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簧管的民族化历程

2021-12-02 19:45:08孙洁
艺术品鉴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双簧管民族化音乐创作

孙洁

双簧管作为一种传统的木管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它的音色优美明亮,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作为一种独立的,已经形成了完备体系的乐器,在欧洲古典音乐艺术中也是异常璀璨的一颗明珠,是非常典型的西方乐器。这些非常有辨识度的特点,使双簧管成为西方交响乐团中主要的旋律声部之一。二十世纪初,双簧管传入中国,不仅让国内的作曲家们接受新的音色与体系,探索中西方音乐交流中灵感乍现的点睛之笔,为中国传统民乐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为双簧管打破传统西方音乐体系束缚,开拓新的创作灵感与演奏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从最初的在国内演绎西方音乐,到改编、创作出新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双簧管作品。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作曲家前辈一直在锲而不舍的对双簧管民族化历程进行探索和推演,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和文献资料,为我们追寻来路,探索出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追根溯源

中国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使华夏文化更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歌,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体裁,随着地域的变化与时间的流动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旗帜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歌选取的题材极为广泛,不论是民族民生、风俗风情还是湖光山水都可以成为民歌创作的素材来源。如此,取之于民,紧紧贴合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创作模式,也使得民歌更加融入我们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方方面面,也为双簧管的民族化进程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数量众多由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双簧管乐曲由此应运而生。

二、新兴

双簧管的民族化历程,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当时,在德国,捷克等国家的双簧管创作与演奏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我国也积极引进,邀请国外的演奏大师进入中国讲学。各个地区都开始成立管弦乐团,作为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双簧管在西洋乐器整体兴起的大环境下,也开始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理论方面不成熟的限制,双簧管的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对中国传统的音乐曲目进行改编再创作,如作曲家黎国荃老师改编的《牧羊姑娘》,此曲曲调悠扬绵长,旋律节奏简洁流畅,不论在音色特点与曲目风格的统一还是演奏指法的圆融顺滑上都很好的符合了双簧管吹奏的特点,到如今,这首曲目依旧是每一个双簧管演奏者由音阶体系迈入演奏曲目过渡阶段的必吹曲目之一。

这一时期的双簧管虽然也有创作作品,如辛沪光老师的作品《黄昏牧歌》等,但更多的都是由传统民歌改编而成的小型曲目,形式上较为单一,相较于西方已经形成的完整体系,国内的双簧管音乐创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创作方向也是把双簧管音色特点、演奏技法等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初步的融合。在演奏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国民间乐曲的韵味,这一时期的双簧管演奏从手指技法,气息运用等多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这些老一辈创作家和演奏家一次次尝试性的探索,虽然还有些许青涩,但也是意义重大的关键第一步,也为后面双簧管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推动的作用。

三、受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双簧管,甚至可以说是所有西洋乐器的一段暗淡时期。使得双簧管乐曲创作被迫陷入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一时期,西方体系的乐器和音乐遭到排斥,甚至禁止创作和演出,双簧管也不例外,这一荒芜的音乐创作环境一直持续到了七十年代末才得以缓解。

四、复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艺术再次兴起,在经历了漫长的沉寂与压抑后,双簧管艺术重新回到了正轨,无数音乐家和作曲家如压抑已久的火山喷发一般,尽情迸发着他们的创作和演奏欲望。

在这一时期,双簧管的创作和演奏都逐步走向正规化,学院化,国内的音乐学院相继开授双簧管的课程。统一的授课和良好的师资使得学习双簧管的人数得到了井喷式的增长,更多的人开始熟悉并了解这一优美的乐器,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双簧管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中,大大提高了国内的双簧管的演奏水平和教学水准。在这一良性循环的影响下,一大批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和极高艺术表现力的双簧管作品应运而生,如作曲家杨少毅的《天山牧歌》,许林的双簧管古筝二重奏《月宫》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到我国对于双簧管作品的创作,不再局限于改编或是简单的配和声,而是更加体现出了民族精神的全新创作。虽然在音乐创作素材的选择上基本惯性沿用了五六十年代的框架和模式,但音乐创作的理念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是在旋律调性,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走出了独属于中国民俗特色的艺术创作道路。不仅仅是理念上的丰富,更是在专业技法上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使民俗与技巧的融合更加自然。至此,中国双簧管艺术迈入了独立创作阶段,也为后期双簧管演奏的民俗化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和借鉴作用。

