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2021-12-02 17:15孙艺方
乡村科技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丹参中药材整地

孙艺方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中药以其“温补”疗效、安全性高且具有滋补保健作用等特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同时,我国在中药的生产上也在不断寻求进步与突破,但由于中医药材的种植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粗放型管理方式,在生产、采收等工序上不够规范,影响了中药产品的质量,因此,规范中医药材生产全过程任重而道远。基于此,笔者从丹参GAP规范化种植管理方式入手,研究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丹参种植方法,旨在有效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中医药研究上也有了进一步深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医药在几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康复保健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此,文章以经典的中医药丹参为例,从丹参的选地、整地、育苗栽种、田间管理、摘蕾促产、采收、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详细分析丹参GAP规范化栽培技术,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出合格的丹参,为全面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中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高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中药以其“温补”疗效、安全性高且具有滋补保健作用等特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如今,中药药材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医学上,更是向更多行业领域延伸延展。例如,在化妆品中应用中药材、在保健品中应用中药材等。中药药材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刺激我国中药药材的种植、管理、生产与推广等各环节必须与时俱进地实现突破与进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新时期的中国农业积极推进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全面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实现高标准的农田建设。近几年我国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丹参种植面积仅在大理州便已约70 hm2。但当前我国中药材的种植管理仍以粗放型管理为主,丹参种植缺乏相应的高效种植技术,包括种植区域选地整地、育苗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有机农业”的普遍推广,在种植、管理、采收、生产等环节乱象问题普遍出现。中医药材作物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到中药产品的质量。无论从国家农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还是中医药材行业市场规范化构建管理的实际需要来看,规范中医药材生产全过程的任务仍任重而道远。从丹参GAP规范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入手,研究丹参基于现代科学技术下的具体种植方法,提出丹参规范化栽培技术,为企业及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旨在有效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 丹参的基本认识

1.1 丹参的概念

丹参味苦、性微寒。作为一款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中药材成品有丹参滴丸、丹参饮片,经常饮用丹参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三高”,提高人体免疫力。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栽培丹参。

据相关资料记载,丹参又称为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和紫丹参。其分布地区较广,目前有野生品种和家养品种2种类别。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野生品种和家养品种,这些地区为丹参的主要分布地区[1]。

丹参是一种耐旱不耐涝的喜光植物,属于多年生草木,有多种繁殖手段,如种子繁殖、切根繁殖或芦头繁殖等。目前,市面上以种子繁殖方法和芦头繁殖方法较为常见。

一般情况下,丹参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强,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但在种植过程中也要严格避免水涝或积水的现象出现,以免排水不良导致丹参叶黄根烂[4]。丹参种子在18~25℃的土壤温度下,只要有足够的湿度,一般7~10 d即可出苗,最迟不超过15 d。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环境下,丹参容易出现叶黄根烂的情况,因此,栽植丹参时要避免水涝和积水。

2 丹参GAP基地的建立背景

1997年,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1个以药品身份通过美国FDA临床用药申请、合并进入第Ⅱ-Ⅲ期临床的中成药。但在复方丹参滴丸生产过程中,FDA的官员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从市场采购的丹参、三七原料,批与批之间的含量差异较大,浸膏含量极不稳定,质量很难控制[2]。

基于此,相关专家开始寻求解决方法,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向他的老师西安医学院原副校长黄仁福教授请教。黄老师建议闫总建立自己的基地,稳定货源质量。1998年、闫希军总裁亲自带领考察组赴商洛进行了实地考察,由于商洛自然环境条件好,交通比较便利,政府积极性较高,当即确定将丹参基地建在商洛。闫希军与当时的商洛行署签订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投资成立天士力商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承担基地建设任务[3]。

1999年5月,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在天津市召开全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会议,初步制定了《全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草稿),并且确定建立全国第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包括丹参、鹿茸、薏米、人参、银杏叶等5个基地。

3 丹参GAP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具体说明

为了保证丹参的药效,从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摘蕾等多个环节,严格按照GAP规范实施栽培。

3.1 选地、整地

丹参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可达土壤40~60 cm处,因此建议选用质地疏松且土层厚实的沙土栽种,以利于丹参根部生长。

整地一般安排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基于GAP规范化栽种技术,首先要进行土壤耕翻。如遇干旱季节,则需在耕翻之前浇适量水,让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之后再进行耕翻整地工作。其次,结合整地进行施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 000~5 000 kg。整地后起垄,按照地块坡向制作平畦,宽100~120cm,高15cm,然后打细耙平畦面土块,并留出30 cm宽的排水沟。

3.2 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之前,科学选种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成熟饱满、无霉变、无病虫的种子来进行育苗播种。具体的育苗移栽过程如下。

3.2.1 育苗。①苗床准备。苗床土以较为肥沃的细沙土为宜,可在沙土的基础上铺上细沙土,施15 000 kg/hm2厩肥,再深翻20 cm以上,耙细整平,做畦(宽1.0~1.2 m),最后浇水。②播种。丹参的播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种植丹参时,要将种子撒播在苗床上,一般按30.0~45.8 kg/hm2的播种量来播种。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播种,如开浅沟(沟深0.5 cm,宽5.0 cm,然后用铁锨轻轻将地面拍打铺平,或者用钉耙轻耙铺平,最后盖上麦草,由此达到保墒、保温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丹参播种后要及时观察土壤的湿度,确认土质是否适合种子发芽和生长,继而来判断浇水的次数和频率。待苗大约长出2片叶子时,需及时移除麦草,但需使苗床保持一定的湿润度。③壮苗。若土壤肥力较弱,导致幼苗生长态势不佳,则需要在苗长出四五片叶时,对苗床浇水施肥1次,建议选用磷酸二铵(4 kg/hm2)或者腐熟的人粪尿(3 750 kg/hm2)。

