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鸣
(玉溪市红塔区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云南红塔 653100)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全球的月季花产业快速增长,世界月季花的消费额每年以10%~25%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城市建设中注入越来越多的园林花卉元素,人们更加注重用花卉园艺植物来改善家居环境、装点日常生活,国内月季花卉消费量的年均递增速度已超过20%,月季花卉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19年,云南省种植鲜切花1.67万hm2,实现产量139亿支,产值120亿元,其中:月季占全省鲜切花总产量的50%,约占全国月季鲜切花产量的70%,占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花卉拍卖量的81.93%。红塔区地处低纬高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特别是1600 m海拔的区域年日照时数长达2200~2400 h,紫外线强、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月季花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在“一县一业”示范创建、花卉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强有力的支持下,月季花已发展成为红塔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农业产业之一[1-2]。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花卉市场需求情况,选择耐热、抗低温,适应一年四季栽培的优质月季花品种。根据市场不同时期的需求变化,合理搭配不同花色、花型的月季品种种植比例。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月季品种有单头月季:卡罗拉、蜜桃雪山、粉红雪山、粉佳人、苏醒;多头月季:波赛尼娜、狂欢泡泡、粉红女郎、橙色芭比、梦幻芭比、折射、爱丽丝、浪漫爱人等。奥斯汀月季的变异品种“小怪兽”也越来越受到花卉市场的追捧[3]。
建设切花月季种植基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壤具有良好理化性状、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透气、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10%以上、pH值6.5左右的砂壤土为宜。
切花月季的种植大棚以连体钢架大棚为宜,肩高不低于2 m,顶高不低于3.6 m。大棚顶部根据需要设置锯齿状天窗或两面开口的天窗、四周开侧窗便于通风透气。同时,在开窗处安装32目的防虫网防虫。天窗、侧窗使用电动或手动卷膜器进行开、关。棚膜选用透光率高、柔韧性好、抗拉强度高、保温性能强,厚度为0.06~0.12 mm的优质塑料薄膜,以长寿膜、无滴膜最佳。夏季在棚内安装银灰色遮荫网或洒水降温;冬季在棚内安装简易内膜保温。
根据土壤特性选择安装喷、滴灌设施。粘性土壤先安装好喷灌设施再移栽种苗;砂质土壤先将滴灌设施的主管铺好,再移栽种苗,最后安装滴灌带。
偏碱性土壤,通过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腐殖土、药渣等富含有机质的肥料;偏酸性土壤,通过施用草木灰、石灰等中和酸性,结合深翻土壤进行改良。土壤改良结合整地理墒进行,对深度40 cm以上的土层进行深挖深翻、增施优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通透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促进月季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常规土壤栽培整地理墒:理墒前深翻土层30~40 cm,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残膜、根茬、石子等,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5~20 t·hm-2、普通过磷酸钙525~750 kg·hm-2、复合肥(15-15-15)525~750 kg·hm-2拌匀。将土壤耙细、整平,根据大棚单拱跨度设置墒数,其中:8 m跨度设5墒,4.5 m、5 m、5.5 m跨度设3墒。采用人工或理墒机理墒,每墒底部宽1~1.2 m,顶部宽50~60 cm,做成梯形,墒间开沟,沟宽40~60 cm,尽量将沟内土壤铲到墒面上,墒高40~60 cm,根据土质状况、地下水位、地块排水情况确定具体高度,墒面越高越有利于田间管理、月季压枝和病虫害防治。
石棉瓦栽培整地理墒:为方便田间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有部分花卉经营主体采用石棉瓦理墒栽培切花月季。将土壤深翻、耙细后,按照沟宽40~50 cm,墒面宽40~60 cm、高40~50 cm的规格,用石棉瓦围成长方形的种植槽,用机械挖土将种植槽装填至一半高度,施入1层有机肥,再用土将种植槽填满、整平。采用石棉瓦理墒,每拱大棚可以增加1~2墒苗床,能显著改善通风透光、月季压枝、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土壤消毒在完成整地理墒后进行。可采用高锰酸钾400~600倍液消毒,先用清水浇湿土壤表面,再将稀释后的高锰酸钾溶液均匀喷洒于土表,用塑料薄膜密封7 d左右使用。也可采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淋土表,用塑料薄膜密封2~3 d,揭膜通风14 d后使用。
