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021-12-02 17:58:01李宏健王安国王莎莎邢馨月崔维娜何洋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电气校企实训

李宏健,王安国,王莎莎,邢馨月,崔维娜,何洋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吉林 长春 130103)

0 引言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实现内涵建设的保障。在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下,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不仅能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而且高水平的特色专业建设还能帮助高校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速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国的专业建设标准主要分为品牌建设、特色建设、合格建设三个档次。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大潮的影响下,很多高校都结合当前一流专业发展和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紧随“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建设的内涵质量,提升专业建设理念。通过开展特色专业建设,激发办学活力,带动高校内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1 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1.1 “校企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开展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建设,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入手。高校要结合专业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对将来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进行准确定位,以满足电气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1]。高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实时掌握当前高质量专业建设的发展态势,主动去适应本地区及周边范围的经济发展行情。根据当前电气行业内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企业中技术人员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联系这些地区电气行业内具有实力的多家企事业单位,与他们签订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相关协议。成立由校方代表、企业技术代表以及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顾问等人员组成的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三方沟通,大家根据目前“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国家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电气自动化行业内最新应用技术的特点、企业中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一流高校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家联合进行专业中特色课程的开发,把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课程等多项具有时代特色的因素融入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同时,在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实训课程的安排上,高校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学生实习的环节中,要为学生安排优质的实习企业。校企双方要互派精锐的师资和技术骨干力量,开展“互学互通”的人才交流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技术进行双向的培训与指导。此外,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优势,结合电气行业内前沿技术的发展情况,考虑企业内电气自动化岗位技能的实际要求,对学生实行“定向培养”,做到“双精准育人”,实现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人才特色培养[2]。

1.2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引领下的“特色课程”和“精准育人”

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学生专业技术本领,这些都是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所要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

在开展特色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强调特色”、“坚持特色”、“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的专业建设理念。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承办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比赛和技能技术大赛,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这些比赛,也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加入到其中。借助比赛的平台,高校加强与行业内顶尖企业及高校间的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和技术学习活动。通过比赛的桥梁架设本院校特色专业发展的长远路径,让师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丰富知识视野,开拓学习的新思路,第一时间接触到行业内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帮助教师在日后的“特色课程”建设中提供新思路,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及早接触和掌握新技能,锻炼新本领,培养创新精神。

在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都要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师要结合专业课程、“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内容与活动,尽早激发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就业本领。此外,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特色建设中,要通过课程改革和各类大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本领。要牢牢把握专业建设中“精准育人”这一特色,一套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紧密衔接当前电气技术行业发展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说是高校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实现“精准育人”的智慧锦囊。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习前可以更好地与企业中的工作岗位进行对接,高校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团队要经常到企业中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和掌握企业中最新的岗位要求动态,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每年都要结合国家“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动态、企业中前沿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更新。保证所培养人才的技术能力、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特色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

1.3 校企联动,推进一个特色指引下的“人、课、地”的全面发展

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除了要坚持“互联网+”教育模式引领下“精准育人”特色,还要全面开展“人、课、地”的全面建设。

第一,“人”指的是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参与人。高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在专业建设交流活动中的双向互动,共同培养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团队,加大专业建设队伍人员的力度和深度,健全特色专业发展机制和专业建设人员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电气自动化专业在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其中,在加强特色专业建设队伍人员的深度层面上,高校不仅要加大队伍中“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能手的比例,更可以结合目前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要求,聘请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双建带头人”参与到特色专业的建设中来,发挥“双建带头人”工作室的指挥作用,让特色专业建设朝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第二,“课”指的是课程体系建设。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难点,就是本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特色课程不仅能体现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亮点,也是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依据。根据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电气自动化行业先进性的要求、技术智能化发展的标准,高校应该在社会人才需求的导向下,联合电气自动化企业共同开发、制定课程标准。在明确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目标和范围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并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实现专业“特色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地无缝对接,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理论、学生学习方法的全面创新。

第三,“地”指的是实训场地。高校和企业要根据当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开展“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共建工作。为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要以新时代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4]。本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绿色教育理念,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上集中校企双方的人员、资金和技术力量优势,共建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双方可以通过共同更新实验设施、实习设备,升级实验、实训场所的硬件教学条件。同时,校企双方要紧密联系“互联网+”智慧教育时期智能化技术发展的行情,及时更新实训基地内硬件设备使用的技术软件,实现专业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内容的同步[5]。

此外,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在实行“人、课、地”的全面建设同时,还要建立特色专业评价体系。根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特色专业评价指标,保证对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特色课程、实训条件等内容的质量监管。而且,专业建设委员会还要按时组织高校、企业、电气行业专家开展对特色专业建设的多元化评价,及时为特色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保证专业建设在“校企共创、优势共享”的理念下顺利进行。

2 结语

在当前国家鼓励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大力倡导“互联网+”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电气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建设要紧密围绕以上主题。在稳定专业发展,突出特色课程建设,强化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开展校企联动的多元化特色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电气校企实训
保变电气五十六国畅游记
经营者(2024年1期)2024-03-30 08:15:09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