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管员酸甜往事

2021-12-02 16:15占茂溪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粮食局灾情粮食

占茂溪

本人从事粮食工作三十余年,大部分时间做粮食购销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能拿基层来说相当于“粮管员”。光阴荏苒,转眼退休已快两年,回忆往事,有些至今历历在目。应该讲,本人是粮食部门从辉煌转为当下的较为边缘化且被整合的见证者。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兴衰,这是自然规律。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曾辉煌过,此生无悔。在此,我以亲身经历,对与粮食有关的几点往事作一些回顾。

粮管员——体面的职业

基层粮管所曾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岗位叫“粮管员”,它的全称是农村粮食管理员,简称“粮管员”,有的地方也叫“乡管员”,县局以上的叫“购销员”,是国家设在农村专管粮食工作的人员。其主要职能是: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粮油购销的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掌握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以及生长、管理、产量等情况;详细了解和掌握受灾地区、缺粮地区的粮食产需情况,并及时提出国家统销粮食的安排意见等。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粮食工作者,我对缺粮闹饥荒的往事至今记忆犹新,也对农村“粮管员”有所了解,并十分羡慕和崇拜。记得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粮食特别紧张,时常食不果腹,尤其到了上半年青黄不接时期,很多人都揭不开锅。国家为防止饿死人的情况发生,每年都有一批救济粮,也叫“回供粮”下拨。粮食政策规定,每年收获粮食后,生产队必须先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用以确保军需民食,余下的再按定量分配给各 家各户。按说当时的定量标准还算可以,18岁以上的正常劳力的年定量是680市斤稻谷,约合476市斤贸易粮,平均每天也有1.3市斤大米。但我们那 里人多田少,一般只能分配到定量口粮的50%~60%,根本无法支撑全年。不够时只能用瓜菜充饥或向粮食状况好些的亲戚朋友借一点度荒。所以每到上半年的接新前,国家就会下拨“回供粮”救济缺粮农民。由于缺粮面大,回供指标数量有限,在每年评议分配“回供粮”的时候都会大吵大闹。分配的程序一般是上级将指标下到各生产队,“粮管员”深入生产队每家每户去实地了解情况,与生产队队委们碰头后,再召集全队的社员对各家各户的缺粮情况进行评议,这也算是公开透明的做法。

“回供粮”的分配颇具戏剧性。记得有一次我作为小孩,在现场看热闹,看到他们吵得很厉害,有的甚至大哭大闹,最后还是“粮管员”平息了事态。他那掷地有声的发言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大意是:“事先做了一些调查,今晚又听了大家的评议发言,我深知大家都很困难,有的已经揭不开锅了。但目前国家还很困难,指标不多,僧多粥少,只能救救急,请大家谅解。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今后一切会好起来的,在此我向大家保证,我会出于公心,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好此事,待明天与队委们认真商讨后,会进行张榜公布的。”说来也怪,他发言后,群众不再闹了,就像听从法院里的法官进行宣判定夺一样。在众人的眼里,生产队队委们不免会有私心,对人也有偏向,而“粮管员”是公家人,信得过,会主持公道的。怪不得有人干脆称其为某某“粮官员”。因此,“粮官员”在老百姓眼里是一种令人尊重的体面的职业。

一捆麦——痛失一条命

粮食,这一人类生存第一重要的物资,在粮食充裕时,人们不会留意它,而在极度紧张时,人们才会十分渴望和珍惜它。童年常吃不饱饭的滋味在记忆里可谓刻骨铭心。在国家困难时期,每当老百姓出现粮食危机时,感到最有盼头、最有依靠的就是政府和粮食部门,粮食才是缺粮农民要想的头等大事。为了填饱肚子,像动物世界中的一些动物一样,人们往往会做出一些难以预料的努力或冒险。记得有个很要好的邻里玩伴“乌皮”,他从小聪明活泼,也很顽皮,一次在山上摘野果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落下腿残疾,由此也有小伙伴叫他“拐子”。“乌皮”家里有一个哥哥,四个妹妹,加上父母和奶奶共九口人吃饭。他家非常贫穷,每当上半年到他家玩耍时,常看到大人吃瓜菜甚至苎麻叶、野菜等充饥。偶尔弄点米煮点碗里能照见人影的稀饭,也是大人吃上面的米汤,留下的饭粒给小孩吃。

到了春荒时节,不少家庭又开始断粮了,为充饥通常会把麦地里不多又尚未成熟的小麦割回来,脱粒后或磨浆,或用盐水煮熟当饭吃,虽没有米饭好吃,但能填饱肚子不挨饿。有一天,“乌皮”父亲叫他到河对岸的自留地里割捆麦回来,以解燃眉之急。当他割好一捆还较生青的麦返回时,谁曾想头天晚上下的大雨,上午才引发河水暴涨。由于当时未看到渡船,凭着自己生长在河边,有一点水性,就贸然背起一大捆带桔梗的小麦负重涉水返回。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麦子尚未熟,比较湿重,缺少浮力,加上水流湍急,待他到了河中间后,体力不支,不但麦子被冲走,“乌皮”也被无情的漩涡给淹没了。村民发现后,召集人员进行搜救,可水流太急、太深,直到下午才在河下游约一公里处发现了他的尸体。“乌皮”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放在了他家竹垫子搭的小棚子里(当地风俗是在外死亡的人是不能进家门的)。他妈妈哭得死去活来,场面甚为凄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痛心动容。为尽快入土,无钱买棺木,家里只好将厢房的楼板撬了几块请木工钉了一个简易的棺木,与其说棺木还不如说是个木盒子。入殓时,“乌皮”妈妈从邻居那里借了一斤稻种,用布缝好后放入棺木内,痛哭地说:“儿啊,你出生为人,没享过一天福,难得吃到饱饭,现在走了,祈求能早日超生,早日找个好人家投胎,下辈子做个吃穿不愁的人,妈对不住你啊。”据说,随葬放稻种的寓意是为了早日发芽,早日超生。其父亲也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老泪纵横,嘴上自言自语道:“走了也好,父亲无能,养活不了你们,活着也是在受苦造孽,下辈子找个好人家享福去吧。”其时,“乌皮”才十五岁。

