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龙 黄桂红
道德与法治高阶问题需要运用学科思维及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能力来解决,具有实践性、挑战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解决高阶问题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密切相关,是信息时代学生应对复杂情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
“嵌入式”一词来源于互联网技术行业“嵌入式系统”概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嵌入鲜活情境、问题链条、核心价值和思维策略,为解决高阶问题提供即时的学习支持,使学生思维逻辑得以发展、信息资源得以再现,助力学生自主感悟学习方法,开发思维潜能,提升学科素养。
道德与法治高阶问题的生成要以鲜活情境为载体,以课堂活动为主线,以核心知识为焦点,以思维进阶为目标,让学生在高阶问题突破中释放学习力、锻炼思维力、内化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习活动中嵌入生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的设置应体现艺术性、层次性、严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情境内在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笔者聚焦“民法典立法”,嵌入鲜活情境,开展“防止高空抛物”主题探究活动,活动设计方案如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的修订与时俱进,直指“高空抛物、家风建设、虚拟财产保护”等百姓生活问题,被誉为人民权利的“护身符”。
表1 “防止高空抛物”活动设计方案
在活动“问题探究”阶段,学生迸发出思维火花,在思维碰撞中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高空抛物是什么行为,有哪些危害”“请就防止高空抛物提几点建议”……还有学生即兴提出“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这样站位高、立意深、综合性强的高阶问题,如此“生成”完全超出了教师预设,让课堂有了意外惊喜。“民法典立法”是教学难点,而“高空抛物”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之痛”,这样的教学将鲜活的主题情境嵌入其中,为高阶问题的生成注入了源头活水,动态串联了教材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的生成点。
高阶问题是由低阶问题发展进阶而来的。以高阶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宜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嵌入问题链,帮助学生拓宽视角、发展思维。问题链设计不仅要体现问题的指向性、内在的联结性和教学的适切性,还要关注目标导向和思维进阶。问题链的设置在线索上要环环相扣,内容上要层层递进,目标上要指向思维的深刻性,以孕育思维拔节的力量。例如,笔者在教学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这部分内容时,根据情境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公司员工郭某隐瞒出境史,造成与之接触的40多人隔离观察,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这期间,网络上各种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甚嚣尘上,某地警方依法对利用网络造谣、扰乱公共秩序的韩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加强疫情防控,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战“疫”中,很快实现了防控形势的大逆转,经济社会秩序正加快恢复。
问题1:郭某受到处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问题2:运用“自由与法治”知识,评价郭某的行为。问题3:联系材料,你对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有何启示?问题4: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能实现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
上述问题链中的问题1透过现象看本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相关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属于低阶问题,为高阶问题的生成奠定了基础;问题2考查的是运用相关标准评判问题的能力,难度有所增加;问题3“由人观己”,从“怎么做”的角度,可联系“遵守道德法律、分析网络利弊、辨析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正能量”等观点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分析解答,考查学生的审辨能力;问题4从“个人、社会层面”引发对“国家层面”的思考,站位提高到“家国情怀、国家认同”,思维层级从低阶跃升至高阶,实现了在更高认知层面上的心智活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高阶问题引领课堂活动,应嵌入核心价值,积极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小视频激趣导入;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一生”为问题情境,创设“我的爱国心、我的爱国志、我的爱国行”三个活动板块;以“为什么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黄旭华自发研制核潜艇如果失败了,他的选择还有价值吗”“作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怎样表现我们的爱国之情”等高阶问题进行核心价值引领。
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内容选择上确定了素养引领的价值点,在流程安排上规划了课堂活动的关键点,在问题设计上指向了活动探究的突破点。在高阶问题中嵌入核心价值就像为教学注入了“灵魂”,让“家国情怀、爱国爱党、国家认同”这些“硬道理”在学生心中实现了“软着陆”,潜移默化地润泽其德性,根植其内心。
高阶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思维方法。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思维方法对解决高阶问题十分有益,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嵌入。
1.并列思维,多维评析。并列思维是论述观点不分先后、次序可逆的思维方法,其主要训练学生搜索信息、展开联想后多角度、分层次剖析问题的能力,常用于“启示、评价、建议”类高阶问题的解析。以“分析评价疫情期间郭某的行为”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从“道德+法治”两个角度评价。
2.辩证思维,审辨论证。辩证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辩证常用二元思维:事物的对和错、意义与危害、区别和联系、积极与消极影响等。在高阶问题探讨中嵌入辩证思维,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地表达不同见解,能从“正面、反面”“权利、义务”等多角度分析论理,发展了全面严谨、多维表达的审辨能力。
3.因果思维,归因推理。因果思维考查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多针对“为什么”的问题,归结原因,推导原理。如探讨问题“为什么黄旭华‘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时,抓住“家国”二字,学生能联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学科观点,探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感悟黄旭华的家国情怀。
4.层进思维,逐层表达。层进思维有类似“剥笋”的特征,由表及里,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层进思维适合“评析类”问题,一般按照“现象→危害→成因→性质→措施”逐层思考。
运用“嵌入式”教学策略解决复杂生活情境中的高阶问题,是师生结伴而行的智慧之旅,旅程的收获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与捡拾,而是引领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世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在高阶问题的探析之旅中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