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茜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主要依托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乡土资源不仅是学生熟悉的素材,而且具备探究学习的价值,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地理实践力。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见场景、拍摄的照片等积累资源,为后来的活动观测做准备。例如,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可以观察路边农田里种植的农作物,从而分析当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可以在假期旅行时,拍摄旅游目的地的农业景观图片,用以与家乡的农业作对比,从而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农业生产布局的“因地制宜”,提升综合分析的地理实践力。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所学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比如学习了“聚落的形态”后,学生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实践活动来观察自己家乡的聚落,就会发现在南京的郊区乡村民宅明显地成团状聚集,形成团块状的聚落,在聚落的外围是大片的农田。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通过利用乡土资源,教师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多种多样,适用于初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方式主要有观察记录类、项目化学习类、制作图表模型类等。
观察记录类活动是最常见的基于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地理实践活动。所谓观察记录,就是对特定地点进行地理观察活动,并将观察得到的有关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进而总结特定地点的地理变化或数据变化等规律。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正午观察阳光照进教室的位置并进行记录,或者每天正午在同一地点记录自己影子的长度;观察本地的植物类型,以此来推断本地处在哪种气候带;根据季节的不同来观察田野上的植物生长情况,以此来判断今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差;等等。总之,做好观察记录这一类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地理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细致耐心、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和地理行动能力、分析能力。
项目化学习类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决策分析,验证方案,并进行迁移运用。这一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综合运用的地理实践力。
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发现的地理现象进行及时分析,让学生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之前就应该对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预讲解。
例如,对本地工厂布局进行调查分析前,教师可预先讲解一般工业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在调查后可将影响工厂实际布局的因素与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对不合理的布局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实践力。
项目化学习类实践活动是利用乡土资源最深入的一类实践活动,例如,在调查“南京城区街道名称”的地理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道路的分布”这一地理知识与当地历史人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知识本身,还要了解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乡土文化底蕴。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不是冰冷的数字、文字和图表,而是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实用性知识,这一认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理文化。
制作图表模型类的地理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或形状,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模型或绘制地图、统计图等。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运用了地理知识,而且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用实物表达出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学校的平面分布图和小区楼盘分布图等,从而让学生发现地图必备的要素、地图的使用方法等。再如,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班级、学校的学生家庭人口构成,绘制人口结构图来分析国家的人口政策变化的原因。这样,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