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展望

2021-12-01 04:08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思政信息教育

田 文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的广泛应用,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极大便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前正处于传统教育和现代科技相互作用的复杂环境中,因此能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充分落实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重大目标的实现。进入大数据时代,学生接收信息的及时性、动态化和无法预知性,都影响思政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如何对其加以创新,就是当下高校相关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问题。

大数据技术之于思政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能极大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这是由于思政教学内容整体比较抽象,而常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直接灌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过于明显,导致教学活动枯燥无味,学生难以自主把握其中的一些具体内涵。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进去之后,则能通过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教学的趣味性,即能利用大数据丰富教学内容,从网络等途径上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去解释本身抽象的内容,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

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学效率。大数据技术能够给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带来一定刺激,使其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比如在教授“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等复杂内容时,常规教学模式更多是选择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而在大数据技术下,则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进来,把教学内容转为音视频或者动画形式,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加深知识印象和理解,提升教学效率。

有利于拓展思政教学思维。思政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包含内容众多。在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知识讲解时往往会受到各项因素影响,难以全面展现出知识内容,不仅知识量受限,教学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则能将教学思维扩展能力提升上去,使更多知识被融入课堂授课过程中,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还能有效优化学生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理解。

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创新思政教育理念

第一,建立协同理念。由于大数据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并非只存在于教学环节当中时空的延伸和拓展,还体现在数据信息的变更和流动上。因此这就需要把各项社会信息、资源和思政教育过程结合在一起,加强沟通协作,从而在掌握的数据信息当中集思广益,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案,使大数据给思政教育带来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1]。

第二,建立共享理念。即需要在思政教育当中,主动吸收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从中挖掘出能够被教育过程所利用的内容,并加以创新优化,从而对可能会出现的各项情况加以预测、加强防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理状态,使教学过程更为规范和深刻,强化教学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对当下面临的各项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真正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第三,建立开放理念。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新元素冲击,因此教师则不能局限在原先封闭陈旧的思想中,而是要通过开放的态度,不断拓展视野,掌握更多信息,站在学生角度上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找到思政教育的入手点。

建立思政教育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互动少,缺乏思想交流,教学手段过于统一。为改变这一问题,则需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思政教育平台,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增强彼此间的思想交流,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实际建设思政平台时,学校应积极收集、分析和总结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比如在校内收集和学生学习、生活与消费相关的信息,并与各部门各院系的数据资源加以整合;在校外还可以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等机构联合起来,进共同建立教育平台,尽可能扩大平台涉及范围与内容,确保建设的有效性,以实现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或者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平台,尽可能扩大思政教育空间,打破原先的时空壁垒,进而替身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及渲染性[2]。此外,还需要积极探索远程实践教育平台,应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从原先被动的课堂学习转为主动创新的多维学习,最终获得更多积极且正能量的信息,培养出和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型人才。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第一,以学生需求为主进行内容调整。当前学生基本都是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接收信息,整体视野更加广阔,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但也面临一定信息冲击,更加倾向接收更多与自身个性需求相符合的信息。对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内容方向面,减少固定的理论知识传授,充分把握学生需求,进行内容调整。

第二,注重对互联网的应用。一方面,在网络信息内容上,应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判断网络舆情;另一方面,利用微博、微信等大学生熟知和喜欢的形式,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以此为参考进行教育内容创新[3]。

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一是基于数据化实现情感共鸣。即在数据化的基础上和学生之间加强情感沟通,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度,给予大家充分尊重、关爱和理解,形成情感共鸣,从而在教育教学当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思想意识影响,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4]。具体可以建立各种主题的情感数据平台,充分收集其情感信息,再给予专业化分析,把握思想动态和情感倾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当今大学生都十分重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使各类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思想教育。具体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所有学生的一系列数据展开分析评估,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

三是开展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隐性教育其本质就是在潜移默化的方式下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使其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以教学活动为引导,形成正确的理论观念和思想。具体开展时则可以基于大数据,通过开放原则,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尽可能掌握更多和学生相关的数据资源,实现透彻性分析。另外,还可以将大数据作为参考,以学生的具体特点为核心,制定出能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或者还可以在各种创新活动下,让学生受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自然而然地主动塑造思想。

提升教师教育能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数据处理技术。为此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一支具备数据综合分析和专业能力师资队伍,尽可能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

一是开展系统化培训,夯实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基础。具体则要特别注意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等,以加强教师对于大数据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二是给所有思政教育工作建立相互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比如可以和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大数据研究中心等联合起来举办大范围的学术论坛,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指导坐镇,保证论坛的前瞻性和专业性[5]。

三是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加强合作,给教师提升数据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建立专门的平台,给思政教育数据化的发展做好铺垫。

高校思政教育展望

体系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包含了目标、内容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则存在十分复杂的关系。同时,思政教育的开展还容易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应用大数据技术,能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并在信息定位和推广的作用下全面扩大教学影响,给学生带来更多创新性的体验。未来,思政教育的开展还会在持续反复的过程中,不断追踪教育实践活动,以便提取数据信息,建立思政教育机制,实现对教学问题的不断修正和调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化发展。一是教育人员可以直接应用大数据掌握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大数据其本质是基于数据运算对世界当中真实关系的存在方式进行显示,使大众能够从中对显示世界产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在其作用下,能针对性地对思政教育进行发展规律研究,全方位挖掘其和其他领域之间存在的内部关系,给发展规律的确定带来更加坚实的支撑与依据。

二是能给思政教育带来创新性的探索方法。原的探索方法主要是基于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直观性体验,难以保证判断结果的精准性。而大数据技术则能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思维模式等实施量化分析,从中分析总结出相关规律,并在逻辑推演之下获得某些结论,并在生活中对其结论进行验证,给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必要的方向,保证教育教学过程的科学性[6]。

精准化发展。在应用大数据技术选择样本的过程中需始终坚持科学理念,并在数据分析当中尽可能谨慎明确,减少相关因素给数据资源带来的干扰和影响,精准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思政教育渐渐向着精准化方向转变。大数据的存在促使信息壁垒被打破,实现了自由流通,有效促进了思政教育的发展。具体可以应用大数据先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调整教育内容与手段,提升学生对于思政的关注度,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详细判断和分析,拓展教育模式。大数据时代下,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更加关注学生问题,因材施教地实施个性化教育,进而在归纳和提炼信息资源的同时深层次掌握学生思维观念和方式,以其成长规律和特点为核心实施个性化教育,强化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应用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全新课题。作为当前公众获取和创新知识的主要路径,大数据得到了广泛关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进行合理应用,充分挖掘其中的优势资源,加大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干预与引导,促使大家能够在正确观念与思想的指导之下,成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队伍,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信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