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长沙 410004)
基于农业发展特点和进一步的发展需求,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对农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但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农产品供求关系逐渐失衡,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加剧,对于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有较大的影响[1]。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农产品供求关系作深入的分析论述,并从农业经济和政策调控方面做出改变尤为关键,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就当前阶段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来说,已经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特点,尤其是食用农产品、奶蛋类食用产品、副食农产品及纤维、羊绒与鸭绒等服装原材料均呈现出需求量不断上涨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种、养殖农产品的积极性,对于确保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植食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已经不再满足传统的食物加工方式,也更加注重健康,这导致精细化加工食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继而导致植食类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②奶蛋类食用产品的需求量增长: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和营养健康,单纯的植食类食物无法满足机体发展需求,人民群众对高蛋白与高营养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大大增加了奶蛋类食用产品的需求量,但受到市场价格和禽畜类流行性疾病的影响,奶蛋类食用产品的供需一直存在较大的矛盾。③副食产品的需求量增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营养均衡观念的加深,人民群众对蔬菜、水果等副食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不断上涨。同时部分地区因为交通和销售等原因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这导致副食产品已经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矛盾。④纤维、鸭绒与羊绒等服装原材料的需求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纤维、鸭绒与羊绒等服装原材料需求量的增长。另外,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装的出口量也大大增加,这均导致纤维、鸭绒与羊绒等服装原材料的需求量增长。
除此之外,目前小麦、大米等主要粮食的需求量却呈现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情况,分析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动物性食品与其他农产品需求量增长有较大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对小麦和大米等主要粮食的消费。
伴随农产品供求矛盾日益明显化,对农业经济与政策所存在的前沿问题开展深入的分析论述十分必要。总的来说,当前农业经济与政策所存在的前沿问题主要涉及两点,即农业经济学科前沿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学科前沿问题。
农业经济学科前沿问题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即农业科技经济与政策、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农业要素市场与制度创新及农产品市场。①农业科技经济与政策所存在的前沿问题较多,最主要的问题有:a.农业生物技术经济与政策;b.生物多样性经济与政策;c.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政策;d.生物能源技术经济与政策;e.全球气候变化技术与政策。比如其中的全球气候变化技术与政策,随着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产品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与技术问题越来越多,这势必会对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因此,针对全球环境问题提出适应我国农产品种植的政策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②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涉及的问题也较多,且均与农产品有直接的关系,包括: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与政策;b.全球气候变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政策;c.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d.农业生产污染问题的控制与政策;e.生物能源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及对策。以其中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为例来说,随着乱砍森林、草原超载等现象日益严重,均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近期或远期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与土地资源破坏,农产品种植面积随即缩小,影响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③农业要素市场与制度创新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a.农村土地地市场与制度创新;b.农村劳动力市场与制度创新;c.农业资金与信贷市场制度创新;d.农村劳动力与鼓励就业政策;e.水资源市场与制度创新;④农产品市场的前沿问题主要包括:a.公共物品经济与政策;b.食物安全贸易经济与政策;c.农产品市场风险与防控政策;d.农产品供应链稳定与调控政策;e.生物质能源等新兴市场的发展与管控。
农村经济发展学科的前沿问题包括:a.公共物品的供给原则与政策;b.政策管控原则与政策;c.农产品科学种植知识与市场保障机制;d.农民群众组织与基层民主的制度保障。
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农产品市场中的两大利益主体,供求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因而为保障农产品的健康发展,做好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关系平衡工作尤为关键。一方面,在“三农”政策的持续加力下,要做好农产品生产能力的恢复工作,要防止农产品价格的突然上涨和突然下降,保证生产经营者的有持续且稳定的收入,并落实相关的惠农政策[2]。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均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国家要发挥居中调控的作用职能,深化农业结构的侧供给和战略性调整。科学控制农产品价格,让消费者买得起,吃的放心,同时保障生产者有良好的经济收入,以此有效缓和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稳定农产品供求关系。
农产品供求关系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生产能力不足的体现,短期内的农产品价格虽然会提升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农产品生产能力,但一旦价格回落随即会降低生产者生产积极性。因此,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调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尤为关键。为有效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国家需要在现有“三农”政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业补贴政策,确保农业生产者可以享受到实惠的补贴,扩大生产积极性,以政策扶持与鼓励来提升农产品生产能力[3]。另外,虽然近年来在市场价格与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全国生猪等肉禽市场生产能力在不断恢复,但供应缺口依然较大,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养殖产品依然面临养殖成本增加、环境治理负担、疫病难以防控等问题,因而后续国家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工作的深入力度。
耕地资源是确保农产品供求稳定的基础条件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将耕地资源保护作为一项国策来执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发挥耕地资源政策的优势,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需要在后续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现有行政和法律手段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给农民更多的农业补贴,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4]。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当地政府控制耕地占用目标也需要尽量统一,实现联合管控,尤其是中央政府应该集中大份额的土地管理权力,通过发挥经济手段遏制耕地减少问题。同时,根据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和政策扶植能力,将农民补贴与耕地保护联系起来,直接挂钩,确保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维护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满足人民群众对农品产的需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针对现阶段依然存在的农产品供求矛盾问题,政府和相关的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农产品市场的管控与改革工作,多方面调控农产品价格,缓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激发农产品生产积极性,更好的解决农产品供求视角下农业经济和政策的前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