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21-12-02 17:58:01杨晓平杨敏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高职

杨晓平,杨敏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互联网+”逐渐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对促进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益。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合理的策略进行不断优化,既要保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进策略,有利于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1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育观念亟待转变

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都是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停留在教室和实训室等封闭空间的教学上,未能将云端课、慕课等学习模式融入其中,甚至认为MOOC、PPT等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不大,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受到阻碍。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及时,在应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上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部分学校并未建立出适合自身需要的线上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处于自建及分散的状态,未能做好顶层设计[1]。

1.2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随着互联网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从小接触计算机操作的机会较少,而有些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许多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比如Excel、Word等等,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多,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掌握幻灯片、PS等软件的操作技巧。基于这一情况,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2]。

1.3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以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都是选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重复练习,这可以保证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但无法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改变。同时,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逐渐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经常出现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

1.4 教学时间紧张,教学内容不合理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较多,但是其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导致教师只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不能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度,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不够全面,严重影响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有限,在实验实训场所建设方面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学生缺少亲自动手的机会,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发展。在客观条件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无法将实践教学落实,也就难以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改进策略分析

2.1 转变教育观念

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更多挑战,想要发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作用,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发挥“互联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水平。因此,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树立“互联网+”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相结合,对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运用,并根据教学需要对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利用,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弥补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

2.2 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做到将其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将专业作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制定,既要保证原本的教学模块,也要根据专业的教学需求将某些实际的案例引入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对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4]。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教学案例的讲解,将教学案例更加直观地展示出来,以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自身学习的专业进行二次开发,学会灵活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2.3 采用分层教学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考核及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将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杜绝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学习态度敷衍等等情况,且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避免出现学生落课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幻灯片这一模块的理论讲解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各个学生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结合教师提出的主题,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相关的模板,之后进行模板的修改,将有关主题的内容加入其中,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提升;让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幻灯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且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中的知识要点[5]。

2.4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在开展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以此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微信、微课、QQ、在线教学平台等等都能够满足远程现代教育的需求,可以在面对面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远程化的教学。可以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基于协作、探索和研讨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研究型和综合型的实验。同时,可以利用微信、QQ、移动APP等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作出合理的调整。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微信群将一些优秀的学习平台推荐给学生,还可以将一些知识链接分享给学生,以此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对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利用。此外,在应用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自身需要的目标课程,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升。

2.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师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开始与计算机专业院校进行合作,期望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效果,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这一过程扮演的角色,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利用互联网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强化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榜样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MOOC等教育技术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得以有效提升[6]。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云课堂的方法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接受远程化的课程指导,充分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其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改进策略,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持续进步及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高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