3.2.2 移栽。①大田准备。移栽前,首先要选择一块适宜的大田,施腐熟厩肥22 500 kg/hm2,然后进行深翻,整平做畦,畦宽1 m。②移栽。移栽分为春栽和冬栽,冬栽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时要遵循“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的原则。栽种时按照行距25cm×30 cm挖种植穴或者开小沟,沟或穴深以苗根能伸直为宜,培土至微露心芽即可,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栽种时要注意观察土壤墒情,适量浇定根水,切记不要漫灌。

3.3 田间管理

3.3.1 中耕除草。中耕主要是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后进行。在丹参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中耕除草3次:第1次除草在4月进行,可用手拔除杂草或者用铲子松土,注意避免损伤幼苗,一般松土的深度在3 cm左右;第2次除草在6月,此时中耕深度可把握在5~7 cm,要在确保杂草全部清除干净的前提下,保持土壤疏松;第3次除草在7—8月(丹参叶封垄后)进行,即叶子超出地上部分30 cm高时,需要用锄头深锄7~10 cm。此后,如再遇到长出的杂草,则可随时拔锄。

3.3.2 追肥。在中耕除草的过程中,施肥两三次。可在植株旁挖窝或在行间开沟进行施肥,施肥时间和中耕除草可同时进行,以帮助植物补充营养,促进根部生长。一般情况下,第1次以氮肥为主,第2、第3次主要施磷钾肥,每一次施肥后都要及时盖土。

3.3.3 排灌。排灌工作是丹参种植工作中的重点,一般在出苗期进行。丹参最忌积水,积水容易诱发烂根病,雨季后要及时疏通排水沟,将积水全部排干净,防止根部腐烂,确保根部正常发育。如遇干旱季节,要及时开小沟浸灌,切忌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喷灌方式,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另外,如果在苗期遇到干旱,必须及时对丹参进行灌水,为丹参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4 摘蕾促产

摘除花蕾能够抑制植物生殖生长,转而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生长。丹参属于不以种子、果实做药的中药材,可以通过摘蕾技术,提高其产量。试验表明,丹参在施肥、播种、浇水等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摘掉花蕾比未摘花蕾的鲜根增产12.98%~18.75%,干根增产20.00%~22.22%。

3.5 丹参病虫害防治

3.5.1 根腐病。根腐病一般出现在5—11月,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频发。在植株发病初期,须根、支根会先变褐色,腐烂,然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伴随着根部腐烂越来越严重,地下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整棵植株枯死[4]。

防治时必须注意做好雨季时期的排水工作,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时斩断病株,如果病株较多,可选用50%杀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灌根。

3.5.2 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发病时会吸引根结线虫寄生,导致根部长出许多瘤状物,进而导致丹参植株出现生长缓慢、矮小的情况,最后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

可采取轮作制种植方法进行防治,通过在同一块地种植丹参和禾本科作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同时,可采取土壤消毒的方式,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撒3.750~5.250 kg/hm2,然后将其翻入土壤。

3.5.3 叶斑病。叶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一般从5月初开始发生,6—7月是该病发病最严重的季节。在植株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深褐色的病斑,以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为主,而后斑点越变越大,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枯死。

叶斑病的发生与土壤土质有一定关系,因此,可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来预防该病发生;同时,要定期对田园进行清洁;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现田间出现病株时,立即剪去发病的叶子。

3.5.4 蟒蟾和银纹夜蛾。蟒蟾和银纹夜蛾都是丹参生长中常见的虫害。蟒蟾一般在夏季多雨时会大量出现,其通过咬食丹参的根部,导致植株枯萎甚至枯死。而银纹夜蛾在7—8月危害最为严重,幼虫会咬食叶片,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害虫一般在6—7月成批出现[5]。

在整地时,使用1.125~2.250 kg/hm2毒死螺,将毒死螺翻入土壤实施消毒;也可以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或者选用物理方式,如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成虫。

3.6 丹参采收与加工

3.6.1 种子采收。春栽的丹参一般在种植当年的7月上旬进行采挖收割,一般按照种子的成熟情况先后随时采收。首先在地边套上一层塑料布,再用剪刀将成熟的果穗剪下来放到塑料布上,最后全部装满后将其运回。种子采收必须在避免果穗遭受雨淋的情况下进行,并要做好种子的干燥保存工作。

3.6.2 加工。一般情况下,采收加工在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第2年早春前进行。首先,可将地上茎叶全部除去,在除茎叶的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其次,挖出后修剪根茎,选择完好的丹参条进行暴晒,暴晒过程中要求不定时翻动,确保丹参条的晾晒均匀;最后,把晒得七八成干的丹参扎成小把进行二次暴晒,直至完全干透。

4 结语

随着我国中药材GAP规范化栽种技术的不断普及,中药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丹参是我国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因此,要充分结合丹参的生长习性,基于丹参GAP基地成熟的技术支持,有针对性地为人民群众和国家生产出品种优质、纯正的丹参中药材,致力于促进我国中医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丹参中药材整地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本草园——丹参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