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方向

2021-12-02 12:37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王一冰
亚太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共同体法治

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一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20 年5 月28 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与目标要求、重点内容与教育任务、质量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组织实施与条件保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强化教育?或者说,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应注重哪些方面?按照教育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特色,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应强化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党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经济与管理类课程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专业培养目标是为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入社会,了解党情、国情。要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方针、政策。通过每一门经济管理类课程的传授和浸润以及实践课程的训练和熏陶,增进学生对国家制度和改革发展成就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经国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将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凸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从理论和实践两大类课程教学中加强党情国情教育。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管理水平,客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扎实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利用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问题的认识。如笔者在教学实践课中带领学生参观包钢集团钢铁冶炼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制造业活动,深深体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实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育在整个学程中有交替实施,学生经历“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寓于其中的爱党爱国情怀也在逐步深化。

二、强化团队意识、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是一个大的团队,团队是集体的一部分。现代管理愈来愈重视团队,重视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需要成员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共同完成任务目标。从事经济管理活动,必须要具备团队意识,树立爱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充分发挥集体主义潜能。这要求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公共意识,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如在讲授行政决策章节时,阐释行政决策不同于私人决策的原理,揭示行政决策的特殊性、公共性、公益性等特征。结合疫情引导学生围绕如何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如何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如何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等专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公共问题的责任感和能力。强化团队意识教育,主要通过在专业课中布置小组作业来实现。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参观、调研、完成论文、制作PPT,切身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高效、便利,体会到和谐奋进的集体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三、强化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培养

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完善的人格,还要有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明白人类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应有道德意识和道德逻辑引领下的自觉行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作为一项目标。学生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提高了,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各种利益面前尤其是自利与他利的权衡中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理论课上,介绍生活中真善美元素,将武汉疫情期间隔离的环卫工人离开时将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我们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上,发挥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可给学生讲一些反面素材,起到提醒的作用。另外,还可结合课程的前沿理论知识育人。如在市场营销学课程讲授中,将企业家精神、善因营销理念融入课堂,面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过度营销等事件,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营销管理人员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应具有的营销道德底线。

四、强化法治意识教育

强化法治意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树立法治意识,要培育法治理念、建立法律信仰,让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奠定思想基础。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各类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懂法、守法,才能在今后的事业征途上行稳致远。

加强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意识,理论上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公共必修课以及经济法、税法等一系列相关专业课程来实现。实践中,通过见习、实习、课程实践的形式参观教育基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公共权力监督意识。

五、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主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政治、安全、经济、文明、生态等的丰富内涵。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论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愿意与否,实际上人类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中华文化历来坚持“天下大同”的价值取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追求中国人民的福祉,也要关怀世界人民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国际贸易学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角度而言,几乎所有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国家贸易和全球竞争,大中小企业除了面对海外竞争,也获得了在家门口得到国际订单的机会。从管理学课程角度来看,世界各国管理人员都在以全球化而不是本地视角看待公司所在行业、竞争者和营销机会。

理论课上,通过给学生介绍展示政府、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举行的各类大型商业活动以及各类致力于环境保护、抵抗病毒的共同行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在市场营销学课上,详细介绍我国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博览会相关图片、视频,并将中国举办的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参展数量、展位布置、交易数量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强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深刻体会,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共同体法治
爱的共同体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