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和渠道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课本、刊物、课堂讲解等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的获取需求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更新速度快和互动性好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受学生青睐的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1]。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提供的重要思想与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工科、双一流、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对实验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也非常迅速,利用率也不断提升[2]。随着实验课程增加、创新科研项目大量开展,参与人员越来越多、越复杂,造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在增加,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非常必要和迫切。
据安全事故统计,国内的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率近年不断升高,特别是国内重点高校实验室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严重影响,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3]。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主要有:
(1)制度执行不严格,墙上有制度,很多管理部门负责制度上墙,对制度解读、监督不利用。
(2)有制度不执行,执行时职责不清,违反了制度,谁来执行,互相推诿。
(3)有制度,执行不到位。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有完善,系统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但很多高校中安全教育随意,有的以文件、规章制度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有些高校仅是消防安全教育知识、防震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缺少针对不同实验室、不同专业特点的安全教育内容。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门科学,有针对性非常强的专业特点,专业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所以要求实验室安全教育人员有很强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安全事故处置能力,但在很多高校仅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水平不高,不能胜任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要求。没有固定的安全教育队伍,缺乏对实验室安全教育长远建设规划,难以行之有效的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执行无监督,安全教育沦为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验室安全教育没有健全制度作为保障,不规范,安全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应付检查和上级部门的监督。二方面安全教育考核机制、评价方法,不详细、不具体,没有考核标准,师生学习随意,没有将考核影响到学院、师生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利益,引不起师生重视,也造成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两大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4]。通识教育结构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和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震等安全教育内容,具有普遍性;其中准入制度的管理不仅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包括师生思想品德、责任心、实验科研态度,严谨的学术研究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等的教育形式。针对探索性实验,需要实验有充分的准备,实验风险、隐患要有可控的论证报告,杜绝抱侥幸心理冒险的实验行为。
实验室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可以武装头脑,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应用。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教学有实战学习、模拟训练,最基本的消防演练、防震演练,每年高校实验室都组织进行,但是做到人人都会、遇到危险人人都能上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要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人人能独立完成这些操作。很多专业实验室是开放,预约实验人数少,有的单独在实验室工作,所以人人必须都要会操作[5]。
(1)开展线上与线下的课堂
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特点,把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运用到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堂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打破传统的读文件、学规章制度和专业安全知识的文字讲解,制作成图册和视频,增强阅读趣味性,视听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校园公共教学平台等线上学习,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可以学习,节约资源。
(2)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的活动
为了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在学校安全教育月宣传中,利用教务系统开放的教学平台,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竞赛环节,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安全教育进行答题,设置奖励等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对于实践性强的安全教育内容,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消防演练比赛,提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有内容齐全的课程,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还要有行之有效、操作性强、严格的考核机制。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必须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学生考试范围,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地纳入学业成绩;对于实验室准入考试中,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实验室做实验,严格准入制度;对于风险高的专业实验室对实验项目操作进行考核,包含安全注意事项的考核内容[6]。考核形式可以设定为通识知识、准入制度和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考试模式:线下考试和线上网络考试。线下主要针对对于实践性强的实践训练测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考试,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灵活性强。
(1)实验室安全教育首先有健全的制度,建立系统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制度要涵盖所有实验室的管理细则。制度制定要广泛听取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各类人员的意见,制度有深度研究,研究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专业知识和安全隐患等具体情况,做到全面、高效、规范和高效,要具体、详细和可操作。
(2)责任分工明确:强化责任落实,系统管理。高校学校和学院层面执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明确责任领导,负起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实验室内部要明确责任分,负起管理责任和使用责任。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从学校层面由专门的校领导和安全专家组成领导小组,从长远、大局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确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细则,全面落实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学校的管理工作制度和原则。学校与实验室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安全进行监督巡查,保证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抓好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问题的落实。
实验室安全教育师资学历结构合理: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比例合理,必须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教授安全教育知识,熟悉各类安全器材的使用,以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对新上专业实验、实验项目能够快速掌握安全风险系数、安全隐患评估和对策。
实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实现“老”、“中”“青”的传帮带制度,发挥各自优势,老教师传授工作经验,中年教师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多注意培养年青有责任担当的安全教育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使用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术水平。
目前实验室评估以实验教学评估、实验室管理、利用率和效益为重点,加强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的重视,制定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对照标准在每学年的实验室评估中,量化出等级,剖析存在问题,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实验室进行处罚和整改。进一步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评价等级作为学院评优、领导提升、年终绩效的参照,努力做到实验室安全教育保障制度的实施。
发挥高校教育优势,通过系统地法律、法规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学习,让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扎根实验人员的脑中心里;让遵守实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每位实验人员的自觉行为;让实验室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消除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化解实验风险,营造安全的学习、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