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草,周小青,2,3*,王 炽 ,彭 瑶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8;3.湖南中医药大学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8)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内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表面覆盖黄色或者淡黄色溃疡,周围可见淡红色或红色晕染,局部有烧灼感,触之有疼痛感,或可伴有发热、流涎的口腔疾病,具有周期性、自限性、复发性的特征,是临床口腔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人群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为10%~25%[1]。西医学称口腔溃疡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强调其灼痛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多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环境、消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该病发病轻者,可局部用药以达到止痛、消炎、抗感染、促进溃疡面修复的作用;对于症状重者,多以局部加全身用药,全身用药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来治疗,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临床疗效一般,副作用大。中医治病具有辨证施治、同病异治、一人一方的特点,临床疗效较好。周小青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拥有40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治疗疾病时,不仅以中药内服,且擅长运用药膳共治疾病,效如桴鼓。
口腔溃疡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口疮病”的范畴,对于口疮的记载,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言:“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查阅古今文献,大多医家认为此病多因内有火热,再加嗜食辛辣、情绪刺激、烟酒刺激等而发病,临床多治以苦寒清热,一时得愈,但仍反复发作。周小青教授根据自身中医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反复观察,将复发性口疮的病机归纳为火热、肝郁、气阴两伤、久病入络与新病入络,并将中药与生活结合,寄调于养。
周教授认为口疮的发生与火热不可分割,有虚火、实火之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王金海[2]等经阅读分析相关医籍,得出口疮的病因病机与火热邪气、内寒、心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口舌生疮之起,责于脏腑之热,此为热之实,热盛则肉腐,发于肤则为疔、疮、痈等;热于内则为口渴,便干等;发于口则腐为口疮,不可触碰。《圣济总录》云:“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此为热之虚,脾胃弱,津液不布,脾弱则肝乘脾,致脾弱更甚,肝火上炎,脾津不布,无以制火,则口舌疮起。周教授认为:“在治疗复发性口疮时,无论虚火实火,当辨其因,实火易下,虚火难灭,当理其脏腑、气血津液关系,切不可因虚致虚。”
《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从目系下颊里,还唇内。”可见,肝郁之火可循经上炎,入唇内而发为口疮。祁丽洁等[3]总结毋桂花教授治疗口疮的经验,从肝与口在经络循行及五行上的联系阐述肝郁也是口疮的常见病因,影响口疮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受口疮影响,心情低落,郁闷不舒,饮食畏缩,痛苦不堪,如此循环反复,易肝郁不舒而化火,一则肝郁不解,肝火内生,日久则耗气伤阴,口疮易复;二则肝经郁结,肝主疏泄,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则溃疡疮面缠绵难愈。故在对此类患者治疗时应注重疏肝清肝,嘱患者适当自我情志调节。
《景岳全书》有言:“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阴津生气、载气,气亦能生津、行津、摄津,复发性口疮患者,因内在和(或)外在致病因素如实火伤阴、虚火灼阴亦或是肝火耗阴等,都易导致气阴两伤、津停气滞、气不行水,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周教授认为:“认识疾病,应识其因果,清其联系,少火虽生气,但无阴不成气,故在临证时皆会注意顾护阴液,益气养阴。”
“久病入络”这一思想为叶天士结合前人之经验而成,《内经》将络脉分为狭义与广义,广义者包含各种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等;狭义之络脉概指十二经之别络,任、督之络及脾之大络;络脉还有连系、连络之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积聚》有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周小青教授[4]于1997年提出了新病入络的思想,认为经脉通过内外之络脉实现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黏膜、皮肤、筋肉等),口腔作为一个开放环境,难以实现无菌条件,口疮之初起,多由食辛辣,从破损的黏膜入络而病,病位浅,病情轻,后因痰、瘀、虚而入深层之络。复发性口疮有易发口疮、发则愈合慢、再发间歇期短的特点,久病之络瘀不去,则连络之所无以畅通,易感而发,循环反复。周教授在治疗口疮时常强调久病入络,但也不可忽视新病入络的病机,认为患者口腔环境以及在体质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状态(体内火热、肝郁、阴虚等)之前,不能忽视饮食习惯的影响。
