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霞
(古浪县大靖林场,甘肃 古浪733103)
新时期,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已成共识。营造林作为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风沙危害、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营造林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性,通常会种植在风沙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种植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营造林的种植规模与种植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营造林在种植、培育、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造林是提升水土保持质量、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而言,仍有许多人片面认为营造林仅是为满足人们经济效益需求而建,未清晰认识到营造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甚至存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营造林的现象。由于植树造林工作是一项持续性较强的工程,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周边群众对植树造林的热情度较低,由此制约了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总结现有营造林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国植树造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虽然营造林工程建设中采取了大苗造林的方式,但由于施工队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使得造林质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二是营造林后期维护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营造林管理维护体系与制度,导致一些管理维护工作不能有效进行,且资金投入限制也阻碍了营造林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我国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下制约我国营造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以促进我国营造林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营造林是一个庞大且各环节错综复杂的工程。营造林工程的统计工作极为烦琐,且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这就造成部分营造林工作人员在数据统计过程中易出现疲惫厌倦的情绪,对营造林数据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营造林的管理质量。此外,营造林工程通常处于环境较恶劣的区域,使得从事营造林的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教育与培训,导致其无法很好地处理在营造林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目前,营造林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已成为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保证营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国营造林工程在前期规划设计方面依旧存在实际作业不科学的问题。例如,在进行营造林实际作业的前期,过度依靠前期经验,而缺乏足够的实地调查,在未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仅依靠一些基本资料完成规划设计,严重影响了营造林实际作业质量。另外,对营造林实际作业的水文条件、地理环境等缺乏深入的勘探分析同样影响着营造林的实际作业质量。
营造林高质量的后期管护是确保营造林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营造林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如对林木的除草、整形、固定支撑、施肥、灌水及鼠兔害防治等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已成为影响营造林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营造林工作过程中,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顺林开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因此,开展造林工作前,应对种植区域的气候、温度及地理环境因素等进行全面考察,充分掌握该区域的土壤、降水、温度等信息,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以提高造林质量。
整地能有效提升造林质量,不但可改善土地条件、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表面状态,也能有效协调当地的空气热量和养分等因素,进而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一般来说,整地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是对即将造林的土壤进行翻垦,该方法适用于相对平坦的区域,通过翻耕彻底清除土壤中的灌木和杂草,以提高造林质量;局部整地是对部分土地进行整理,通常可分为带式整地和块状整地2种,其比较适用于山区、风蚀严重地区。在植树造林较好的环境下,整地和种植可同时进行,但多数受各种因素制约,应在植树造林前30~60 d进行土地整理,以提高植物存活率。
育苗是营林工程的物质基础,优质的壮苗能有效提升造林质量。因此,应选择优良品种树苗及种树资源,有效扩大对良种基地的建设,彻底改变传统的“见种就采、有种就育”的陋习。林业相关部门可收集优质的树木种子,再以低于市场价格5%~10%的价格提供给苗木生产基地,如此可有效避免劣质种子进入造林工程项目中,不仅能降低苗木生产成本,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苗木施工质量。
目前,我国在植树造林与劳务共享管理方面仍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由此导致国家制定实施的林业政策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因此为提升营造林质量,需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首先,需对林业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各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并建立营造林质量管理责任制,为营造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需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辖区内营造林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以确保营造林工程高质量完成。最后,要求相关的林业监督部门对植树造林的各个步骤进行监管,制定追责机制,整体把控造林质量,以此提高工程质量。
建立专门营造林质量管理机构,能有效解决权责不分问题,同时可进一步明确营造林管理者的职责并增强其管理责任意识。对于营造林管理部门而言,应结合地区营造林工程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出能切实提高地区营造林质量的管理方案。同时,应注重对营造林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为营造林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绿色生态作为新时代发展理念,其快速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下我国针对林业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就需求来看,仍要加大资金投入量,积极探索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林业产业。与此同时,应发挥高校作用,利用高校平台培养大量优秀的林业人才,鼓励人才进入林业领域工作。另外,针对从事营造林行业的人员,同样需增加资金投入,提升从业人员居住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从事林业管理人员的补贴补助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引入更多的高素质林业专业人才,充实基层林业工作站队伍,为营造林质量的提升提供人力保障。并可利用配套资金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为提升营造林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营造林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起到预防风沙、水土流失的作用,高质量的营造林建设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应重视对营造林的质量管理,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林木的选苗、种植、培育、管护等,以确保营造林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探索创新营造林方法,以提升我国营造林科技水平,从而为营造林工程建设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