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新安小学 郎 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巧问,愚者愚问。”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提问的重要性,不仅对聪明的人要进行提问,对基础差的人也要进行提问。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比独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因此,为了让学生之间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师生之间能够对知识进行探究,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有效的提问方法。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提问呢?
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问。因此,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熟悉教材并挖掘知识点,以便在课堂上讲解、概括,除此之外,还需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设计问题,这需要教师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衔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去提问。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指导教师教学的方向,调整教学的进度,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比如:公路一旁的树一共有10棵,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50米,问公路全长多少米?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请10个学生站成一排。每个学生当一棵树,看他们之间有几个空隙,并问学生:公式要怎么算?表达式要怎么列?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教师的提问也需要看准时机。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提问则像在白纸上作画,绘画笔墨的层次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先画深色,就没法叠加浅色,画得过早,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落笔太晚,相当于画蛇添足,学生的兴趣高潮已经过去,也很难达到最佳的思维效果,知识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看准时机,才能发挥积极的调动作用。
比如,在学习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比如“5+2x=11”,学生根据之前学的知识会很容易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提出:如果是两个未知量,比如5y+2x=16,你还能解出答案吗?很显然,学生根本没法得出具体的数值,接着教师列出第2个式子:3x+5y=19,并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之后再出类似的题目给学生做,做完后集体核对答案,学生订正。教师还可以重新改动题目,巩固学生对这道题的认识,让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学生思考的关键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或者从中悟出数学道理。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把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放在重中之重,而且设计的问题要由浅显到深入,层层递进,一环扣着一环,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层次性、逻辑性都要清晰。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擅长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不断进行追问,合理的追问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梯形可以怎么分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分割完后怎么计算它们各自的面积?
(3)梯形的高和哪个分割的图形有关?
(4)将上底加下底乘高是计算什么的?为什么要除以2?
(5)如果不除以2,将会得到什么图形的面积?
这样的问题不仅有逻辑性,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提问,必须充分熟悉教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随机应变地设计问题,而且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课堂的进度进行调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问题。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加强课堂上的提问,优化教学方式,这样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