切花月季可选择扦插苗或嫁接苗栽培,种苗应健壮、整齐、无病虫,根系发育良好,枝条分布均匀,有较多侧根和须根,品质优良的苗。扦插苗带有2~3个分枝,嫁接苗根系发达。扦插苗栽培2~4年后换苗,嫁接苗栽培4~6年后换苗,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换苗。
切花月季种苗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为促进小苗快速生长,便于调整花期,以3—8月为最佳定植期。定植规格为每墒栽2行,行距40~50 cm,株距12~15 cm,栽植8.25~9万株·hm-2。石棉瓦墒面可栽培9.75~11.25万株·hm-2。定植深度为扦插苗芽点距离土表1~1.5 cm,芽点和叶片垂直向外,略向外倾斜;嫁接苗接口距离土表1~1.5 cm,直立定植。定植时注意不要损伤种苗根系。
灌溉用水要洁净无污染,种苗定植当天浇足定根水。7 d内对种苗进行遮荫,根据土壤干湿状况,每天人工浇水2~3次,保持种苗根部表土湿润,为种苗成活供给充足的水分。7 d后用喷灌或滴灌设施每天浇水2~3次,以排水沟中的土壤潮湿而又无水渗出为标准来调节每次的浇水量。14 d后根据花苗长势及土壤干湿程度适当浇水,晴天每天浇水2次、阴天每天浇水1次。40 d后花苗生长旺盛,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基肥:每年冬季施基肥1次,在墒面中间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45 t·hm-2、复合肥(15-15-15)375~675 kg·hm-2,覆土、浇透水。
追肥:根据当地的施肥习惯选择追肥模式,肥料以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磷酸铵等速溶性肥料或水溶肥为主。大水大肥的追肥模式,分萌芽期、现蕾期、盛花期及花后期4个时期追肥。萌芽期至现蕾期为营养生长期,按照氮∶磷∶钾=3∶1∶2适当增施氮肥;现蕾期后进入花期,按照氮∶磷∶钾=1∶1∶1的比例增施磷、钾肥。每隔7~10 d追肥1次,每次追肥75~105 kg·hm-2。平衡施肥的追肥模式,本着“勤施薄施”的原则,从第1次压枝开始,夏季每天或隔天追肥、冬季3~5 d追肥1次,结合浇水,每次浇施配方肥15~30 kg·hm-2。
中微量元素补充:根据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结果,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特别要重视补充锌肥和硼肥。
根外追肥:根据月季植株生长情况,在阴天或晴天早晚,选择速效、易溶的无机肥料,按照1%~3%的浓度配制肥液,对植株内外、叶子正反面进行喷施,弥补根系养分吸收不足,平衡营养,预防缺素症,提高鲜切花品质。
切花月季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白天22~28℃,夜间14~17℃。棚内温度超过28℃时,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遮荫、通风、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降温。温度低于8℃时,关闭天窗、侧窗保温。如遇低温冷害天气,采取加温措施防止冻害。同时,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40%~80%,以促进月季植株良好生长。
切花月季属于喜光植物,在大棚中定点观测、记录光照情况,按照叶片光饱和点30000~50000 Lux的要求,采用遮荫、补光措施,保证月季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照充足。月季抽枝期、阴雨天、冬季、大棚内湿度较大时不能遮光,保证有一定强度的散射光;夏季光照较强的时候,采用50%~70%的银灰色遮阳网遮光。特别是红月季要保证有适度的紫外光照射,以提高月季花产品品质。
月季种苗移栽后,根据田间杂草、月季长势和气候变化等情况,每年进行中耕除草3~5次。中耕深度10~15 cm,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养分供给状况,促进根系良好生长。同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月季根际培土,将落叶、杂草等植物残体埋入土中,既增加土层厚度,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根系良好生长,降低病害发生。
切花月季修剪结合市场行情和节日情况,按照夏季50~60 d、冬季85~95 d采收1次花的规律,安排修剪整形工作。
营养期修剪:新移栽的小苗,嫩枝生长到10~15 cm且叶片展开后,摘除第5小叶位置的枝条。营养生长期要及时摘除花蕾,剪去枯枝、病虫枝、盲枝、交错枝、砧木枝、残花。如植株长势较弱,严重落叶,可保留部分交错密生枝、盲枝,促进营养生长。在距离地面40~60 cm处,根据不同月季品种的生长特性,将基部长出的徒长枝芽上方0.5~3 cm处剪断,培育为新的主枝,保留当年的健壮新枝3~6枝,每个枝条向外侧留芽,保留2~3个叶片,促进植株良好生长。
