作犯;大气下陷,无力推行血液运行,血运滞缓,久而久之则瘀阻脑络,因虚为本,故而隐痛不甚。沈教授在以“胸中大气论”指导治疗脑系疾病亦有丰富临证经验,沈教授亦将大气理论运用于眩晕病的治疗。治疗之法,若用祛风胜湿、平肝熄风者,均未对证,治疗正法唯以大补胸中之气,携载精血,升养清窍,以填髓海,如此清阳布散,髓海充足,元神清明,眩晕可止。

沈教授常用升陷汤、补中益气汤以补益胸中大气,恢复升提之功,配合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加黄精、巴戟天、肉苁蓉等以填精补髓。如有瘀阻之象,佐以通窍活血汤加减,强调使用“虫蚁搜剔法”,祛除瘀血,选用全蝎、蜈蚣、地龙、僵蚕等虫类药;若逢风寒湿邪侵犯、肝阳上亢者,再佐羌活胜湿汤加葛根、藁本、荆芥、紫苏叶以祛风胜湿,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

2.6 内伤杂病——虚劳病 “虚”“劳”初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有言:“精气夺则虚”。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虚劳作为病名首次提出,认为其病机为由虚致实,病性属虚实夹杂,甚至以实为主。周慎斋的《慎斋遗书》中将虚损与劳伤分别论治,并指出二者的差别“劳病有似虚损,然虚损起于脾,劳病起于肾”[3]。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言:“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4],阐述了由虚到劳的病情变化。现代中医学虚劳是指一系列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5]。

沈教授认为,凡以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病证,均属本病的范围。临床诊疗过程中,沈教授常遇到因工作、学习、生活节奏过快,休息欠佳,导致身体负荷过大,又兼有七情不遂,内郁滞气,就而化生内火,伤及五脏六腑阴阳气血,最终呈现出虚惫疲乏,有气无力,懒于言语,遇事消极,食欲不佳,夜寐欠安,悲伤易怒,紧张焦虑等诸多临床症状,沈教授认为这类患者当归属“虚劳病”范畴,临床病机为元气虚损,精气不足。治疗当以补中益气、填精补血为法。方可选补中益气汤、升陷汤、香砂六君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沈教授指导临床应用,当以圆机活法为要。气郁明显者,加用越鞠丸、逍遥丸;血虚明显者,则选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归脾汤加减;阴虚明显者,可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二至丸;阳虚明显者,则添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化裁。

病例介绍

曾某某,男,71岁。2018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反复心悸、气短5年余,加剧1月余。缘于5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不适,疲乏气短,深吸气为畅,天气寒冷时气短、心悸明显,伴有胸闷不适,未予重视及诊疗,此后反复出现心悸、气短等不适,1月前上述诸症加重,故今慕名来诊。辰下:心悸气短,四肢偏冷,夜寐差,多梦易醒,纳一般,夜尿频,2~3次/夜,大便秘结,四五日一行,平素因家庭经济原因情绪多忧虑。舌淡暗,苔白,脉细。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余。

中医诊断:心悸病;中医辨证:气陷瘀阻证。治以益气升陷、宽展胸阳、活血通络。方药组成:炙黄芪40 g,党参20 g,白术12 g,升麻12 g,柴胡9 g,桔梗12 g,枳实15 g,川芎15 g,丹参20 g,桂枝15 g,薤白12 g,瓜蒌15 g,降香9 g,赤芍15 g,当归9 g,红花6 g,甘草6 g。5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

11月21日二诊,心悸、疲乏气短较前缓解,大便较前通畅,夜寐仍多梦,嘱原方再进7剂。12月3日三诊:上方剂尽,患者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较前好转,夜寐多梦、大便偏稀,上方去瓜蒌、当归,加炒酸枣仁15 g,柏子仁1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服10剂。12月5日四诊:心悸、气短较前好转,四肢怕冷明显,夜寐较前好转,去生龙骨、生牡蛎,加巴戟天15 g,肉苁蓉15 g,淫羊藿12 g,服10剂。2个月后随访患者,患者诉心悸、气短较前好转,夜寐转安,疲乏无力、畏冷较前改善,嘱勿过劳,勿多忧思。

按:而患者长期冠心病病史,本有宿瘀阻滞心脉,加之年老体虚,气虚下陷,气血关系失调,故见疲乏无力之象;气虚无以鼓动营血濡养心君,而出现心悸;胸膺空虚、胸阳孤弱,寒邪凌袭而见胸闷。诸般病因,杂糅而至,故沈老治予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陷,枳实薤白桂枝汤宽展胸阳,兼活血通络治之,虑及患者平素情志多忧虑,久已耗伤心血,且年高阳虚,心肾虚损,故三诊时加用酸枣仁、柏子仁、生龙牡,四诊时加用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以图宁心助肾,诸证缓解。

3 小 结

沈宗国教授在临床诊疗中反复强调胸中大气不可陷,一旦下陷则诸证蜂起,宜当细细考量,方可将“胸中大气论”灵活运用,以获其效。通过治疗肺系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症;心系疾病胸痹心痛病、心悸病以及内伤杂病眩晕、虚劳病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说明胸中大气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气短大气教授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揭开气短背后的玄机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气短到底短在哪里
刘排教授简介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大气光学现象
大气的小“壮壮”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