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反思

2021-12-01 08:10戴孟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妃子卖炭翁杨玉环

戴孟姣

《长恨歌》是很有名很有份量的作品。但面对这样的作品,我自己在初读的时候会有这样的阅读感受:不清楚白居易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很难读出它好在哪里。所以,我想学生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疑惑呢?于是,在上课前叫学生写下他们读作品的直观感受和疑惑,这既是一个预习的过程,又能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结果表明,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有很多分歧和困惑。有人觉得杨贵妃长得美有贪念,有人却看到了她在爱情中的伟大和纯粹;有人说唐玄宗自私、虚伪,是个把杨玉环当作玩物的懦夫,有人又觉得他是个痴情种;有人问白居易这首诗是纯歌颂杨李二人的爱情,还是为杨玉环伸冤;有人不明白这究竟是讽喻诗还是爱情诗;还有人疑惑,为什么这个作品国民度会那么高?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思考和疑问,但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的准确解读上。   该以怎样的路径和方式来解读作品呢?这是一首叙事诗,有很强的叙述属性,所以,教师可以按照叙事作品的解读路径进行,主要有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两种路径。

一、情节设置

作品情节可以分为四个:玄宗重色专宠贵妃,玄宗蒙尘贵妃,玄宗回宫思念成疾,玄宗殷勤觅贵妃。前两个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历史基本一致,后两个有很强的虚构性,主要是白居易虚构的。这里 就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除了现实性的叙写,白居易为什么还要进行后面的虚构呢?

二、人物塑造

情节1里的杨玉环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具有清新、明媚、灵动、不经世事、未沾染浊气、惊心动魄的惊动人间的美。情节2里的杨玉环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让人同情,让人惋惜。白居易在情节4里让我们看到杨玉环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惊喜、急迫、哀伤、坚定深情……从情节1到情节4,她从一个被欣赏被同情的对象逐渐成为 了一个情感主体,越来越饱满,越来越鲜活。

情节1里的唐玄宗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他重色、宠幸、 沉迷、迷失。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自制力、原则性,失去了实践理性。情节2里的唐玄宗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我们看到他的无力、无奈、狼狈、黯然,因失去爱人而极度、长久的痛苦。情节3里的唐玄宗是“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苑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思念成疾、生意枯萎、生命衰颓、极度孤独。从情节1到情节3,他渐渐从君王变成了一个失去所爱的普通男人。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白居易确实花了大笔墨在写他们的美好、他的伤痛、他们的深情。当基本的解读完成之后,学生的困惑就更清晰了。“白居易是个跟杜甫一样的现实主义诗人,关心民生疾苦,这点从《卖炭翁》可见。因此他写讽喻部分也不足为奇。可是他为什么要花大笔墨写他们的爱情悲剧呢,这还是那个写《卖炭翁》的白居易吗?”“唐玄宗因沉溺于酒色而险些亡国,作者为什么不批判他,反而写他与杨玉环之间的深情?”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追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些追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

讨论结论如下:无论是爱情说还是讽喻说,都把《长恨歌》简单化了。把《长恨歌》所写的“爱情”分为三个阶段来看。安史之乱前:帝妃的“爱情”。形成于政治,依附于政治,是权与色的组合。“爱情”不是双向的。“始是新承恩泽时”,施恩,自由任意,承恩,别无选择。“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高高在上的施予和占有。这是君王对妃子的宠爱,称不上爱情。第一个情节里,他们还是君王和妃子的身份,而身份往往会遮蔽人的复杂丰富的精神世界,妃子自然是美的,但除了美什么也看不见,君王自然是好色的,除了好色,什么也看不见。帝王沉迷美色而误国,那只能被称为昏君,妃子让一个帝王迷失,那只能被称为祸水,这是一般人看见和呈现的。安史之乱、马嵬事件:帝妃的“爱情”在政治面前不堪一击,苍白无力。安史之乱和马嵬事变中他们被打出了生活的常轨。白居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借着安史之乱、马嵬事件和后面的虚构情节一步步拿掉了他们的身份,把他们还原成了普通的人。这是比较难得的。很多人习惯于把人身份化和符号化,不把人当“人”看。脱离帝妃的身份、政治、現实之后:是爱情了。曾经的帝王重情的一面出来了。超越肉体性:肉体已死,色已消失,他依然持久地思念和痛苦;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他没有再转宠其她美女;双向的情感出来了:看到了贵妃丰富的情感世界,深情、伤痛、坚定;超越死亡;超越时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宇宙更为无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挚、忠贞,在任何极端条件下绝对不变。这是理想爱情的样子,这是多少人对爱情的终极追求。所以,杨贵妃的死亡对《长恨歌》来说只是个序曲而已。

所以《长恨歌》既不是简单的批判,也不是简单的歌颂,而是呈现、表达:自己对美的珍惜和欣赏(区别于普遍的红颜祸水论),帝妃作为人有丰富复杂的内在世界(区别于习惯性的对人的身份化和符号化),个人的情感价值或说审美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区别于把实用价值作为看待世界的唯一角度和标准)。所以,写《卖炭翁》和《长恨歌》的白居易是同一个白居易。他不仅看到卖炭翁的痛苦和哀伤,他也看到了一个君王一个妃子的痛苦和哀伤。这是一个对人有普遍的同情和关怀的白居易。不是把人当工具,是把人当人。而很多人因为外在的遮蔽是难得把人当人的。

在这一个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比较有价值的思考和做法:

(1)教师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觉知自己的解读障碍,同时要了解学生的解读障碍,如此才能抓住教学的痛点和痒点。

(2)所有深入的思考都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准确而细致的基本解读上。

(3)要多层次地进行文本开发。一个文本其实有多层次的教学价值,应该由浅入深地挖掘它,包括文词字句的揣摩咀嚼、不同文体的解读路径、人文内涵的发掘等。

猜你喜欢
妃子卖炭翁杨玉环
浅析李白乐府诗中的妃子形象
卖炭翁
桃花烙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香尽空珊珊
“素面朝天”究竟是面对谁
大唐艳景中的女性幻象
丫头坪的卖炭翁
从封号探究清朝妃子的等级关系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