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赛日
(玛曲县委党校,甘肃 玛曲 747300)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后,农村电商取得了良好发展。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给农村扶贫工作带来了新思路。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农村电商发展有利于实现供求信息良好衔接,促使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从而达到脱贫减贫的目的。然而,由于电商扶贫纳入扶贫体系的时间尚短,农村电商扶贫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都有待丰富。故此,积极探索农村电商扶贫的实施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一方面,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农村电商扶贫,有助于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实现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诚然,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的收入水平依旧较低。在此背景下,农村电商渐渐成为农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了4.82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7771.3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具体见图1和图2[1]。由此可知,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后,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视域下开展农村电商扶贫,能让广大农民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受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贫困地区居民日常消费的选择空间较为狭窄,商品类型不够丰富,消费选择单一。将电子商务模式引入农村地区后,既促进了农产品上行,又为城市商品下行提供了路径。在不断提升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农村地区消费者要想购买其他地区的商品,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即可实现,突破了以往空间、时间层面的限制,使农村电商功能得到丰富,使更多农民意识到电商的便利及发展潜力,调动了农民参与电商扶贫的主动性。
要想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必须借助网络设备的力量。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5%,而农村地区普及率为46.2%。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虽有一定改善,但依旧有待加强[2]。此外,农村地区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农产品资源分散、物流网点分布零散的情况,未实现集中化管理,加之缺乏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致使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易受到损坏。上述这些情况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给稳步推进电商扶贫带来了阻碍。
农特产品是实施农村电商扶贫的基础,因此,要想保证农村电商扶贫取得更好成效,需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将农产品打造成为网销品牌,才能让更多农产品进入消费者家中,实现其销售量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农特产品品牌建设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网销的农特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这种情况造成丰收季节农产品滞销情况普遍存在。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发力,农村电商扶贫也是如此,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电商专业知识、掌握网络运营手段的专业人才。实际上,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匮乏、人才留不住的情况。导致此情况存在的因素主要有2个:一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很多年轻人选择出村寻求发展,使得“老人村”变得越来越多;二是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兴起的行业,相比城市,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落后,因此人才产出较少。要想稳步推进电商扶贫,必须解决农村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
要注重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不断引入先进的物流设施,使物流体系得以建立健全,进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例如,阿里的菜鸟物流及“千县万村”的措施,有效促进了农村物流生态系统的共建共享,然而信息流通不畅、道路设施建设滞后,会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率提高,从而影响企业的实际效益[3]。因此,为了满足现代电商物流的发展需求,推进农村电商扶贫,农村应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同时,要加快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推广使用在线支付工具,如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形成由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与其他支付渠道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以提高农产品销售率。另外,加强建设网络营销平台,鼓励和引导更多电商企业投身助农增收队伍,着手构建电商销售平台,以提高农产品销量。
首先,注册农产品商标,着手打造农产品品牌。我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当前广大农民无法实现脱贫致富,其中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品牌意识。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耗费的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形成规模,而且利润偏低。即便一些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但缺少品牌认证,很可能被仿冒。建立起品牌后,对品牌背后的区域文化展开深挖,能使更多区域农产品走出去,进入大型超市及商场,收获更多消费者。
其次,注重打造特色产品。立足地方区域文化发展,依托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农业生产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实现适销对路。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后,在地方政府与基层领导的牵头下,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对农户进行集中管理,并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对小白杏进行筛选分类、精心包装、统一销售,使销售渠道得以拓宽,并吸引更多电商人才进入该地创业,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领农民脱贫致富[4]。
为了打通农村地区由脱贫到致富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建设一支服务当地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近些年,许多中专、大专毕业生选择回乡创业,这无疑是当地发展电商的宝贵人才资源[5]。对此,各农村地区应着手开设电商人才培训班,给返乡青年提供免费的电商创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直接开设网店或者从事电商相关工作,进而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并且政府应加强引才政策的落实,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如特殊人才引进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使农村扶贫工作中不断涌入城市电商人才。另外,培养专业人才时,不能忽视贫困户群体,当地政府应合理利用职业院校、企业等资源对贫困户展开相关培训。一方面,要重视贫困户电商专业素养的培养,使之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指导贫困户提高产品在电商平台中的客户点击量与浏览量,进而实现农产品销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加强贫困户经营能力的锻炼,如如何在电商平台营销、包装及设计产品,促使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而这些战略的落实需要电商等发展形式的不断发力。大量实践证明,哪个地方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开展得更为高效,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效果就会愈加明显。但是,任何事物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诸多阻碍,在农村电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要想依托农村电商实现农村地区“真脱贫”“脱真贫”,需相关人员不断加强总结和探索,以保证农村电商扶贫有序、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