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影波 (威海环翠国际中学,山东 威海 264200)
目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了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任务,而深度学习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的规律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项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十分有助于学生后续进行良好的数学学习.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构建,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预习,每当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学生的脑子就自动将教师的话过滤掉,认为教师没有布置作业,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进行预习.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是学生认为预习比较枯燥无聊,而且他们没有明确的预习方向,只是浏览一遍教材中的内容,大概了解上课将要学习什么就以为可以了.在课堂当中,当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时,很少有学生能够流畅地回答出有关问题,许多学生只能用“不知道”或者磕磕绊绊的方式来应付教师的提问,严重阻碍了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迫在眉睫的.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的有效运用为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它可以为初中数学预习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快乐地进行预习,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深度理解,从而能够为后续高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运用微课视频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抓在手中,自己调控数学学习进程,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首先,笔者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并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为微课视频的制备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了三维教学目标,并将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一些图片、经典练习题等填加到微课中,以图片唤醒学生的学习渴望,以三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以经典练习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听课的重点.接着,笔者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在线发送给了学生,而学生则根据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开展了自主预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仔细探索了教材中的内容,还在各种学习软件或者学习网站中搜索了一些教学视频,借助这些比较优秀的教学视频进行了自主学习,满足了自身日益变大的胃口.最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预习交流,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掌握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动手验证的过程,还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运用教材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等等,很好地进行了交流与分享,促进了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的形成.总之,运用微课辅助初中数学预习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预习教学的魅力,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了预习,进行了深入学习,获得了理想的教学产出.
情境是引导学生收回自己在课下玩散的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根据将要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多媒体、故事、问题等多种有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猎奇心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感悟,这是取得初中数学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而且,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沉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当中,逐层次探索数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行为的养成.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潜能,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以“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任务:画出二次函数y=x2,y=2x2的函数图像,并为学生直观投影了最终画出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进行了对比,看看自己画的是否正确.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对你画出的函数图像进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纷纷表示,当a>0时,二次函数y=ax2的开口向上,而且a的值越大,二次函数的开口就越小.接着,让学生根据上述探索思路,探索二次函数y=ax2当a<0时的图像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情况总结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帮助学生快速内化深层次的数学知识.之后,让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对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进行观察,当a>0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呢?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是多少呢?当a<0呢?2.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有没有对称轴呢?它是关于x轴对称呢,还是关于y轴对称呢?并将这些相关的知识点运用课件为学生直观呈现了出来,让学生做好笔记,便于后续进行复习,助力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后,笔者为学生投影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补充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完整知识框架的建立.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情境内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教材中的要点知识,不断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维都比较局限,总是习惯一股脑地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都塞到学生脑海中,让学生囫囵吞枣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流于表面的知识,根本不能做到深度学习,十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向前发展.将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创新的方式开展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一种常用的创新策略,它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深层次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十分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升.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组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一起回答了以下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180°.”接着,为学生展示以下问题:“怎样将这个几何语言进行转化,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呢?(已知△ABC,求证∠A+∠B+∠C=180°.)怎样证明你转化后的这一命题呢?”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运用拼图法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有的学生进行了以下拼图,即将两个角撕下来,拼到第三角的两侧,还有的学生撕下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将这两个角拼到第三个角的同侧.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问道:“怎样能够在不移动角的情况下实现角的转化呢?”学生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做一个和已知角大小相等的角或者运用平行线进行转化,并在课堂中展示了作图的过程.然后,笔者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最后,笔者指出了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提升.总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美好滋味,主动地探索了数学知识的内涵,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
众所周知,游戏是每一位中学生都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够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在游戏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实践者比较青睐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征,为学生组织符合教学特点的游戏活动,打造一个轻松的探索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需要根据教学所需,积极探索适合教学工作的游戏,为学生组织能够引起他们深度学习欲望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身心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当中,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组织了常见的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举手抢答了笔者提出的问题,如“我们学过有理数的哪些运算定律呢?”“在简便运算中有什么注意事项呢?”等等,通过这一活动恢复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促进了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然后,笔者让学生合作探究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口诀,使教材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之后,笔者为学生组织了常见的“摘苹果”游戏,让学生计算了笔者出示的计算题,根据计算结果,摘取了黑板上贴着的对应的“苹果”.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认真审题、规范计算、验算、有问题及时提出等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了高效率的计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订正了答案,并让学生进行了计算反思,总结了自己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技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埋下了伏笔.总之,将游戏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保持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动机,取得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极大成功.
以往比较机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压抑,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将许多问题留在了自己心中,日积月累,他们的疑问越来越多,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掉了队,放弃了数学学习,深度学习根本无从谈起,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增加课堂的多维互动,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让学生养成不学明白誓不罢休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以“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为例,首先,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一些矩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说一说自己对矩形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将要学习的知识.然后,笔者与学生一起对矩形的定义进行了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直角,那么,这个图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什么样的图形是矩形呢?”并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让学生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明确了学生对矩形定义的认知情况,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不断降低了学生掌握矩形定义的难度.之后,笔者运用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对矩形的性质进行了探索,并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共同学习了这一节的内容,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最后,笔者让学生合作探究了矩形的判定定理,并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了高效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打造.总之,师生主动进行会话,促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帮助彼此进行了进一步学习,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标.
总而言之,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目前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并要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趋势,从不同的层面入手,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从而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十分有利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价值的完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