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学科思维培养

2021-12-02 16:25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陈牡丹
亚太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历史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陈牡丹

历史学科在新的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考核目标,主要包括学生是否对基本的历史知识有足够的把握;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下,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学科素养,是否能够充分地学习唯物史,并能在其指导下科学地形成学科思维。高考评价体系下的历史学科素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其一,整合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其二,历史专业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其三,学科思维的培养、提升与运用。特别是第三个方面的能力,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侧重考查的重要能力,主要是对前两个能力的内化,并对教育改革朝着新方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的培养是迎合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主体表现,也是新的教学思想贯彻落实的主要表现。

一、科学布置课前任务

高中阶段,学生在高考备考复习环节中,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主要通过设置专题的方式集合零散的知识点,并重新构建关于历史学科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对数年的历史学科复习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课前梳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主要进行听讲、记笔记的模式。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模式,可以与学科思维培养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教学与复习过程。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在高考中的题型分析

基于最近三年的大数据,笔者统计了2018年至2020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并且占有比较大的分值,考核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学生对于学科基础知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运用,与本篇文章涉及的教学实践要求相符。

(二)对于课前任务布置的探讨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了课前任务的布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根据高考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基本情况,通过一定的方式罗列出来,与知识要求相结合,归集分散的知识点,并通过有效的总结归纳形成具有鲜明主线的知识体系。(2)分析的内容可以挑选其中某个知识点,或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从某种角度挖掘深化历史知识内容。此类方式与高考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训练历史专业语言,还能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并完成查找分析的过程。(3)根据高考评价体系,针对性地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联问题论证其中的某个问题,与学科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问题意识。通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知识、语言、思维能力的任务设置,完成对课前任务的合理布置,让实践操作性更强。

二、完善课中实践的项目

经过课前任务布置,学生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开展。高中历史教师的课中实践课件要基于教材知识,并结合复习课程课件。首先,指导小组列出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发生时间、过程,并结合专业性较强的系列史料书籍,比如《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列出小组拓展深化的历史知识内容,并通过小组探讨了解实际的讲解方向,必要时与教师开展讨论。其次,通过专题汇报的方式让每个小组讲述相关内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探讨。最后,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学习效果进行梳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梳理。

(一)课中实践的三种案例形式

案例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阶段: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外因: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2)内因(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4)洪秀全受到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过程:1851年,进行金田起义,宣告运动开始;1853年定都天京,开始与清对峙;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沦陷,标志着运动失败。

案例二: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时间阶段: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目的:对内要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是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案例三:甲午中日战争。时间阶段: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是东学党起义。大致过程:(1)丰岛海战:日本偷袭,清被迫宣战;(2)平壤战役:可耻的逃窜,导致平壤失守;(3)黄海大战:海军第一炮,撞击吉野;(4)辽东陆战:中国大溃败,旅顺屠杀;(5)威海大战:苦守威海,集体投降。

(二)课中实践的问题设置

高中历史教师要科学分析教学任务,合理开展任务布置,并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进行认真梳理,并提出问题,有效论证其中的问题。课中实践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可以从三方面对类型进行分类。其一,对异同点进行比较。在最近几年高考题型中,比较常见的是异同点的设问方式,主要是侧重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其二,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高中历史学科跟其他学科的区别是,其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比如清政府的一再妥协是否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其三,其他类型的考查,比如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哪些?等等。问题的设置需要学生基于所学知识,促进深化程度,而不是根据某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三)实施以点带面的小结

现阶段,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大多是以单个历史事件的罗列为主,并未从整体上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潜在的关系。教师要实施以点带面的总结,指导学生在更加系统的层面去分析问题。例如,“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这一课内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首先,大标题为“探索国家的出路、列强侵略加剧”,次标题为“探索出路”与“侵略加剧”,将次标题“探索出路”分为:(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将次标题“侵略加剧”分为:(1)边疆危机;(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3)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高中历史教师要基于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相关内容,组织专题课教学。以“如何通过甲午战争看待中日关系”作为主题,专题课组织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认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历史知识是具备知识整体关系的结构,并非是分散的某个点,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某个知识点到整个关联知识网络的延伸,进而有效地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测验检测

(一)给学生安排布置相关作业

当学生完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这节课的学习之后,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学生学习状况的摸底,可要求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后果,有顺序地罗列出与之相关的历史内容,并与已经讲授过的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论证。对于论证结果,学生主要是以作业的方式来呈现。

(二)对学生作业进行测验

高中历史教师在完成作业的布置、递交之后,还要实施测验测试环节的活动,测验的方式主要以提问为主。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历史学科专业术语进行准确表述,完成作业知识的测验。

四、课堂教学实践的相关反思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开展新的教学实践尝试,是对高中专题复习课程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通过对高中历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的有效梳理,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方式,进而锻炼对问题的正确解决能力。高中历史思维的培养可以与小组探究方式相结合,设置科学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根据实践逐步去完成教学的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历史教学对于学生学科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实。尽管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检测教学实践结果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等,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究,寻找理想的解题方案,促进新任务的完成。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