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 08:16刘汝春
花卉 2021年20期
关键词:林地树种造林

刘汝春

(勐腊县关累镇林业服务中心,云南 西双版纳 666302)

1 项目情况概述

关累镇,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位于县境西北部山区,整体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适宜热带植物的种植与生长。当前关累镇国土总面积981.06km2,林地总面积98.14 万亩。关累镇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工作多年,主要推动经济作物种植,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致富。2015 年度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面积1346.7亩,2016 年度项目实施面积1269 亩,2019 年又实施了陡坡地治理项目,项目实施面积264.3 亩,3 个年度的项目实施都在5 年内完成。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林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只有相关领导人深入了解所辖片区退耕还林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林地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我国退耕还林工作进一步开展。

2 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实施原则

退耕还林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改善水土流失,保护区域动植物多样性,改善当地土壤条件等。退耕还林工作能够增加生态环境区域内植物覆盖,能够减少土壤受到水力冲刷而流失,另外区域内林地苗木资源增加,能够为动植物生活提供场所,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肥力。

退耕还林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林地管理工作同样重要,关累镇在林地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四大原则,保障林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利于保持国家政策措施稳定落地。

(1)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先安排治理15°以上的陡坡地和江河源头、城镇面山、水库周边、交通沿线等生态脆弱地区15°以上的非基本农田陡坡地,使这些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陡坡地面积总量明显减少,林草覆盖明显增多,水土流失面积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注重生态、培植产业的原则。优先选择适宜当地环境、地方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助农增收潜力较大的经济树种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工程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增收渠道。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4)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为核心,在治理的同时,严格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治理与保护同在。

3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管护意识

退耕还林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工作,需要相关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退耕还林工作中,主动参与林地的管理。当前一些农民并未形成林地管护意识,没有真正意义上意识到林地能够帮助自身脱贫致富,因此在面对林地管护过程中,并没有拖入过多的精力来进行养护,放任野草野蛮生长,进而影响林地中经济作物的生长。主要受到当地农民眼光局限性的影响,一些群众思想认识有待提高,需要正确认识到经济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部分农民并未受过专业的管护知识培训,在面对坚果、杉木、柚子、柠檬、芒果经济树种时,并不知道具体的养护措施,导致经济林生长因为缺乏管理而受到影响。

3.2 存在人为破坏

退耕还林工作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当地农户对退耕还林重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虽然大部分农户能够意识到退耕还林工作带来的优点,但是仍然存在极个别农户,人为破坏林木。当前退耕还林政策中,对于退耕还林土地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补助,但是一些农户认为补助到位以后,林地的管理与自身无关,不再重视林地中树木的生长,导致苗木成活率低下,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其次一些农户放任自家牲畜到林地放牧,导致一些苗木被动物误食,同时长期放牧的土地结块严重也不利于苗木生根发芽。

3.3 存在复耕情况

退耕还林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农户的耕作思想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农户意识影响,一些农户仍然认为退耕还林只是流于表面的工作,且经济林种植以后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变现,导致部分农户失去信心,甚至选择复耕。一些农户在经济林地林下种植蔬菜等农作物,严重违背退耕还林初衷,且林下农作物也会汲取经济作物生长所需养分,造成林木无法正常生长,进而影响退耕还林工作开展实施。

4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对策

4.1 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退耕还林工作并非选择任意树种进行种植,而是需要对当地气候条件等进行缜密的考察,选择最为合适的树种来种植,确保该树种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提升树种存活率。同时在苗木选择上还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关累镇在进行造林树种选择时,更是严格尊重因地制宜要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累镇通过所处地区气候以及地理条件,在树种选择上,根据不同区域和立地条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选择长短结合的树种,以短养长,主要选择珍贵树种、坚果、杉木、柚子、柠檬、芒果等长期经济树种为造林树种。同时根据当地林地产业发展实际实施造林,严把设计关、种苗关、工程质量关、检查验收关,并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生态优先适地适树,符合生态治理要求,有利于生态植被的恢复和稳定,坚持产业化发展,生态与产业兼顾,紧密联系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不断巩固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林产业,坚持充分尊重群众与意愿,引导、鼓励和支持群众选择具有乡土特色和发展优势的树种,充分发挥群众在营造林和发展林产业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加强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能够保障林地苗木不受到虫害等影响,保障树木顺利生长。关累镇在实施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中,根据所选定的树种的生物特性以及造林地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雨季进行造林,一般6—8 月完成。在造林开始之前需首先要在坑塘底部放一定量的农家肥或者是防虫的肥料,肥料必须和表土拌匀,避免因为部分地区肥料没有拌匀而导致苗木烧根等情况产生。其次是覆土,覆土厚度因树种、苗木而定,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保障苗木顺利生长。再次是定植,定植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严格按照苗正、根舒、压实、分层覆土,定植后的苗木应当能够承受一定恶劣天气不倒桩,例如大风大雨天气等。最后在造林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空塘死塘及时补植,根据补植后的成活情况,次年还要进行再次补植,直到造林成活率达到规定的验收标准。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加强抚育管理是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必然要求,根据造林树种生长要求,制定管护措施,在种植后的3~5 年内每年开展2 次以上的除草,年底进行一次松土,确保造林苗木的正常生长,以达到严管理、早投产、好收益的效果,在项目实施后既达到生态得以修复又达到农民致富增收。严格按照抚育管理措施进行,能够帮助苗木达到种植要求,确保林地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抚育管理工作成效得到保障。

4.3 政府积极引导

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许多问题均是由于当地农户未能意识到此项工作重要性而造成的,因此政府应当进行积极引导,告知当地农户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避免农户对苗木造成人为破坏。首先政府以及当地林业站在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工作中,应当起到引导核心作用,激发当地农户积极性,促使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到林地管理工作中,使退耕还林初步成果能够得到稳定。其次相关部门可以简化补助手续,一些农户会因为申请补助流程困难而反感退耕还林工作开展,因此补助手续的简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当地农户能够及时领取到补助金。再次,退耕还林工作需要多方努力长期坚持才能够达到最终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将整个工作流程细化并分配给相应管理人员,确保每一项工作均能够落实到位。最后为了减少复耕情况的产生,可以采取联户经营模式,将所有经济林与农户切身利益相挂钩,保障农户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退耕还林后林地管护工作之中。

4.4 加强经费投入

充足的经费投入能够夯实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基础。当地林业站以及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关累镇实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增加经费投入。该笔经费必须由专人管理,确保经费投入到有利于林地管理活动开展的项目之中。例如当地林业站可以用这笔经费购置设备,培训人才,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扎根基层,投入到退耕还林工作中。同时还需要根据苗木特性,记录林地苗木生长情况,在遭遇虫害时及时进行灭虫工作。其次该笔资金还可以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同时还能够保障林地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5 结语

总而言之,退耕还林工作是大型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林地管理工作同样重要,能够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作成果。进而推动当地林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生态治理、群众增收和地方经济共同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林地树种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Summer Is Coming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