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1-12-01 09:16康小玲廖燕霞郜红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梭形肉瘤免疫组化

邢 澄 康小玲 廖燕霞 陈 娜 郜红艺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

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IFS)也称为先天性纤维肉瘤(Congenital fibrosarcoma,CFS),是一种较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肿瘤,发生于5岁以下新生儿、婴儿和幼童,常见于四肢远端。在组织形态学上与成人纤维肉瘤相似,生物学行为却呈惰性经过,局部复发率高和转移率低,临床预后较好。目前国内外对于IFS/CFS的报道较少,以个案为主。本文通过对 3例IFS/CF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旨在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3例IFS/CFS患儿,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和病理资料。患儿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5d、2个月、11个月,肿瘤分别位于下肢、颈部和肠系膜。2例患儿以发现体表包块就诊,1例为腹胀伴发热就诊。

1.2 方法 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抗体包括Vimentin、CK、SMA、Desmin、Caldesmon、S-100、CD34、MyoD1、CD99、Syn、CgA、CD68、Ki-67,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设阳性及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读 抗体可在细胞质、细胞膜或细胞核着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MyoD1、 Ki-67定位于细胞核,Vimentin、SMA、Desmin、Caldesmon、CK、Syn、CgA、CD68定位于细胞质,CD99定位于细胞膜,S-100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CD34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Ki-67为随机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的阳性细胞率。

2 结果

2.1 眼观 肿物边界较清,无明显包膜,浸润和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切面灰白、灰红色,呈鱼肉样,质韧,其中1例可见出血及囊性变。肿物最大径5~12cm,平均7.6cm。

2.2 镜检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弥漫一致性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伴轻—中度异型,交叉排列成束状或鱼骨样结构,可见核分裂象(6~10/10HPF),其中1例见出血、坏死。间质血管丰富,呈血管外皮瘤样裂隙或鹿角样,胶原纤维少并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3 免疫表型 3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CK、SMA、Desmin、Caldesmon、S-100、CD34、MyoD1、CD99、Syn、CgA、CD68均不表达,Ki-67增殖指数30%~70%。

2.4 病理诊断 3例均诊断为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IFS/CFS)。

2.5 治疗及随访 3例均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1例在术后5个月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及转移。

3 讨论

婴儿型/先天性纤维肉瘤(IFS/CFS),是发生在新生儿、婴儿和幼童的罕见的软组织肿瘤,1962年由Stout首次报道。2013年第4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5岁以下个体发生的纤维肉瘤。

3.1 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 回顾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IFS/CFS病例并结合本文3例病例,对IFS/CFS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如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发病多为1岁以下患儿,占74.2%,其中包括1例30周龄胎儿。29%的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平均发病年龄11个月。发病部位以四肢远端最为多见,依次为躯干、头颈部、四肢近端、腹膜后、胆管、肾脏、肠系膜、外阴。临床多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软组织肿块,生长迅速,可累及周围组织或脏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肿瘤最大径为2~30cm,平均6.89cm。IFS/CFS易局部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8.3%,极少发生转移,仅2.2%的患儿出现肺及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

IFS/CFS存在t(12;15)(p13;q25)染色体易位改变,该易位可形成ETV6-NTRK3融合基因[1]。但该融合基因并非特异性,约在87.2%患者中有表达[2],且类似染色体改变也存在于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故不能单独作为IFS的诊断指标。近期也有报道两种疾病同时出现的罕见病例[3]。此外,还有研究发现IFS/CFS可有染色体8、11、17、20号的增加和t(12;15;19)的易位改变[4],具体机制还未明确。

3.2 病理特征 IFS/CFS肉眼观肿瘤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浸润和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切面灰白色、实性,呈鱼肉样,伴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囊性变及黏液样变。

镜下观察见肿瘤由形态较一致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交叉排列成呈束状或鱼骨样,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部分区域细胞密集,间质存在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细胞稀疏,伴黏液样变,部分病例可见出血及坏死。间质血管丰富,呈血管外皮瘤样裂隙或鹿角样,伴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瘤组织可侵犯周围脂肪及横纹肌组织。

免疫组化检测无特异性,瘤细胞通常表达Vimentin,部分病例可局灶表达肌源性标志SMA和MSA,几乎不表达 Desmin、CD34、Myoglobin、MyoD1、S-100和FⅧ因子。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IFS/CFS主要的诊断依据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特点,难以鉴别时可借助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测。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纤维瘤病:二者肿瘤细胞均呈梭形,侵犯周围软组织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但纤维瘤病细胞密度较低,无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罕见出血、坏死。遗传学检测IFS/CFS会出现染色体易位改变。(2)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二者均发生于儿童,但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最常见发病部位为附睾,并且镜下可见散在胞浆明显嗜酸性的横纹肌母细胞,免疫组化表达myoD1和myogenin。(3)单相型滑膜肉瘤:二者均可发生于儿童,组织形态学也有重合,但单相型滑膜肉瘤免疫组化表达AE1/AE3、Cam5.2和EMA,RT-PCR或FISH可检测出SYT-SSX融合基因。(4)成人型纤维肉瘤:两者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难以区分,IFS/CFS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鉴别重点在年龄及遗传学检测。

3.4 治疗与预后 IFS/CFS的治疗方案以早期手术扩大切除肿物为主,术前可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利于完整切除[5]。针对ETV6-NTRK3基因融合阳性且不能完全切除的病例,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应用Larotrectinib可获得较好的疗效[6]。放疗因其可影响婴幼儿骨骺板生长发育,不作为推荐治疗方法。截肢手术对儿童成长心理影响巨大,亦不推荐。由于IFS/CFS惰性的生物学行为,肿瘤极少出现转移但可局部复发,复发者可再次切除达到治愈,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84%~93%[7]。

猜你喜欢
梭形肉瘤免疫组化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肉瘤和癌
——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