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1-12-01 07:26:32程赛杰龙苏兰孙志强
光明中医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医药育人思政

程赛杰 龙苏兰 孙志强

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重要的抓手。思政教育的成功与否,事关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能否培养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现如今,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来实现。随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教师将思政教育的目光投向了课程思政,即加大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创新力度。课程思政作为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实施既需要各高校开展顶层设计,更需要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合谋共计,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积极探索其实施路径,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 三全育人概述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在人才培养期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1]。“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为党和国家服务的高质量人才;“三全育人”的要求是全,也就是培养人才期间,需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与学生“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将育人工作落实到思政教育及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从“三全育人”的视域出发,培养适应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 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中医药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路径,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创新了很多教学方法,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目前各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几个主要问题。①思政教育目标缺乏清晰的育人定位。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在课程思政教育时无法针对学生个性及社会实际需求制定育人目标,未能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导致思政教学效果较低。当代大学生思想在不断变化,教师如果不能全面认识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变化趋势,对“三全育人”教育工作的推进将造成极大影响。②教学设计不合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内容融合不合适,课程思政教学时缺乏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时宁愿玩手机或者睡觉。③课程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课程思政教师是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但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课程思政师资团队,造成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高,“三全育人”的推进更是受到极大限制[2]。④思政教育机制和体系不完善。虽然国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尤其缺乏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导致师生仍然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忽视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3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需直面问题,与时俱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程思政学习环境,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近2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取得的经验,探索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3.1 制定思政育人目标“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指导,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效开展。“三全育人”的目标形态是一体化育人体系,一体化育人是指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德”是第一位,并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专业课学习、思政课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以及个人成长等各个环节[3]。课程思政教育要围绕“学生”展开,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能为社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一体化育人目标下,“德”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无论是在校内外的学习实践中,还是在网络上的学习实践中,都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及导向,要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工作中多个维度、多个细节渗透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工作的推进与教师的一言一行有着重要联系,师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教师不仅要上好课程,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道德,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从师德出发,以师德来影响学生,真正把“三全”师德养成和“三全育人”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在正确的育人目标引导下,指引课程思政有序开展,在不同阶段达成不同的育人目标。

3.2 构建高效课堂通过深入透视“三全育人”思想内涵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在开课前深入开展学情调查与分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方法,结合教育学原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兴趣出发,构建高效活力的课堂。针对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要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典型案例导入是课程思政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当下热门的社会话题设计成典型案例,在课堂教学时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在教授心肺复苏技术之前,教师简要介绍广东省长安中学高一女生李艾佳同学成功救助7岁溺水男孩的事迹,引导同学们思考李艾佳同学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并要求同学们写入课后实验报告小结中。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发学生思考,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合理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三全育人”的有效实施。

3.3 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为确保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创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思政课堂,学校要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组建师资队伍,并对教师提出如下要求。①思想先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要积极、主动地在专业课教学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并驾齐驱,主动当好学生的思想导师。中医药院校也要通过组织定期培训和分享交流会,帮助师生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创新教育方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国家“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②做学生的“筑梦人”。教师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当好学生的“筑梦人”,要通过行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做学生的“筑梦人”,除了思想上重视,课堂上实践,还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要将活动经验内化为能力。近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以人文关怀和“大医精诚”教育为核心,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纽带,让校园文化的触角延伸至学院的每个角落。充分利用杰出校友专题讲座、具有医学特色的礼仪文化、大学生艺术节、读书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下乡”和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等精品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品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渗透思政教育。③定期考核。“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如何与教师有着直接联系,所以需要定期考核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不符合要求者,或者教学效果反馈较差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进行一定的处罚,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予以奖励。通过定期考核,督促教师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力度。如果考核不合格者,要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投入到教学实践中。

3.4 完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体系“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要有体系支持、制度保障,因此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出发,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明确思政教育体系目的。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达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一切从“德”出发,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强化思想教育,注重价值引领,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5]。②创新思政教育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思政教育体系,是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近2年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通过深入实施“党旗领航、红色启航、经典助航、榜样导航、阳光护航、爱心守航”等“六位一体”育人工程,制定学院《思政课程改革建设方案》,启动课程思政5510工程工作,颁布实施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方案,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资金,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了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6]。在深入解读教育部相关文献精神的基础上,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组织全体教师深入解读课程思政的教育内涵,整理出3个方面的关键内涵:①课程思政的前提基础是做好言传身教,让教育者先受教育;②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是将文化自信融入学生思想;③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潜移默化。同时,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通过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金课”5个举措,构建了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4 三全育人思政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

4.1 多元聚力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三全育人”要求下,需实现多元聚力,也就是要通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兼职班主任、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共同聚力,强化思政教育。同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校友等各个群体在全员育人中的作用与价值。

4.2 多维贯通要将课程思政教育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育人理念及思政元素。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育人方案,可以以年级划分,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最后要利用好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或者时间段,比如节假日或者纪念日等,以这些时间为契机,合理融入思政教育,确保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7]。

4.3 多向驱动在系统思维的坚持下,构建起“三全育人”长效育人机制,强化制度体系保障,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要实现精准思政,开展针对性、精准的思政教育,利用好网络思政、自媒体思政及课程思政等多个维度,从学生出发,多向驱动,共同实现“三全育人”;最后需要形成网格化、立体化的“三全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4.4 多层创新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期间为提升“育人”质量,需实施多层创新,构建起可行的“育人”方案。①需要对思政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攻克重难点,融入时代特色及需求;②要突出特色,比如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可以融入中医历史和中医文化等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8];③注重典型引领,在校内树立典型代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优秀的校友都可以成为典型代表进行宣传。

5 结语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中医药院校需要深入领会“三全育人”的思想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