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创新性建设研究*

2021-12-02 07:27陈永辉何文多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安全观警务战术

陈永辉,高 林,何文多

(1.湖南警察学院,长沙 410138;2.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州 510520)

公安院校培养警务执法人才是从国家层面对我国公安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定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 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要“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大多数都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合格的警务化应用型人才是公安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本质任务,各学科发展建设都应以培养公安职业人才为目的,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做到充分服务人民和服务党的执政需要。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是在新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型二级公安学科,其目的就是培养合格的警务执法人才,满足社会安全环境治理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为新型学科,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建设,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今后发展方向和怎么样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指引。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研究如何加强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创新性建设,以培养更多合格的新时代警务执法人才,对国家安全建设,以及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新时代警务执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出:“当前我国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2]。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3]。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提出是响应人民利益的需要,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新时代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民的利益需要越来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迫切需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权利[3],而国家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根本性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正是考虑到了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人民利益这一重大需要,提出全方位加强国家安全建设,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集合多种安全要素为一体的总体战略”[4]。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希望从我国社会内外、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加强安全建设,维护人民安全利益。

警务执法,是社会新形势下“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功能类型”[5],“是对警察社会职能的概括”[6]。它既指广义上的各警种的外勤执法活动,也指狭义上的各类型警务事件的现场处置,是警察法治权力表现的需要,也是警察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内部实现人民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的最有效路径。警务执法是强制性执法活动,但在法治的要求下,警察在警务执法活动中需要做到在尽量减少执法对象基本人权利益受损基础上,通过采取强制措施实现对广大人民公共权益的维护。强制措施往往涉及武力手段,由于武力手段的表象特征是暴力的,是对人的人身权利的限制,所以给人感觉是与文明相悖的。但法律在很多法规条例上对警察的暴力给出了实施的权力和条件,明确警察可对违法犯罪个体的自由进行适当限制,以实现和保护更多数个体的公共利益,这是警察权的法律规定,因此,从公民公共利益来讲,警察的暴力具有正义性,而且只要在具备法律规定条件下予以实施,它就具有合法性。法律规范着警察武力行为要求,制约着警察强制权与执法对象个体权利维护的平衡,以达到对整个社会关系的可控。警务执法体现了法对警察行为的规范指令,本质上就是要求警察强制权的实施要与公民个体权利的合理合法维护保持平衡。

警察在警务执法中能否做到对人民公共权益的更好的维护,以及对执法对象合法的基本人权利益的保护,这是我国社会内部环境安全稳定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总体国家安全观只有充分进入广大一线警察的头脑中,才能筑牢警察队伍安全执法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最终促进警察队伍执法水平和人民社会安全满意度的提升。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在警务执法人才培养中的着力点

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是一门为基层公安机关培养基层中高级警务指挥与战术运用人才的应用型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在各类型警务事件处置中具有良好的指挥和事态把控能力,能合理有效地处置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能充分体现出警察在执法中应具有的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在当前国家安全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建设“要以解决执法问题为导向”[7],以坚守法治定力为要求,深化学生的执法指挥和处置定力建设,提升学生在执法中“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7]。具体来说,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建设应凸显对学生以下三方面素养的培养。

(一)凸显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针对公安队伍建设着重提出要打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队伍建设要求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纪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凸显了思想政治素养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素养是警察开展执法工作的绝对保障力量,凸显了“人民安全”作为执法的根本目的。警察在执法中必须实现这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8],这个意志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警察思想政治素养,包括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团结向上、公正执法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反映了警察集体在执法建设中所构筑的警察文化。文化是一个集体前行和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保障。警察文化来自于警察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同时又深深地影响着警察集体的价值认知和行为模式,对警察执法“具有示范、形塑、内聚和标志的功能”[9]。警察作为一个高度组织性的权力机关,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生成了它独特的文化状态和价值体系,警察警务执法必须凸显出警察职业文化特色,比如在精神上要有使命感,要做到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在政治上,要有极强的政治意识,对党忠诚、严守纪律;在职业道德上,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法等。当前警察警务执法只有全面凸显出思政素养,才能让人民感受到所期望的警察价值,才能保证人民利益的更好获得。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建设要把学生思政素养培养放在第一位,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确保学生职业化成长中做到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凸显对学生指挥与战术知识素养的培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探索最终要做到服务技术,用理论知识来指导技术运用,从而实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相关社会、思维科学的借鉴与探索,以形成支撑该学科发展的具有自身结构和特色的知识体系。“学科是以知识为中心,专业是以问题为导向的”[10],但专业通常都要在学科知识的指导下成长和发展,需要“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社会实际问题”[10],而“现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需要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10]。因此,专业的发展更需要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支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是在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指导下开设的新型公安专业,要解决各种警务事件处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诸如人质解救、禁毒缉捕、反恐防暴、大型群体性事件等,不仅仅需要现场警察良好的技战术能力,更需要良好的指挥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这涉及到对相关的军事学、战术学、社会学、心理学、侦查学、治安学、法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掌握,知识面和掌握程度会影响到指挥效果,以及战术执行效果。指挥和执行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扩大社会危害性。所以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建设要凸显对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突出学生对专业知识、通识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突出学生对专业核心能力、创新精神的构建,以及对新时代警务指挥、警务战术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的深度了解。

