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堂延伸职业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2-01 04:08魏甫龙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职业化职业道德思政

魏甫龙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070)

职业观是学生关于职业方面问题的根本看法,影响了高校学生未来择业和就业的最终发展情况。思政课堂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观,规划出更利于学生发展的职业方向[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更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校思政课堂延伸职业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现作如下分析。

高校思政课堂职业观教育指向

职业道德与义务。每一种职业都有其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同时因职业服务对象不同、社会价值有异,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职业义务也天差地别。但是归根结底,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何种职业,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与义务不容忽视,且影响到学生日后职业发展的高度与深度[2]。高校思政课堂,必须帮助学生重塑职业观,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职业道德与义务。必须让学生理解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下,职业道德体现方式和社会义务。

职业目标与规划。虽然学生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并不代表必须从事本专业。这是基于个人发展理念而形成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差异。在个性化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思政课堂允许学生对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存在差异化的决策方向。但是即便是职业规划不同、职业目标有异,归根结底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规划好毕业后择业、就业、创业等一系列详细规划。职业规划越为详细,学生未来达成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便是思政课堂培养学生职业观的重要教育方向。

职业成就与使命。健康的职业观当从宏观视域找到强大的职业归属感,学生能够从职业生涯中体验成就,源于对于这种职业的偏爱,更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职业成就感越强的学生,达成职业使命的几率越高,同样也会在职业使命的驱使下创造更加辉煌的职业成就[3]。所以,高校思政课堂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使命,了解自身职业所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与贡献,从而支持学生逐步走向自己的职业成就。

高校学生职业观缺失问题

就业观存在盲从跟风现象。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高低,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多强。根据这些自身基本条件去对照,做什么工作比较适合。如果没有正确地估价自身职业能力,而盲目跟风就业,便是错误的就业观,而这种现象也并不在少数。很多学生临近大四实习阶段,往往是跟随好友同学的脚步,选择了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单位或职业岗位去实习。这些学生多少存在心理依赖的情绪,对陌生环境畏惧,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难以抉择。思政课堂并不能帮助学生去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当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价值,才会勇往直前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和职业方向。所以,打破学生盲从跟风的错误就业观,成为高校思政课堂第一任务。

择业观并未遵从经验规律。健康的职业观,要把握好先生存再发展的度,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强大自己的职业信心。高校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是否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发挥作用尤未可知。如果因为就业环境不理想,就不去积累职业经验,成为啃老族、校漂族,反而会耽误学生职业发展。不断地积累实践中的职业经验,才能达到目标。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基层做起,降低就业期望值。所以,高校思政课堂有必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择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择业范围。从而树立大众化就业观,摒弃薪酬待遇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干扰因素,从低薪就业开始,先赚取经验,再谋求高薪职位。

事业观选择服从短期利益。有些学生毕业季来临,选择非本专业的职业方向,到不是因为更喜欢自己所选的职业方向,而是因为经济利益驱使。倒不是说这种就业选择存在误区,而是因为经济利益并不能帮助学生在这一行业或职业方向上长期获利。目光短浅的学生会选择短期收益较高的职业方向,目光长远的学生会倾向于职业经验价值较高的职业方向。当学生服从短期经济利益而选择了并不喜欢的职业方向时,即便当下薪资较高,但是可能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又面临再次择业问题。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当下薪资偏低,但是低薪下养成了积累职业经验的好习惯,未来胜任其他管理层职业岗位的经验丰富,逐渐发展为当今企业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未来发展也不可估量。那么这才是高校学生事业观差异所在,事业心越强的学生越看重长远利益,事业心越弱的学生越在乎眼前利益。所以,高校思政课堂有必要纠正这种短浅的事业观思想,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高校思政课堂延伸职业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依据专业特色构建职业化课程目标。高校思政课堂需要采取专业差异化的课程体系,才能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仅属于自己专业方向的健康职业观。这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的职业道德观念也会存在微小差异。诸如,财务管理专业,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职业工作环境中,对制造标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亦然是不可逾越的职业道德底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伯乐精神,不能认亲为用,在职业环境下秉承公平的职业态度更为重要。所以,专业方向不同,阐释职业道德和义务的方式也会产生些许差异。那么高校思政课堂在延伸职业观教育内容时,首先就需要依据专业特色来构建职业化的课程目标,方能体现出不同专业方向对正确职业观的理解与反思。鉴于此,建议高校思政课堂职业观教育过程中,先行与各专业学科教师深入探讨交流,找出适合该专业方向的职业观教育内容,从而设定针对性更强的课程目标,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情景创设编排演绎职业化课堂模拟。很多学生对感到就业压力,误以为自己难以胜任这些看似较为复杂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但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这些职业环境并不熟悉,脱离了校园生活氛围之后,难以找到自己能够快速适应的职业状态。所以,高校思政课堂有必要开展职业化的课堂模拟训练,通过情景创设编排演绎来帮助学生适应从未经历的职业环境。高校思政课堂可以依托课堂实训、学生社团活动、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开展“阶梯式、职业化”的“五位一体”的实务能力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强化职业观的培养。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模拟演练职业环境时,可以构建一个国际贸易的虚拟环境。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由教师指定学生销售商品类型。小组内进行分工时,依据商品特性和职业岗位需要选择交流素材。这种近似于真实职业环境的课堂演练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认知自己所在的职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情况。那么课堂模拟出职业化的环境和氛围,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知观,在认知逐渐健全之后形成强大的职业自信。

围绕学工结合开拓职业化课外内容。完全适应职业环境仅依靠思政课堂讲解还是不够的,即便是模拟课堂也并不能完全复制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况。很多学生择业困难就因为从未有过任何职业经历,并不了解自己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那么高校思政课堂之外,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学工结合项目,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积累一些日后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经验,反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职业环境的理解和主观认知。广东理工学院建有校级实验中心1个、各种实验实训室106个、综合应用实验平台5个,另外5个合作实习工厂和18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能为学生提供学工结合的资源。那么思政课堂实际上要帮助学生在学工结合的环境下解决各种职业观问题,工作环境不理想应该如何克服,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时应该如何应对,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又应当如何梳理。这些便是高校思政课堂需要帮助学生总结和梳理的地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布置职业岗位报告作业,通过后续评价给出职业观建议。进而发挥高校对外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辅助高校思政课堂职业观教育不断深化,最终帮助学生设定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方向。

延伸发展主题凝练职业化终身学习精神。在校期间无论学生存在何种错误的职业观认知,思政课堂都有机会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但是脱离校园环境之后,学生独立于各种职业环境之下时,若没有终身学习的职业精神,即便是短期内职业收益较为理想,未来也会面临被职业岗位所淘汰的风险。所以,在校期间思政课堂尤其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利害关系,将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观念传达给学生。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5G时代悄然来临,5G+MR资源开发、VR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信息安全与数据恢复等技术更新速度极快。思政课堂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自身所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反而需要在未来工作实践中总结更多经验,而唯一不变的真理便是终身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在职业岗位上始终持有自身的职业价值,并为本行业作出巨大贡献,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与理想。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堂职业观教育指向主要是职业道德与义务,职业目标与规划,职业成就与使命。然而很多高校学生仍然存在各种职业观缺失问题,主要是就业观存在盲从跟风现象,择业观并未遵从经验规律,事业观选择服从短期利益。高校思政课堂延伸职业观教育,有必要依据专业特色构建职业化课程目标,通过情景创设方式编排演绎职业化的课堂模拟训练内容,再通过围绕学工结合的方式开拓职业化的课外内容,最后延伸发展主题来帮助学生凝练职业化的终身学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观,帮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获得更高成就。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职业道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加速职业化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