周教授认为,溃疡的辨治,首辨实热与虚热,亦不可忽略虚实夹杂多表现为上(口腔)实中(脾胃)虚。实热之脏腑,多责于心和脾胃。实证溃疡见溃疡疮面有黄色覆盖物,灼痛不可触碰,疮周红色晕染明显。脾胃火盛者多见口臭易饥,口渴多饮,喜冷饮,尿黄,大便干燥甚者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因火热炽盛,循经上灼,且火热伤阴,固治以清降胃火、通腑滋阴,方用玉女煎加减。玉女煎中清热泻火与养阴津相结合,使火灭而津不伤。有研究报道[5]加味玉女煎联合维生素B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单独服用维生素B治疗;心火口疮者见面赤目红,小便黄赤或灼痛,舌尖红,苔黄或起芒刺,脉数有力,治以清心养阴,利水通淋,方以导赤散加减。在治疗此病时周教授尤其注意患者大便是否畅通,因火热贯穿病程始终,火热灼伤阴津,津伤无以润下则大便干燥不出,日久者气随阴伤,火毒循经灼口,而复发口疮,临证时周教授会依病情酌加大黄、枳实,年老者或体质较弱者改用熟大黄。李乃庚教授在方药中加大黄治疗小儿不明病因的发热口疮,腑通热退疮消得愈[6]。可见,口与腑肠一道相通,腑以通为用,通下得清上。
虚证溃疡见溃疡面为淡黄色,基底平坦,灼痛感轻,疮周晕染色淡红。肺阴亏耗者可见口干、眼干、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减,气虚甚者加太子参;肝阴虚者见肝阴失养之头晕、胁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方用一贯煎加减;肾阴亏虚者见耳鸣耳聋、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临床以肝郁为主者,治疗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既清肝疏肝,又养血健脾,脾胃虚寒者可去栀子、薄荷加干姜等温中之药。《口齿类要·口疮》言:“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可见,上实中虚之口腔溃疡是相对于口腔中有红黄、灼痛感之热而言,中焦脾胃虚弱,不能运化充四肢,精微不输,涎唾分泌失司,此上实中虚之候,治疗时应注意清补兼顾,脾胃虚者可用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寒甚者加干姜,上实者可用玄麦甘桔汤滋阴清热。此外,周小青教授喜用小蓟,黄元御的《玉楸药解》中记载“大蓟行瘀血而敛新血,小蓟性同,而力犹薄,不能瘳痈消肿,但破血耳”,小蓟归心、肝经,久病入络者,加入小蓟,可引药入经,祛久病之络瘀,其法妙哉。
药膳是基于药食同源的思想,在中医辨证理论下将中药与食物经特有技术制成的食品,具有治病、防病、保健的功效,一般可做成粥、汤羹、酒、点心、菜肴等形式。周教授治疗口疮患者时,有津伤者嘱其以百合合西洋参与鸡肉或排骨煲汤,以益气固肺养阴;对于脉沉细属阳虚者,嘱以桂皮合胡椒与鸡肉或排骨煲汤,阳虚甚者用制附片。
患者黄某,女,30岁,因“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再发加重3天”就诊,初诊2019年4月1日。患者10余年前因食辛辣后出现口腔溃疡,愈合后仍反复口疮,多于食用辛辣刺激物后复发,可发生于舌、唇甚至全口腔,少时单个,多时5、6个,曾“使用西瓜霜喷剂、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每次口内溃疡持续5~7天,溃疡愈合约7~10天后再复发。3天前,因食辛辣后出现下唇内侧两处溃疡,椭圆,直径约5 mm,溃疡色淡黄,溃疡周围可见淡红色晕染,口干,无口苦,四肢冰凉,乏力,进食胃口稍差,大便溏,1日1次,小便正常,夜寐正常,平素脾气暴躁。舌红、苔黄、脉沉细,辨为脾气虚弱、阴虚火旺证,治以健脾益气、滋阴降火之法,方用四君子汤合玄麦甘桔汤加减:玄参10 g,桔梗10 g,茯苓10 g,柴胡10 g,麦冬10 g,蒲公英10 g,小蓟10 g,太子参20 g,白术10 g,百合20 g,郁金10 g,甘草10 g。一诊服7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另配合药膳:百合100 g合西洋参20 g,与鸡或排骨煲汤食用。自我调护三部曲:①嘱患者餐后淡盐水漱口;②饮食以煮、炖、蒸菜为主;③保持心情舒畅。4月22日二诊:患者诉服药4天后,口腔溃疡愈合,至今未见新发溃疡,今为求巩固疗效来复诊。刻下:胃胀,大便溏,不成形,1日1次,手足凉,畏寒,脾气暴躁,不喜动,舌淡暗,苔薄黄,脉沉细。因患者溃疡已愈,结合现有症状,调整处方如下:百合20 g,柴胡15 g,麦冬10 g,小蓟10 g,枳实10 g,益母草20 g,太子参20 g,干姜6 g,蒲公英15 g,蒲黄15 g,茯苓15 g,甘草10 g。药后随访,患者未见新发溃疡,大便及其他情况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
按:此患者为青年女性,病程10余年,多于食辛辣后复发,病势缠绵,依临床表现可见中有脾胃虚,上有新发溃疡之实,食欲差,手足冷,大便溏,乏力,为中焦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而出现食欲差,不能温濡四肢则手足冷,脾气不升,清气在下,则见大便溏,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则见乏力。患者平素肝火旺盛,又因土虚木乘,则脾虚亦甚,肝火循经上扰口舌,则发口疮,火热耗气伤阴,日久入络,病情趋于反复。方中以四君子汤之白术、茯苓健脾和胃,太子参、甘草益气健脾;玄麦甘桔汤之玄参、麦冬、甘草、桔梗滋阴清热,百合养阴安神,配以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清肝火,蒲公英清热利湿解毒,小蓟入血散瘀通络。药膳嘱以百合合西洋参煲汤,以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安神,另配合自我调护三部曲(漱口、忌口、畅情绪)。二诊中原有溃疡已愈合,未有新发溃疡,主要不适为胃部胀满,大便溏、不成形,手足凉,畏寒,脾气暴躁,不喜动,予前方去玄参、桔梗、郁金、白术,加干姜温养中焦,益母草、蒲黄祛瘀通络,枳实行气消痞,增茯苓量以健脾祛湿强土,柴胡疏肝。
复发性口腔溃疡为临床多发病、难治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对其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治疗方法疗效有限;然中医博大精深,一证一候,慢性病的病机因时间长等因素已非单一,方之加减,药量之变化,皆可影响药力走向及整体疗效。周小青教授在治疗复发性口疮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明确热、郁、虚、络四大病机,施以滋阴清热、疏肝清肝,病程日久,久病入络入血者,还需入血以疗沉疴。周教授指出,患者平时还应注意对口疮的防治,保持口腔的卫生,饭后淡盐水漱口,饮食清淡,以煮、炖、蒸菜为主,保持心情的舒畅,以此疗疾,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