这是双簧管民族化第二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立在当下,回首过去,这一时期也是双簧管发展历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进步与成绩是无法复刻的,同时,也为后面的繁荣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繁荣

从九十年代至今,双簧管的民族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缓慢而坚定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有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金时期的铺垫,再加上全球多元化,世界的联系愈发的紧密,我国大开国门,飞快地汲取世界艺术文化并吸收内化,取长补短。在这一时期,我国的艺术文化,民族民生都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进而影响到双簧管民族化艺术,从取材,音乐创作到音乐表演也都开始走向多元化,更多不同类型,不通风格的双簧管作品被创作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民族双簧管音乐艺术的底蕴。

我国成立了双簧管音乐家协会,使中国的双簧管演奏家们有了一个可以交流学习的平台。不论是创作,教学还是演奏上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通过定级考试,规范化了国内双簧管艺术教育体系,同时,开办了不同级别的专业技能比赛和演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双簧管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后期各大音乐高校招生打下了基础。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双簧管艺术不局限于引进吸收国际较为尖端的音乐理论和演奏技法,同时,也有众多国内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前往欧美等国,把中国的双簧管民族化成果展现出去,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较于之前的两大发展时期,九十年代后的中国双簧管音乐创作,是在原本创作理念的基础上,视野更加广阔,题材更加多元,技术也更加成熟与完善,这些都是与时代潮流的碰撞所形成的必然结果,是因为有新兴和复苏时期从0 到1 的突破作为前提,是因为有当代艺术文化交流大环境与中国迈步世界,开启更广阔天地作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使中国双簧管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标志着中国双簧管音乐艺术走向了繁荣的时代。

六、思考

双簧管的民族化是一个必然且必要的过程,纵观世界音乐历史,不论哪种音乐艺术,在进入到新的地域与民族文化中,都会经历民族化的改造与创新,进而开辟和加深原有的音乐艺术底蕴。不仅仅是在中国,许多国外的作曲家也对双簧管进行了民族化的音乐创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其叙事如歌的旋律线条与双簧管甜美的音色无疑是极为契合的,有趣的是,双簧管被称为乐器中的“公主”,而天鹅湖里讲述的也是一位公主的爱情故事,不得不说也是十分的应景了。

演奏是继作品之后的二度创作,只有通过民族化的演奏,才能与民族化的作品相适应。双簧管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技法体系,在继承这一体系的同时,演奏者们通过借鉴传统的民族吹管类乐器,在演奏民族音乐时揣摩和创新了演奏技法,可以对纷繁多变的民族音乐灵活处理,更加贴合音乐。但不同于音乐创作和教育体系,双簧管的民族化演奏技法虽然研究者众多,也有相应的理论不断涌现,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整理和归纳。

我国的双簧管民族化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了,从双簧管传入中国的那一天开始,就有无数的音乐人前辈在前赴后继为之努力钻研。从五十年代至今,一辈辈音乐人不惧磨难,刻苦钻研,经历过巅峰,也跌入过低谷,但他们依旧拿出了一份份令人惊叹的答卷,供后人敬仰。放眼今天,我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身处于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潮流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深入,有无数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灵感火花,信息传播也是飞速发展,然而,双簧管的民族化进程却鲜有突破,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双簧管艺术想要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展现出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就需要我们追溯历史,夯实基础,确立目标,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双簧管民族化音乐创作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戏剧之家(2022年22期)2022-10-31 23:25:19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玩具世界(2022年2期)2022-06-15 07:37:28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8:40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黄河之声(2020年15期)2020-12-02 18:59:31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戏曲研究(2019年1期)2019-08-27 02:22:08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2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35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13期)2017-01-28 0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