花期修剪:本着“夏留低桩、冬留高桩”的原则,根据月季枝条的长势,对直径0.5 cm以上的枝条进行修剪,每枝留芽眼2~5个。同时,剪除盲花、畸形花、直径0.5 cm以下、长度低于50 cm的枝条,修剪时剪口紧贴枝条基部,不要留残桩。
小苗在定植后70~90 d、老苗根据枝条生长发育状况选择压枝时间。枝条长至50 cm左右,顶部叶片变绿时进行压枝,压下的枝条要保持低于桩口的位置。压枝时将月季茎基部6~10 cm内的叶片清理干净,在距离地面3~5 cm处,将枝条按顺时针扭动下压,使之成长为营养枝。压枝后从营养枝、基部桩口长出的达不到采花要求的、且长度超过50 cm的枝条,摘除花蕾,待顶部叶片变绿后继续压枝;长度低于50 cm的枝条则及时剪除。同时,注意清除黄叶、病叶、植株残体,避免病虫传播。
切花月季压枝后导致茎基部大量萌发幼芽,应及时剥除植株基部及内膛交叉重叠不孕花蕾的幼芽(弱枝)和嫁接苗砧木萌发的脚芽。小苗期要摘除所有花蕾,积累养分,重点培育健壮花枝。如果花蕾过多、过密,则根据采花要求及时疏蕾,清除单头花主蕾旁的副蕾、侧枝和基部更新枝长出的花蕾。
在切花月季全生育期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适时防治病虫害,有效降低病虫危害损失,提高月季花产出效益。
适时消毒杀菌:定期、不定期对大棚设施、水源、土壤、基质、生产器具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杀菌,消灭病源。
调节月季花生长条件:根据月季花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水肥的需求规律,采取遮荫、补光、加温、降温、通风、喷雾、调控水肥用量、应用微生物有益菌改善土壤环境状况等措施,调节月季花生长条件,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清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并销毁植株上的瘦弱、病虫残枝叶、枯枝、落叶和生产垃圾,清洁大棚环境,清除病虫害寄主,切断传播途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4]。
安装防虫网:在大棚天窗、侧窗处安装防虫网,阻止鳞翅目害虫进入大棚危害月季花植株。
应用光诱、性诱、色诱技术诱杀害虫:安装智能化杀虫灯、性诱剂、黄蓝色板、黄蓝色带等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金龟子、蓟马、蚜虫等害虫。
应用紫光灯消毒杀菌:安装紫光灯进行灌溉水源消毒,净化灌溉水质,减少病菌传播和蔓延。
根据月季花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及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及细菌性病害;选择捕食螨、小花蝽、猎蝽、寄生蜂等防治红蜘蛛、蓟马、蚜虫。
本着“绿色、低毒、安全、生态、高效”的原则,针对严重制约月季花产量、产值提升的重点病虫害适时进行化学防控[5]。
霜霉病:采用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1500~2000倍液、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
灰霉病:发病初期采用波尔多液200~400倍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发病后,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
白粉病:采用50%肟菌酯悬浮剂3000~4500倍液、6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
红蜘蛛:采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3000~4000倍液、45%联苯肼酯·哒螨灵悬浮剂2000~3000倍液、10.5%阿维·哒螨灵乳油1500~25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施药时重点对叶背面进行喷雾,确保叶片正面和背面均被药液喷湿。
蓟马:采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20%阿维·杀螟松乳油600~9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
蚜虫:采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500~7500倍液、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1500~2500倍液、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8000~10000倍液交替进行防治。
切花月季的最佳采收时间为上午7:00-11:00时,或下午16:00时以后,中午温度过高不进行采收。根据切花月季的品种特性、采收季节、气候变化、进入市场、运输距离与时间等情况,参照春夏季开放度2°~3°、冬季开放度3°~4°的标准采花。采花时要注意剪口在芽点上方0.5 cm处,与芽点相反倾斜60°斜面剪断。采花前要在采花棚中准备好洁净、装有保鲜液的采花桶,枝条采后5 min内插入保鲜液保鲜,并尽快运入冷库,在5~10℃的温度下预冷4~6 h后,进行分级包装、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