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 吴思慧
有这样一道题:
一辆车从A地开向B地,每小时行驶45km,行了两小时后,刚好离A、B两地的中点18km,则A、B两地相距多少km?
你们看到这题,是否和我一样,觉得这太简单了?于是快速写出如下解答过程:
解:设A、B两地相距xkm,则由题意可得,解得x=216。答略。
可是,这题真有这么简单吗?
题目中说“离AB中点18km”,那么车子是在中点的左侧,还是右侧?换句话说,是行驶到中点前,还是中点后呢?题目没有明说,那不就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吗?于是我赶紧补上第二种情况:当车驶过中点后,有=45×2,解得x=144。
很多时候,当题目条件不是很明确时,我们往往需要分类讨论。类似这样的题:
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a小时后两车相距mkm……
你读完之后,是否和我一样,马上意识到,这同样有两种可能性呢?一是两车相遇前相距mkm;二是两车相遇之后相距mkm。知道这个以后,列方程解答就不是事儿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阅读题目时,切忌“一目十行”的跳跃式阅读,一定要拿起笔,圈画关键词,细品每一句话,关键的时候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辅助分析题意,细想一下题目中的信息是否唯一确定。若情况不明确,就需分类讨论。
教师点评
小作者通过举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要周全,解题情况不确定时需分类讨论,还告诉我们减少错误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清楚每一步的解题依据。如果我们能像小作者那样养成良好的学习、解题习惯,我们也能和“马虎”说拜拜,遇见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