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效性

2021-12-02 19:31:05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幼儿园陈艳
家长 2021年27期
关键词:昆虫创设区域

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幼儿园 陈艳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富的实施价值。由于常规的区域活动相对独立,各区间缺少关联性,教师指导不集中,幼儿活动的持久性差,单一的区域活动模式未能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尝试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指导策略三方面有机整合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探索材料、个别化学习、小组化讨论交流、教师有效指导等形式中获得经验,满足自由发展的需要,促进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注重环境的整合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以幼儿为主体,创设积极和谐的主题墙、区域和家园互动等环境,肯定幼儿独特的个性表现方式,促进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发展。

(一)围绕主题目标,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

幼儿是主题性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并鼓励幼儿运用在主题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积极参与环境创设。

1.“关注主体”,参与创设环境。教师在活动开展初期,要设置调查问卷区、主题经验丰富区,发动幼儿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材料创设主题墙;在中期鼓励幼儿结合经验创作不同的美术作品丰富主题墙;在主题的后期,采用回顾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梳理幼儿获得的经验。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中,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昆虫标本图片、填写统计表——画昆虫——亲子制作昆虫作品等布置主题环境,在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创设中,幼儿体验到共同参与的乐趣,主体性也得到发展。

2.“尊重童真”,展现独特的环境。如,中班美工区《蚂蚁和西瓜》活动中,幼儿通过撕贴画不同造型的西瓜,再用超轻黏土、水彩笔等美工材料、以指点画等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幼儿的作品有“破损”的西瓜,也有三条腿的蚂蚁,或者是比蝴蝶还要大的蚂蚁,这些作品从成人的审美角度看是不成熟甚至是不成立的画面,但却表现出幼儿的童真。他们要表达的是:西瓜半路摔倒了,蚂蚁在练单双脚跳,还有蚂蚁吃得太多西瓜比蝴蝶还胖等。不管是什么样的蚂蚁与西瓜,都蕴含着幼儿对世界最纯真的感受与理解。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以此创设有趣的、独特的故事墙面。

(二)关注主题发展,创设多元化的环境

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整合,细化主题活动目标、关注主题活动的焦点、创设融合主题内容的区域环境,使区域游戏更加地多元化和个性化。

1. 细化主题发展目标,创设融合主题内容的区域环境。教师在设置区域内容中,以五大领域目标为依据,将主题活动的目标细化到区域游戏中,合理设置区角内容。如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在美工区创设《美丽的昆虫》,鼓励幼儿运用各种低结构材料制作昆虫;在数学区设计了《瓢虫飞》操作瓢虫造型的墙面,进行分类、序数、计数等数知识的巩固练习;在科学区提供了《昆虫棋》《昆虫找家》等探索环境;在语言区创《我喜欢的昆虫》,与同伴交流对昆虫的认识等。

2. 关注主题活动的焦点,创设幼儿感兴趣的区域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主题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创设区域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如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蚂蚁个小力气大,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幼儿乐于用各种形式表征蚂蚁的形象。于是,教师在美工区创设天空、大树、草地等背景,让幼儿自由创作昆虫,或利用高低错落的柜子让幼儿自主展示手工昆虫作品等。在语言区,以绘本的封面图画为背景墙,鼓励幼儿为区角命名:有虫言虫语、昆虫之家等,可爱、有趣的昆虫让他们津津乐道:“你看,小蚂蚁和大象比赛居然赢了”“这只昆虫好美,它屁股后面会发光”“这只昆虫它会吃粪球”等,语言区顿时热闹了起来。

(三)优化主题活动,创设家园共育环境

家园共育环境的同步创设可以更加优化主题活动的发展。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动员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昆虫图片、昆虫标本,视频材料等,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活动开展中,家长可以陪同幼儿认识各种昆虫、设计有趣的介绍词、一起制作昆虫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区域环境和内容。随着主题活动进展到最后,教师组织亲子利用废旧物品设计昆虫造型服装进行走秀活动《魔幻森林》。家园同步共创了让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环境,为幼儿的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遵循材料投放的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为了整合幼儿的相关主题经验,更好地进行材料操作,教师将各区角材料进行整合,增强区域之间的互动性与关联性,避免了出现区角之间孤立的现象。如在主题活动《邮电局》中,教师在各区域投放邮筒,设置了邮递员的角色,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彩色的纸、牛皮信封、包装袋、小亮片等。幼儿制作贺卡与礼物,然后通过邮局由邮递员送到语言区,进行写信、表达祝福,再送表演区等形式,将主题内容与区域渗透,并注重区域间材料的有效整合,增强了区域游戏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交替性原则

当新的主题开始时,教师应保留旧主题部分有价值的内容和材料,与新主题进行交替、衔接。让新、旧材料交替循环、相互结合,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选择材料,自由探索。如主题《各种各样的罐子》,幼儿在建构区用旺仔牛奶罐、易拉罐、纸皮等材料搭建了高速路、立交桥等。当新的主题活动《汽车》要开展时,教师就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提供了玩具汽车、交通标志、路线图等,引导幼儿开启“驾车去探险”的愉快之旅。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提升理论,总结经验

教师应根据前一阶段幼儿活动的开展情况,确立观察目标,利用照片、录像、表格等记录方式,获取活动中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等信息,并进一步调整指导策略,增强指导的目的性。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提升观察理念,总结经验,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策略。

(二)适时介入,间接指导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发展有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发展是指在同一年龄段游戏主题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开展中,要迁移幼儿经验;后期要拓展幼儿经验。纵向的发展是指一个游戏主题在不同年龄段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游戏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前期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的玩法、想法,适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

(三)注重评价,调整推进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从主题环境创设和幼儿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幼儿和自身进行过程性评价,做到了解现状、针对问题、收集信息、剖析调整、反思推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整合观是指导策略有效的关键条件。观念是实践的先导,只有把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四、今后的思考与设想

教师在尝试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整合的教学实践中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内容设置、材料投放、目标制定如何更契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要求,如何更有效地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和研究。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主题性区域活动游戏化,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昆虫创设区域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玩具世界(2022年3期)2022-09-20 01:48:20
借昆虫上课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8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