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玲
(葫芦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葫芦岛125000)
现阶段,污染治理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污染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且会对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造成消极影响。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由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与化肥施用不当、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等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需给予充分的重视[1]。
目前,各地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多将工业和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作为重点,忽视了农村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污染防治中较为关键的内容。大气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对肺脏的影响尤为明显。呼吸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人体吸入大量受到污染的空气,则会破坏肺部机能,进而对其他脏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植物遭受大气污染后,会产生诸多病害,情况的会导致植物死亡。因此,今后应重点加强农村大气污染治理。
养殖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达27亿t。多数养殖场集中在农村或郊外等地,缺少专业的处理设备,导致畜禽粪便随着雨水逐渐渗透到土壤或周边河湖内,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此外,农村存在一些散养农户,养殖规模较小,没有安装无害化处理设备,排出的粪便直接被冲刷到流动水体中,进而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除此之外,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养殖水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2]。以养猪为例,一头猪产生的养殖污水量可达7人产生的生活废水量,且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养殖污水量也会成倍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养殖污水,污水会在水体流动作用下进入河湖或地下水中,进而使污染系数急剧增加,降低所在区域内的环境质量。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中仍将农业生产作为核心内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增多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在逐渐加大。农业生产中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很多工作均需农民亲力亲为,但由于农民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对农药、化肥的认知不全面,使用中经常会存在过量现象,而多余的无法被农作物吸收的农药、化肥会堆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原有结构,致使土壤发生板结,同时部分多余的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动被带入周边水环境中,进而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区域环境,且这种影响不易被修复[3]。
一是治理主体单一。目前,农村的空巢现象较为严重,年轻劳动力缺失,剩余老人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新思想的接受度较低,加之固有生活方式的制约,多数在厕所改革上持反对意见,从而致使厕所改革工作严重受阻。二是落实积极性不高。由于乡村法治建设不完善,厕所文化普及不够,民众对厕所改革的重视度不强,造成工作落实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限制,难以有效实现改革目标[4]。
为及时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应将禁止燃烧秸秆与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有机结合,上级政府可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秸秆利用和管理方式,创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监督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落实自身职责[5]。同时,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农民的秸秆综合利用意识,为农民普及秸秆应用的知识与技能,并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引导人们致力于技术创新,从而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
要想切实有效地治理散煤燃烧所产生的污染,需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多管齐下。受多种因素限制,部分农村地区的民用炉具无法设置除尘、脱硫和脱硝等环保装置,对此,当地政府应要求农户应用低碳、低挥发性的清洁煤,有效控制民用煤质量,以减少散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工业区附近的区域则需合理利用工业生产的余热,以此降低能源消耗。其他农村地区则可根据自身发展概况科学利用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有效改善地区的大气环境。
目前,虽然我国法律法规的综合性较强,但针对性不足且农村环境立法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对此,相关部门需建立健全农村大气污染机制和法律制度,高度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工作人员需重视大气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推广和宣传工作,注重农村环境司法保障,引导农村居民树立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高度尊重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位置。
高度落实乡村振兴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发展农业,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在发展中可将人、地和资金作为核心要素,资金主要指的是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完善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充足的资金必不可少,为维持资金的稳定供应,应基于财政、社会资本丰富的资金来源,落实生态保护工作。首先,应落实财政补贴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政府在日常工作中需投入大气转向补贴资金,并将资金合理分配至清洁能源研发和应用中,以便为现代农业企业自主研发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助力,为农业与禽畜养殖中产生的废物资源化处理奠定坚实基础。在财政补贴基础上,应积极引导农民应用清洁能源和生物质能转化装置,并将煤锅炉和电窑炉逐渐过渡到电锅炉。其次,应创建绿色融资制度,基于绿色金融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全方位展现金融市场支持绿色融资的职能,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从而为农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动力,降低能源消耗,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开发农村绿色金融产品[6]。最后,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生态振兴,集合社会闲置资金,激活民间资本,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高度融合的PPP模式,为生物能开发、电能的合理利用及高品质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厕所改革工作落实中,应深入了解所在区域的特征和现有政策,结合厕所改革要求,不断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调整,做到因地制宜,推动厕所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以往存在的人员治理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另外,在厕所改革中,应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对改革活动进行提问、研究和分析,及时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和反馈,明确厕所改革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在厕所改革推进的基础上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收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改革工作,以提高厕所改革的整体水平[7]。例如,在干旱区和天气寒冷的区域不适合建设水冲式厕所,丘陵上坡地区是厕所革命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及其他影响厕所革命的因素,科学布局,综合考虑如何科学合理地推动厕所改造。
大气污染问题阻碍着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此,需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准确把握引发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大气污染,以此改善大气环境,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构建绿色环保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