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观念培养的多元化途径

2021-12-01 22:27:11王小璐江苏连云港市龙河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观念口语语境

王小璐 (江苏连云港市龙河中心小学)

英语文化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感受异国语言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评价方面,通过多元化途径,可以在文本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英语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观念,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一、结合文本阅读,追根溯源

(一)延伸,了解相关背景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英语知识都来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文本阅读,通过文本阅读中对背景的延伸,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背景和形成原理,可以让学生感受英语知识中的文化因子,促进学生文化观念的形成。

如在“How many?”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询问对方有多少物品的文本,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延伸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何在回答中一般使用的是some,而any 不常出现,为学生了解any、some 等形容数量多少词汇的使用背景,让学生在这种背景的指导下进行文化观念的培养。教师首先询问学生:“What do you have,Mary?”此时学生就会找到课本中的相关语句,回答教师:“I have some stickers.”此时学生只了解在这类句子中应当使用some 表达一些的概念,但却不了解具体的知识背景,教师就可以从最初的知识讲起:“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形容一些物品的时候有some 和any 两个词,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句子中使用了some?它可以换为any吗?”在学生意识到这个困惑后,教师给予解释:“some和any 这两个都表示“一些”的词汇,它们有不同的使用场景,肯定句和陈述句一般使用some,而否定句和疑问句一般使用any.”这样通过延伸,学生就了解了其中的相关背景以及这类句子的形成原因。

通过这种延伸,可以有效使学生在背景的了解下深刻理解某些词汇的用法和特性,从而让学生形成自觉的使用观念和技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知识学习中形成英语语言习惯,实现文化观念的积累。

(二)比较,掌握象征意义

在英语文本阅读中,学生会发现许多词汇拥有一些象征意义,此时教师就可以对这些词汇的不同意义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对其象征意义和历史来源进行深刻感受和了解,促进学生英语文化观念的形成。

如在“I like dogs”这一节中,在中西方文化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动物所象征、代表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动物象征意义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浸润文化观念。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文本中的动物词汇“What animals do you like?”学生就会给出各种各样的回答:“I like dogs.”“I like elephants.”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大家知道,在中国文化中,各种动物往往是具有某种特点的象征意义,在英语文化中也会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含义并不相同,例如表达吹牛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中,牛是劳作、生活的主要畜力,因此人们常常用吹牛来比喻说大话,而在西方,马是主要劳动畜力,因此人们一般用talk horse 表示说大话,对应中文中的吹牛。在东方历史中,蛇serpent 往往是恶毒的象征,而在西方历史中,由于《圣经》中是serpent 是引诱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动物,因此认为serpent 很聪明,而serpent这一词汇又成了智慧的象征。”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理解了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词汇的象征意义。

通过这种比较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和形成历史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体味西方文化中对某些词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感受英语文化,形成良好的英语文化观念,助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对这种象征意义的阐释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指导口语交际,正向迁移

(一)了解表达差异,精准交流

英语的口语交际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口语中的差异,进行英语文化由口语内容向学生大脑的正向迁移。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的是口语中的表达差异,让学生能够利用这种差异实现精准交流。

如在“My e-friend”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两种询问别人信息的表达方法,混用或乱用一般、特殊疑问句往往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在使用时对它们的表达差异不清楚导致。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我们在口语表达中,根据课本内容可以知道一般有哪几种表达方法?”学生此时就会回答:“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Do you like xx subject?”教师继续讲述:“我们在口语中使用的这两种问句,虽然都含有do you like 等多个相同词汇,但它们的表达含义其实是十分不同的,以do、can 等疑问词开头的口语问句,表达的意思是‘是否……’而含有What 这一词汇的疑问句,表达的意思为‘什么……’对于这两种语句,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其表达差异。”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两种问句的口语表达练习,强化学生的交流习惯。

通过让学生了解一般、特殊疑问句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对这两大问句句型有深刻理解,从而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应用,促进学生在口语表达上进行英语文化观念培养。

(二)了解风俗差异,避免误会

在英语中,存在着许多与中文不同的风俗习惯,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风俗并进行口语表达,让学生在交流中避免产生误会,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英语文化,实现英语文化观念的积累和培养。

如在“At Christmas”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西方圣诞节有关的英语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中的风俗差异。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口语练习,此时学生开始交流:“At Christmas,we first 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 and buy a Christmas tree...”教师讲解:“在圣诞节文化中,圣诞树的作用并不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用于种植、培养,而是主要在圣诞节期间起装饰作用,人们会在这种树上装饰各种圣诞节饰品,这在我们中国是不会发生的。”在学生说到“We put a stocking on our beds”时,教师就要继续讲解:“这个袜子并不是脚上穿的小袜子,而是那种类似帽子的具有较大体积的宽口袜子,主要作用是盛放礼物。”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圣诞节习俗中的各个细节的特色,从而理解圣诞节文化,避免在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三、结合语境,实践契合思维

在英语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英语教学语境,让实践任务契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让学生在自己思维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实践,促进对英语文化的吸收。

如在“Hobbies”这一节中,学生要进行英语写作实践,此时如果按照课本中某人的语境进行写作,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够深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喜好,进行自我认知语境下的英语写作实践。学生此时就会在文中按照自己的爱好进行写作:“I like dancing and I can dance well,I also like table tennis,but I can‘t play it well.At weekends,I usually draw in the park.”在结合自我认知和兴趣爱好等经历的语境下,学生的写作实践契合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英语文化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文化观念吸收。

结合语境,关键是发挥了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较为生动的想象力的作用,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意见表达。

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英语文化观念讲解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未来期待有更多人针对这一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在理解英语文化观念方面的进步。

猜你喜欢
观念口语语境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酒中的口语诗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8
健康观念治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学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 05:50:44
口语对对碰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