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造口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造口护理状况的变化

2021-12-01 00:25张彦珂帕丽迪古丽·巴瑞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0期

张彦珂 帕丽迪古丽·巴瑞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结肠造口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护理变化。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的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本院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结肠造口患者术后12月之内及12月后的造口自护能力、护理时间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结果:从结果上看,患者12月内与12月后的造口自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后的护理时间显著少于12月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后的造口费用显著高于12月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根据结肠造口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对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肠造口患者;造口护理;护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在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四至五年生存率仅为百分之六十[1],术后九至十年下降至百分之五十。对于直肠癌早期根治术患者,在术后的五年时间生存率大于百分之九十,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需要进行永久性的结肠造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中普遍认为造口术结束后的12个月时间是分界点,这个时间段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在调整的阶段,因此12月后比12月内的适应性更好。本次实验选择了本院60例结肠造口患者参与实验,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本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的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1±2.37)岁。术后12月内收回的调查问卷共60例,有效率为100%;术后12月后收回调查问卷为57例,其中1例患者因其他原因死亡、2例患者因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变更未取得联系,57例收回调查问卷中,男性为31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5±3.12)岁。

1.2 实验方法

采取本院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造口护理费用、造口护理时间、自护能力等项目。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在评价标准方面:记录结肠造口患者12月内、后的造口护理时间、造口费用、自我护理能力(不能自理、部分自理、基本自理、完全自理)。

1.4统计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具体的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进行X2、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患者12月内与12月后的造口自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后的护理时间显著少于12月内且造口费用显著高于12月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次实验中,患者12月后的造口费用显著高于12月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随着病情的情况变化,造口费用增加。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的患者,术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粪便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目前,随着临床各种治疗器材的提升,这种问题已经可以得到有效解决[3]。患者造口费用的增加本质是病情恢复,社交增加恢复工作等对于造口用品的要求上升导致的。

本研究中,患者的自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的报道相比,结果稍有不符,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样本量较少且自护能力的评判只有一项问题反映。同时,在患者护理时间上,12月后的时间显著小于12月内(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患者的护理技术逐渐娴熟,每次护理的时间有效减少,且护理时间的减少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会降低[4],提升了患者的信心,因此为了提升生活质量,患者会更加注意对造口的技术提升,缩短造口的时间。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根据结肠造口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对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琼. 研究結肠造口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造口护理状况的变化[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0):161-162.

[2]韩杉,张海邻,唐瑾,陈兴莲,倪璐,卯亚,杨栋梁. 肠造口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对患者造口自护能力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9,34(13):79-82.

[3]牛欢欢. 结直肠肿瘤造口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20.

[4]杜荣欣.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纵向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