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飞
哈格®动物医院连锁,广东龙岗518120
牛口蹄疫属于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患病牛蹄部、乳房及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水疱等症状,如诊治不及时,极易导致大面积感染发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养殖场(户)要高度关注。
牛口蹄疫主要通过直接、间接等方式传播,患病牛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健康牛接触后即可导致发病。易感牛在接触被病牛污染的饲料、垫草、饮水后,也会导致感染发病。消化道、呼吸道、损伤黏膜及皮肤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牛口蹄疫可以发生于一年四季,春秋季节该病的发生率更高,无论任何年龄、品种的牛均可发病,相比较而言,成年牛发病率高于犊牛。
牛口蹄疫的潜伏期为2~4 d,偶有病例1 周发病。病牛发病初期会出现高烧,体温为40~41 ℃,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流涎,检查病牛的口腔,可以发现舌面及齿龈部位出现溃疡,颜色呈粉红色。病牛蹄冠和趾间及蹄冠部位出现水疱,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水疱溃烂并形成烂斑,如果诊治不及时、护理不到位,极易导致化脓并坏死,最终导致蹄匣出现脱落;个别牛的乳房部位也可发现水疱。一般情况下,牛口蹄疫大多呈良性经过,口腔发病前提下病程为1 周左右,如果是蹄部出现病变,则病程持续2~3 周,死亡率不高。此外,偶见恶性牛口蹄疫,病牛会出现心肌麻痹、出血性肠炎等症状,死亡率为20%~50%[1]。
对于牛口蹄疫的诊断,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牛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死牛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如果需要确诊则应进行实验室诊断。现阶段,对于牛口蹄疫病毒的实验室检验,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技术、核酸序列分析,在试验中要控制好试验环境,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要求展开试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提升诊断效率及质量。
为降低牛口蹄疫发病率,养殖场(户)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1)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禁止喂食腐烂发霉变质的饲料及饮水,合理控制好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2)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卫生制度,及时清理圈舍粪便污水,及时更换垫草,保证圈舍光照通风正常,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可以使用10%石灰乳,对圈舍墙面、地面、槽具、道路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细菌病毒,为牛群的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
3)要遵循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疫病的传入,如必须要引种,则要进行检疫,并隔离一段时间,确保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要定期进行检疫,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隔离。
4)要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定期为牛群接种免疫疫苗,选择春秋两季接种牛口蹄疫弱毒苗,要严格控制好免疫接种剂量及免疫方法。针对1~2岁的牛,皮下注射1 mL,针对2 岁以上的牛,皮下注射2 mL,疫苗免疫有效期为半年,到期后继续接种即可实现对口蹄疫的有效预防[2]。此外,要健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结合地区内口蹄疫流行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疫病高发期应每天消毒1次,杀灭细菌和病毒。针对闲杂人员和车辆,应禁止入场。针对养殖场人员,在进出圈舍前后,要穿戴专门的工作服并进行全面的消毒。运输牛的车辆,入场前后也要进行规范消毒,避免携带病毒。
5)由于牛口蹄疫传染性较强,为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感染发病,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牛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类似口蹄疫的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如确诊应及时封锁疫区,禁止开展一切调运活动,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出入圈舍。针对烈性口蹄疫病牛,应及时进行扑杀处理,针对被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等,均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消毒工作,避免导致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牛口蹄疫的预防和监控直接影响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总结分析牛口蹄疫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综合预防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助力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