(三)凸显对学生警务实战能力素养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各领域建设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警察是否具有较强执法能力,要在警务实战工作中才能体现出来。警务实战,广义上讲就是警察执勤执法的全部工作,狭义上讲是指警察依法处置各类型暴力警务事件的过程。通常警察开展警务实战工作首先是保障执法任务的完成,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风险[11],更好地平衡人民、执法对象和警察三者的生命安全保障,要达到这样的执法效果需要警察具有过硬的警务实战能力。警务实战能力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处置暴力行为所具有的主观条件,是警察执法能力的集中体现,能很好地展示出警察的执法水平。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因此,它是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的最重要部分。警务实战工作开展要求警察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这些能力素养包括执法意识、警务技术、身心素质、智能、体能、战术手段等,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素养,很难在复杂情况下完成执法行动工作,指挥员的指挥组织和战术布置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因此,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素养,框实学生整个能力构架,为学科知识的运用提供有力的载体和工具,促进学科知识更好地转化为执法力量,提升学生执法定力。

三、新时代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建设举措

(一)加强学科主干课程思政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课程是大学生形成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来源,是大学生融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于一体的重要载体,是高等学校开展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新时代,课程教学除了传统的传授专业知识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可以说,课程思政化是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路径,是对新时代课程“专业知识形态和功能的新表达”[12]。公安院校加强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相关主干课程思政化建设,是新时代警务执法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塑造合格警察职业品格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国家安全建设对警务实战人才的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政治、精神、道德等思政素养,着力从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主干课程中挖掘政治教育元素、精神教育元素、道德教育元素,培养学生以“三个绝对”为荣的政治品质,以勇敢、善战、团结、吃苦、耐劳、敬业为荣的精神品质,以严格、公平、公正执法为荣的道德品质。一方面,要强化专业教学团队职责,督促团队做好主干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设计,精选主干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对课程思政教育价值进行提炼和梳理,把思政教学全面贯彻到各主干课程教学工作中,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重要指标督促教师全身心注重课程思政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深入推进主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教学教师职责,发挥教师在主干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教师做好每门课每堂课的优化设计,精心设计好每一教学环节的思政知识点,以及每一个教学内容中的思政知识点,积极创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来实现主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加强学科知识结构职业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执法知识素养

做一个合格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人才,不仅要知晓相关公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知晓许多社会性、工具性、关联性知识,这样才能符合职业化人才的标准。因此,既要重视专业,又要“淡化专业,加强学科交叉的课程群建设”[10],提高知识结构职业化程度。要注重“以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基础的宏观能力体系”建设[13],在学生思维框架中构建以“专业知识为核心,社会性知识为根本,工具性和相关性知识为辅助”的知识结构体系[13],强化学生对通识知识、公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掌握。首先,要与时代接轨,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研究,拓展基础理论。要把握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动态,依据社会治安治理形势和需求,以及国家安全建设整体观要求,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建设。“基础理论就像一棵大树的躯干,枝叶部分则是理论之上更加多元和深度具体的研究”[14],要动员相关教师开展多学科交叉运用理论研究,要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支点,吸取交叉学科知识和经验,运用不同方法论,从多个学科视角,研究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如何解决针对警务实战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更为深入和多元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提供科学依据问题。其次,要重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依据专业培养目的和定位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学生执法能力除了微观层面的具体执行能力,更需要宏观层面的把握分析认识能力,知识局限和不平衡会限制学生的全面认知,因此有必要依据新形势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重组,优化课程结构,使之更符合新时代学生成长对知识全面获取的需要。提升学生知识素养,还需要改变单一学科背景教师结构,组织不同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同一学科专业教师团队不利于学生知识多样化掌握,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教学团队更能让学生涉猎多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

(三)加强技能操作课程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素养

技能操作课程是培养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核心专业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技能为依托,知识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强化技能的形成,才能为知识的运用和能量转化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工具。首先,要重视技能操作课程体系建设,“改造旧课程,开发新课程,科学构建不同类型的课程群”[15],全面培养学生警务实战能力。要改造原有的技能操作主干课程,拓展新的知识点;要开发辅助性实践操作课程,吸收构建新的技术,构建“一门必修课+数门辅修课”相结合的警务实战技能操作课程群教育模式。比如,以“警察战术”为必修课,开发“警械使用”“警用短兵术”“徒手协同抓捕术”等其他技能辅修课程,共同构建“警察战术”课程群,丰富学生技术内容,促进学生提高对警务实战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其次,打造优化技能课程教学团队,推行课程精细化教学。要积极构建由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教师组成技能操作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对一个年级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课程教学中严抓精细化教学,要注重执法程序与执法行动的融合性教学,灌输程序执法思想;要注重法言法语与执法行为的融合性教学,灌输执法用语规范思想;要注重自由裁量权与武力使用行为规范的融合性教学,灌输执法权威思想。再次,利用大数据开发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的警务实战综合实训模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立情报、指挥与行动的无缝化对接实训,重点加强防暴处置综合实训、反恐处置综合实训和突发事件处置综合实训,提升对重大暴力违法犯罪事件的快速安全处置效率。最后,注重技能操作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研究,涵养技能操作课程理论和文化底蕴。技能操作课程虽然强调技术应用,但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一个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有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作为根基,只有夯实基础理论建设,才能不断形成奠基性研究成果,进而展开更加多元且深度的创新研究,使学科得到良性且长足的发展。”[16]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课程的理论构建和传统文化浸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关注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研究,不断充实课程的理论和文化底蕴,使专业发展和应用具有强大的支撑基础。

猜你喜欢
安全观警务战术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进警务管家+警务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新形势下基层警务管理研究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