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普及《民法典》的途径研究

2021-12-01 11:46陈文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民法典普及法治

陈文文

一、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认同法律、尊崇法律,这就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意义非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约1.1万所,在校生约2200万人,超过四成学生的高中阶段在中职学校学习。中职学生数量众多,且有两年的在校时间。与普通高中相比,学业相对轻松,有充裕的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民法典》的校园普及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民法典》的普及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力量。作为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通弄懂《民法典》,不但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更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把法律知识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地维护校园安全环境和教学秩序。

二、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

中职生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同龄人的追求和渴望,但又因失败给他们带来的自卑和烦躁而无所适从。一方面,中职生中特殊家庭的学生比例较高,他们在学习、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更容易产生自卑感。社会错综复杂,中职生易因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中职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法律基础差,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高。他们对前途的茫然和无助,即使上当受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仍全然不知;亦或明知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对维权无从下手,只能忍气吞声,甚至以暴制暴,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2)教师方面

中职学校绝大部分没有专门开设法律专业,因此,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普遍缺乏法律专业的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中职教师队伍的法律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课堂上关于《民法典》的普及,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多是从各种自媒体上接收的碎片化的信息,加以整理,容易受舆论的影响,对相关知识点造成理解的偏差。因此,亟需在中职教师队伍,尤其是学校管理层以及思政课任课教师队伍开展专业、系统、实用的普法培训。

(3)教材方面

《民法典》在中职校园的普及与推广,学生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倘若缺乏一定的法律基础,往往难以对相关条文进行理解,应用相关条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是难上加难。

在目前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关于《民法典》的普及,任课教师多凭网上查找的相关视频和文字材料,以自己的理解给学生进行讲解,受个人专业限制,容易出现偏差。市面尚缺少与《民法典》相关且适用于中职学生课堂的系统性、实用型教材。

三、问题解决

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研究有关先进理念,通过对国内外法制宣传进校园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收集《〈民法典〉进校园》的校本教材编写素材。

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综合调研等,特别是要对中职校园的普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对中职学校的行政领导、任课教师、在校学生、往届毕业生进行访谈,收集相关数据,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行动研究法:在校内开展与《民法典》相关的有奖知识竞答、模拟法庭、法律讲座等内容丰富、载体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开设“职校法律小常识”公众号,定期向广大师生推送法律小常识;开通校园“法律咨询热线”,为中职师生提供及时的法律援助服务,人人争当“维权小能手”,在中职校园中营造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研究成果,提高实践价值。

案例研究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本校范围内开通“法律咨询热线”“法律咨询信箱”,有目的地选择中职校园里,中职师生面临的与《民法典》相关的典型案例展开调研和分析,以保证整个研究内容不脱离实际。

中职学生普遍法律基础薄弱,往往难以理解《民法典》的相关条文,应用相关条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我们可以对《民法典》与中职学校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筛选,按“学习篇”“生活篇”“工作篇”进行分类,结合时事热点以及身边的典型案例,编写校本教材《〈民法典〉进校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中职师生讲解《民法典》中物权、姓名权、隐私权等重要内容,圍绕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障等法律角度引导讨论,增强中职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惠阳职校为例,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走访、统计数据,分析当前中职师生法律意识、法律基础的现状,对中职学校普及《民法典》的现状进行摸底,结合惠阳职校普及《民法典》的情况,整理出中职学校普及《民法典》的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本校将充分发挥两位在编思政教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具有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以及“阳检护航教育基地”的优势,联合惠阳区检察院,成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利用3~5个月的时间,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印刷工作,争取早日投放到本校课堂中,为《民法典》走进中职校园助一臂之力。

第一,物质层面。依托校园文化(静态)建设,包括学校法治氛围营造、理论教学区文化营造等校园静态文化建设。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①校园文化氛围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在校园橱窗、广播、宣传栏、学校公众号推文等形式不间断对《民法典》进行宣传,营造中职校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②理论教学区文化,则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级凸显主题,多形式展现学生们心中的《民法典》。以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方式,展示各班级对《民法典》的理解。

第二,精神层面。主要包括中职师生法律意识、法律思维的培养。具有中职特色的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中职师生对《民法典》的心理认同。《〈民法典〉进校园》(校本教材),预期将全面应用于本校全体学生思政课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并作为全体教职工校本培训教材。形成期末师生的考评机制,增强全校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常规课堂、校本培训、模拟法庭、普法小视频、普法微课堂、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热线、有奖知识竞答等一系列普法活动的推动下,使全体师生清晰地理解和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小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认同法律、尊崇法律,这就离不开有力有效的宣传教育。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權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每个中国公民从呱呱坠地到入土为安,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与中职学校、中职师生相关的民事活动也不例外。

中职生人数众多,本研究能一定程度上普及和传播《民法典》,切实推行《民法典》实施,充分发挥中职教师在《民法典》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亟力宣传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积极营造中职校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让《民法典》走到中职师生身边、走进中职课堂内外、走向中职师生心里;不断增强中职教师队伍在工作生活中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通过中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进一步引领中职学生和中职家长,实现家校共育,提升共同维护法律箴言的权威意识,带动中职学校依法管理,中职教师依法从教,把《民法典》贯彻落实到中职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引导中职学生深入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权利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谐意识成为中职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事务的准则;切实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和两会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日常工作、融入中职课堂教学,真正把党的声音传达到每一名中职师生心中,让法治的种子在中职师生心中茁壮成长。

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民法典普及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未来的超市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聚焦民法典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