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红 王永爱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究分级检验方法对临床血脂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并针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两组TCHO、TG、高密度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级检验法对于临床血脂生化检验的效果更佳,准确程度较高,可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分级检验法;临床血脂生化检验;检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血脂是临床中常用的监测指标,血脂的监测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当血脂指标出现异常时,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产生较大的影响[1],临床中常用血脂生化检验进行血脂水平的监测。为了对监测的准确度做到更加严谨,临床中,已进行过多次实验。本次实验选取了我院100例患者,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并针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平均的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41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在2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9±3.87)岁。患者住院时间在7-50d,平均时间为(24.93±3.41)d;观察组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在29-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1±2.14)岁。患者住院时间在9-52d,平均时间为(25.72±2.93)d。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验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血液抽取,实施检验前1天叮嘱患者禁止进食进水,抽取血液时进行静脉血液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抽取2份血液样本,将2份样本放入不同的试管容器中,并进行标记。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方法。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将所有项目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共分为三等级,第一等级的检验项目包括:TCHO、TG、高密度脂蛋白;第二等级的检验项目包括:载脂蛋白AⅠ、低密度脂蛋白;第三等级的检验项目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
根据划分的等级序列实施检验,完成第一等级的检验之后,根据规定标准进行对比,如果比规定值高的话,则继续实施第二等级的检验,当第二等级的检验在低密度脂蛋白值上比规定值高的话,则继续进行第三等级的检验,同时,进行载脂蛋白B的检验。
1.3 评价标准
在评价标准方面可以分为:TCHO、TG、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检验值与正常值的对比。
1.4统计方法
研究中对数据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并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选择以(均数±标准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就实验的数据中来看,两组TCHO、TG、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导致高血脂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其中,过量饮酒、过量使用高盐食物、生活不规律等是主要的致病原因[2]。高血脂早期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患者不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如果病情加重,则会表现出:胸闷气短、肢体麻木、乏力、难以入睡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方式为血脂生化检验,应用范围广泛,其中检验的指标内容有:TCHO、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通过判断这些指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来诊断患者的疾病状况[3]。对于检验方法,临床有多种的方式,其产生的结果和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次检验中,所应用了分级检验法,具体过程为:通过第一等级的检验判断第二等级是否需要进行,然后再通过第二等级的检验判断第三等级的实施,有效缩短了检验时间,降低了检验的成本。
综上所述,采用分级检验法对于临床血脂生化检验的效果更佳,准确程度较高,可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小波,黄小燕,曾朱君,陈锦文,许坚锋,唐文志,贾群英. 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07):878-879.
[2]周連英.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探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7):113+120.
[3]左玉,王宏栋,王栋,王震文,周保成.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的分级检验方法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