不久,“回供粮”下来了。与往年一样,分配前“粮管员”骑辆老旧自行车到队里走村串户了解情况。“粮管员”得知“乌皮”的事后,感到很是心痛。据说他回到所里后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领导汇报,请求给“乌皮”家增加70斤“回供粮”。

那个年代,也许是粮食业务政策性强,纪律严明,行业风清气正,造就了不少一心为公、爱岗敬业、心系百姓的优秀粮管员和粮食工作者。那种艰苦朴素、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高尚情怀,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儿时好玩伴的逝去,致使少年的我真切地体会到是贫穷与饥荒的可怕,当时城乡差别很大,这也萌发了我今后要争取做个城里人的念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好转,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粮食单产的提高,农民再也不用愁粮食问题了。

粮食人——倍受人尊重

基于对粮食的特殊情愫,1978年本人第一志愿就填报了江西省粮食学校。按照当时的考分,不算高,但也不低,估摸着报省里的专业学校还是有些希望的。但粮校依然成为我的第一选择,左等右等,终于如愿以偿,在这一年的十月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同年一起考上师范或卫校的几位同学都很羡慕我。我在省粮校学习三年后,1981年被分配到了上饶地区粮食局工作,先在粮油工业公司,后被调到局购销科。其时的工作职能与基层的“粮管员”很相似,说白了就是一个业务指导全区各地“粮管员”的更高一层的“粮管员”而已。当年地区粮干校开办粮管所长、粮管员培训班时,时常会抽调我们这些年轻干部去讲课,当个临时的老师。那时的工作任务是经常下乡,陪同老科长们深入基层粮管所调查了解粮食生产情况,督促各地按政策收粮。每到一地,基层的同志都会热情招待,认真汇报情况,并称呼像我这样的小科员为领导或者老师,那时年轻,多少有些虚荣心,听到这样的称呼,不免心里美滋滋的,倍感受人尊重。

在社会上也一样,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数字电话,给省里、县里打工作电话都要通过长途台人工转接,每当接话员听到粮食局的电话,都会尽快转接免得久等。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粮食局是个掌握粮食物资的部门,要买点平价的花生、绿豆、黄豆、面条等,都是件困难的事,这些只有求粮食部门才能办到。当时的粮食部门,可算是个好部门,很多方面会体现部门的优势,由此,时常会为自己是个“粮食人”而自信与自豪。

在政府层面,粮食部门的地位也比较重要。粮食市场的稳定,关乎着社会的稳定。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粮食工作,粮食任务的下达,粮食市场的管理,救灾粮的分配发放,都是以政府的名义发文的。粮食局的一些工作行为通常也代表着政府的行为。记得有一年,晚稻受寒露风灾和虫灾很严重,全省大范围减产,各地很难完成当年的粮食定购任务。而粮食任务是国家铁定的任务,各级政府都很着急。省政府鉴于当年受灾的实际情况,指示省粮食局调查了解各地灾情后,形成灾情报告报省政府,依据灾情分别对待。省粮食局委托各地(市)粮食局派出工作组,以行署办的名义,到各县(市)如实调查灾情。这次局里派我到横峰县了解灾情,并形成灾情报告带回局里。当时横峰县受灾较重。去到的当天晚上,县政府办负责接待(第二天开始由县粮食局接待陪同)。是日晚,时任横峰县县长王召荣同志,亲自到宾馆房间看我,聊了几句后就开始向我介绍该县当年晚稻受灾的基本情况,约十分钟后离开。当时我感到有些奇怪,堂堂一县之长,怎会来宾馆看一个小科员?也许是陪同了上级来的领导顺便来光顾一下而已。第二天晚上,我刚好碰到一位住在县政府大院内的亲戚,当他得知我头天到横峰时便“哦”了一声,说道:“昨晚碰到王县长,他说去宾馆看下地区粮食局来的一名干部原来是你呀。”对此我有些受宠若惊。后来想想,他当然不会是看我一个陌生的小干部,显然是代表政府看一下上级业务部门来工作的同志,同时希望我能将灾情如实反映上去。

昔日粮食部门的辉煌,虽已成为历史,但只要人还要吃饭,粮食部门的工作职能就还在,粮食工作就还需人去做,粮食工作就还大有可为。期望承担粮食工作职能的同志,继续发扬粮食部门的优良传统,以老一辈粮食干部职工为榜样,为国家收好粮、储好粮、管好粮,争取再创粮食工作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粮食局灾情粮食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考虑属性和空间逻辑的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设计与实现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浅析粮食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转型
“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